文雅恒
议论文写作时,有同学的文章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给阅卷老师一种无逻辑层次、无结构建构的印象,其实这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于缺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导致的。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许多课文,之所以能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因为写作者安排了恰当的过渡。巧用过渡,会让议论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气贯通,全文浑然一体,而这样的议论文往往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又有哪些技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引述材料与中心论点的过渡
高考的议论文写作,往往要求学生能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并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首段中,我们必须先简要地复述作文材料中的现象或者故事,然后再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如果我们在“材料”与“观点”之间能用一个词或者一个过渡句进行连接,那中心论点的提出会更加自然且符合逻辑。如一名学生写的《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内容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的。大意为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如果出现无赖不肯还钱,那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不立。”文中“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衔接。想要写出漂亮的“凤头”,材料与中心论点之间的过渡必不可少。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根据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示范写作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引述原材料)在它们身上,我并未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那么,是什么让它们先于聪明能干的人类登上神圣的金字塔塔顶呢?(一个问句就让下面的观点与之形成了一问一答的逻辑关系,观点的提出就十分自然了)我想,如果金字塔塔顶象征着成功,且到达它需要很多条件,那么雄心、信心、恒心则是必备的。(提出论点)
【写作示范2】
有人曾说,能够到达金字塔塔顶的两种动物,一种是老鹰,另一种是蜗牛。这两种动物,一种翱翔在上,驰骋九天;一种匍匐在地,缓慢前行。不可否认老鹰的实力强大,但我更欣赏蜗牛的持之以恒。(“不可否认……但我更……”,一组关联词的衔接,让观点在前后对比中引出,也让上下文的连接非常连贯)
在首段“材料与观点”之间常用的过渡表述方式还有以下几种。
① 总结式: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这则材料的寓意是……;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② 因果式: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所以……是因为……;这就导致了……
③ 对比选择式:与其说……不如说……;比起……,我更欣赏/赞同/……
④ 以退为进式:的确/诚然……,但是……
二、论述段之间的过渡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學生一般是从材料的现象生发开去,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一部分学生在分段阐述观点时,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致使段与段之间的思维断裂,以至于呈现出的文章缺乏清晰的结构与脉络。论证段之间若是能用上恰当的过渡,形成段落之间的自然转换,会使阐述更为连贯,也能显示出写作者紧密的逻辑和思辨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爸爸,那是什么?”“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当导弹的尾焰划过叙利亚夜空时,一位父亲抱着慌张的孩子说道。
材料二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2018年4月20日,中兴通讯回应了该事件: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要求公司上下认真反思。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材料四 萧伯纳说过,人类有两出悲剧:一出是肆意妄为,一出是万念俱灰。
请结合上述两至三则材料,以“关于 的断想”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写出副标题空缺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
天下为公,牵手大同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断想
有人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21世纪的风起云涌中,此言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无论是叙利亚硝烟弥漫的夜空,还是中美贸易战下的人心惶惶,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隔阂都正将世界分离成一个个孤独的岛屿,但是和平与共享的呼声又让它们挣扎靠近。一言以蔽之:天下为公,方能牵手大同!
天下为公,牵手大同——愿和平鸽的羽翼将孤岛连成大陆,将持久和平带入人间。(论点一)
……
天下为公,牵手大同——愿包容大德、共享大智的理念,让共同繁荣圆梦五洲。(论点二)
……
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义还远不止于此,它应着眼世界。(论点三)(“然而,……还远不止于此……”这个就将后面的论述与前面两段的论述之间的递进关系明确地标明了,这样的语句过渡会让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也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作者层层深入分析的思考力)气候变化的利剑高悬,核爆危机的阴魂不散,大国霸权和恐怖主义的怪胎竞相疯长,而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挑战呢?纵目当下,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自理人类的这些困难。更进一步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在雾霾、食品安全的阴影下又有谁能独善其身?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天下为公,方能共享大同。有个体间的互联,有国家间的互助,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便悠悠可期,且是我辈青年心之所向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中国文化符号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兵马俑,黄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符号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要求:选好符号,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致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您来信说,日益强大的中国就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浑身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今天,我想对您说,在我眼中,千年的古国,就像一位永葆青春的少女,浑身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美丽。而中国之美,美在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
中国文化之美,美在汉字。(论点一)……古人云:“圣人立像以尽意。”在我们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跳跃着的生命,它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述说着数千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认识,传承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追求……(論述一略)
如果说美丽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那么中国书法就是养分,它为汉字注入了精神的养料、人文的气质,让中国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更加光彩夺目!(论点二)(“如果说……那么……”,让两个并列的论点之间的衔接更为流畅,段落之间的转换也显得逻辑严密。)……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首要原因便是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汉字一脉传承,中国书法也因此获得了“纸寿千年,墨润万年”的精魂。(论述二略)
论述之间的过渡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使论证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使论证更为具体,且能让说理免于泛泛而谈,两者结合使用也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先理论论证,后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常用的过渡句式有:
就拿……来说吧;例如……;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历史上的教训,足以让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2)先事实论证,后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事实包含的道理的分析、总括。常用的过渡句式有:
这正如……所说……;有位哲人这样说过:“……”;
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2.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也一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利于是非对比和说理全面、析理透彻,这是议论文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古人尚能如此理性地面对问题,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等句式过渡。
3.论证层次之间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时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无独有偶”等关联词语进行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议论文过渡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议论文过渡的几种技法,如果按照形式进行总结,那议论文过渡的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用词或短语过渡
“如此说来”“由此可见”“不难看出”“总而言之”“相反的”“因此”“其实”“那么”“但是”“然而”“不过”等短语或关联性词语用在下一个论述层次或段落的开头。另外,时间词、序数词、方位词等放在段首,往往也起过渡作用。
2.用句子形式过渡
在论述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转换,如同一句式、同义句式、相近句式、相反句式等,或将连接内容的句子放在段末或段首,起穿针引线、勾连前后文的作用,如上面提到的《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就是这种形式。
以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本文首段沉痛追述了马克思的逝世。第2段开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提出悼词的中心论点。第3段紧承中心论点写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第4段开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写第二个发现。第5段开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写马克思在各个领域都有深广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以上几段从马克思对科学理论的贡献和认识角度论述了他的逝世对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7段用“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过渡,强调他的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第8段开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从反面鲜明衬托了马克思的伟大成就。第9段采用悼文常用的格式收束全文:“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全文既根据逻辑事理组织安排材料,又使用大量过渡性句子,使文章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全文前后连贯,步步深入,结构十分严谨。
3.用段落过渡
这种方法在记叙文、说明文中使用得比较普遍,不过,议论文中例证转换,跳跃性较大的段落间,也可以使用段落过渡。这种过渡段一般都不长,但醒目突出,紧密联系上下文。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先用4段批判“送去主义”,接着另起一段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是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此过渡段先总结上文,结束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这样,上下文的意思自然而然地就连接了起来。
缀玉连珠巧过渡,文从字顺思路清。同学们只有写好过渡段,才能在考场作文中向阅卷老师呈现一篇思路清晰、文思流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