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09 09:52张钰舒王肖雨崔晓
工业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柳编公共艺术创新应用

张钰舒 王肖雨 崔晓

关键词:柳编;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应用

柳编取材自然,绿色环保,编织方法多样,具有独特的材质和艺术特性。可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构建个性化的造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里,满足人们渴望自然肌理和质朴气息的艺术感受,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为室内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提升室内空间设计的表现力,增加室内空间的设计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1 柳编工艺及室内公共艺术概述

1.1 柳编工艺的类型及种类

传统民俗手工艺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1]。柳编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材质与肌理带有独特的自然气息与亲和力,常给人以天然朴素之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柳编工艺已从最初的生产用途发展到如今的生活用具,具体发展状况、编织工艺类型和器具种类如表1 所示。

1.2 室内公共艺术现状及发展

室内公共艺术是根据室内公共空间的功能与特点完成的艺术作品,起着调节公共空间氛围、彰显文化属性、影响公众精神、塑造场域性格的作用。在室内空间中,公共艺术可以与公众产生互动、交流,具有艺术性、参与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等特征。近年来,公共艺术从应用于城市、广场、街道等场地逐渐过渡到室内空间,成为连接公众与空间的桥梁,是公众感知室内空间形式与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如今公共艺术也开始引入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了其内容和表现力[4]。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室内公共艺术在材料使用、手法表现上也更加趋于多元与包容。艺术的疆界在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内容与形式被加入其中,如自发光材料的应用、石墨烯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天然材料的应用等。同时很多公共艺术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技术植入,不仅将环境与艺术结合,还增加了环境的科技感、体验感和趣味性,创造出自身独特的造型语言,传达着所在环境的情感叙述和身份标识。

2 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体验性要求日益提高,室内公共艺术的发展日趋多元化,柳编工艺因其天然环保材料和传统编织工艺将赋予室内公共艺术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

2.1 丰富室内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柳编工艺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其编织语汇已十分丰富,为室内公共艺术编织形态储备了大量经验。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段,推陈出新,可在原有器具编织工艺的基础上,探索编织技巧,对编织手法进行概括,创造出更多适合公共艺术大尺度、大空间的编织方式,为室内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提升了室内空间环境的表现力。

2.2 传承和拓展民族手工艺

将柳编工艺应用于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以传承柳编工艺美学,同时对室内公共艺术的造型形式、材料肌理等造型要素进行了设计和艺术形式的探索;此外,还能拓展室内公共艺术的范围与方式,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的不同,探寻柳编工艺在室内小品、雕塑、公共座椅、装置等公共艺术方面的应用,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进行有效的尝试和创新。

3 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3.1 编织肌理和光影形态的应用

柳编工艺赋予了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特有的编织肌理和光影形态。任何一种艺术品都以其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亮丽的质地、纹理展现其艺术美感[5]。柳编工艺的独特性在于其材料与编织工艺的结合,可通过易于成型的编织工艺展现其自身魅力。编织工艺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编织肌理与形态,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形态愈丰富,其表现形式愈多元,除了传统的帮体花式、底部花式、口部花式、提梁花式和耳把花式等,还可采用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甚至可以运用排列的方式,使编织形态形成虚实、起伏、凹凸等艺术效果。材料的不同处理对编织肌理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杞柳剥皮后表面光滑,编织出的平面较为光顺,适用于光滑平整的勒编样式,体现出温和柔润之感;而未剥皮的杞柳则更为粗糙,多用于平编、胡椒眼和拉花等编织方式[6]。

光影的表现是很多建筑与室内设计工作者喜欢采用的设计手法。光影的形态感、图案感和变化感是对静态设计的补充和外延,能够有效丰富设计语言,提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之间的共情联系。柳编因其良好的可塑性及形体特征,在形态构成中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去强调和塑造光影。柳条编织盘绕的间隙可虚可实、可大可小,形状可圆、可方,光照时可自然形成不同形态的斑驳光影,同时因编织可塑性所产生的曲面、水平面交替转折,通过微小肌理造型连续、渐变地赋予建筑室内空间以连续感与虚实交替感[7]。柳编工艺交错纵横的独特肌理,可使物体表面带有起伏凹凸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亦可依据主观支配,将编织的间隙预留的多一些,当靠近光源时,便会在空间立面中形成柔和斑驳的点光[8]。有些编织方式本身就会产生缝隙,例如米字心式和丰字心式,这类编织方式可直接应用于室内公共艺术产生光影效果,除了在编织过程中会产生缝隙的传统方法,还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去创造出不同的编织形式。例如,改变缝隙大小、在表面编织出不同的镂空形状、在镂空造型的支架上直接缠绕柳条等,从而展现丰富多元的光影效果。

3.2 多源材料组合的应用

材料是公共艺术呈现的载体,其色彩、肌理和质感对造型具有重要影响。材料组合的运用可以提高形态美感和使用舒适度。在形态表现时,为了增加艺术的对比效果,可在柳条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现代材料如金属、布艺和亚克力等,亦可通过材料的局部涂饰进行艺术表现。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一般具有较大的尺度,因柳条的轻质性和柔软性不利于产品的稳定与安全,因而常常采用金属、藤条和木材等材料作为骨架,起到结构支撑作用。既可作为隐性的单结构形体,亦可作为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的表达方式,实现结构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另外,柳条编织形态的表面因其编织的性质和可变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拉伸性,适合制作大空间的编织形体,具有不受形体面积限制的特点,有利于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形体的实现。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表现中,多源材料的结合应与作品主题一致,在制作大型造型装置中,可在局部位置设置亚克力材料,其质轻、透明、时尚感强,与柳条的天然木色可形成良好的视觉互补,使作品时尚又具有温度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和空间感。在制作藝术感较强的座具时,座面采用柳编与布衣、皮革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座面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布艺、皮革丰富的色彩也会为柳编作品带来更多的趣味。而与金属材料的结合,则是刚柔并济,主题创意可结合场地尺度构架形态,既可以增加造型多变的可能性,亦可利用材质的软硬、冷暖对比,突出造型形体特征或结构的技术美学特征。

3.3 智能化的应用

智能化是指事物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9]。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材料的出现,各类智能产品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互动装置、多功能智能家具、传感器产品等。智能化的运用不但可以节约能源、便于生活,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舒适度和使用质量。例如,柳编的室内多功能座椅与无线充电相结合,既可满足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方便性,同时也可提高空间环境的体验感,促进休闲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延长人们停留的时间,对商业和办公空间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此外,还可利用传感器功能增加多功能的人性化设计,例如感应灯,在有人经过时可自动发光或根据不同时间、场域、环境改变灯光颜色或发光部位等。亦可利用声控装置做一些趣味性设计,通过声波去控制某些图案的形成、表现和变化等,结合柳编工艺的材质和工艺特点,丰富室内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3.4 情感化与叙事性的表达

情感化设计是指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使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一种设计方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走心的设计” [10]。情感化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以用户的情感和情绪作为设计出发点进行创作,并作为整体开发设计的思路,从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面进行设计[11]。柳条作为一种天然生态材料,具有粗犷、质朴、自然、柔和的视觉特点,而编织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能够给人们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在满足本能需求、用户体验和精神思考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情绪变化。

叙事性就是讲故事,是通过人物、事件、情节等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叙事性设计,就是一种联系外部场所与人们内在思想的设计方法或手段[12]。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色彩、造型、材质、装饰等元素都是其叙事语言,传递出艺术作品所营造与传递的精神意蕴。柳条的亲和感与朴实感,使编织形态具备了天然的故事性,通过“形”的塑造,传递“意”的表达,体现出作品的生命力与背后故事,可增强环境空间的感染力。另外,传统图案、传统节日、民族故事等同样可成为叙事表达的方式。总之,室内公共艺术设计的叙事性表达绝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能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便完成了物象与人的情感交流。

4 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4.1 螺

作品名为《螺》,如图1 所示。海螺材质坚硬、轮廓清晰,寓意“两情不渝”和“倾听”,被称为“大海的耳朵”,在民间有着“妙音吉祥”的说法。它吉祥美好的象征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喻为祥瑞之兆。作品将海螺的造型进行解构重组,通过柳编编织的方式进行了形态设计,表达了对空间、时间和生命的情感互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美好情感和生活的向往。作品可用于大型商业、办公及休闲型室内公共空间。

作品为13.5 米(长)×8.7 米(宽)×7.2 米(高)的公共艺术装置。装置以“海螺”造型与寓意为切入点。在大面积“面”为主的造型下,椭圆形的“孔洞”以虚面的形式出现,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该处理手法一方面使光影變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三个椭圆面对应着“三生万物”,分别代表了时间、空间、生命三个主体。其内部为金属结构支撑,外包裹柳条编织,肌理采取整体做旧的形式,表达出时间流逝的美丽与沧桑。作为主题性的艺术装置,有着串联整个空间的作用,螺口空间便是作为链接另一空间的出口。此处的设计考虑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先狭窄后广阔的观景手法,增加了体验感。另外,在走廊的中部下吊了金属装饰,由麻绳材质的线与18 个不规则金属块组成。“18”是美好生命力的象征,代表着青春、独立,是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象征着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生命流淌的痕迹,同时也带给人们珍惜当下、且行且惜的启示。

4.2 游鱼

这是一款利用柳编工艺制作的多功能座椅,其整体外形如一条游动的鱼儿,鱼儿向往着自由与灵动(如图2)。作品其主要由“鱼头”和“鱼尾”两部分组成,体现了设计的多功能性与灵活性,作为室内公共艺术座椅,不但具有较好的艺术性,还可以实现公共空间内的社交、休息等实用功能。

作品尺寸为6.8 米(长)×4.0 米(宽)×0.7 米(高),其在保留艺术性、欣赏性的基础上体现了功能性的特点,从形态仿生的角度实现了休闲沙发和休闲吧台的两种使用模式,且具有良好的流线型,形态流畅、优美。同时在功能上满足了单人和多人的使用需求,单人使用时可在休闲吧台的独立座椅上休息,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多人使用时则可在休闲沙发处围聚,进行聊天、就餐等活动。此外,“鱼身”安置有按压发电装置,通过用户坐在其上往复产生压力,并将电力储存于内部的蓄电池,以便给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提供充电的服务,实现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设计特点。

5 结语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室内公共艺术更加趋向于多层次、多维度、多风格的特点。文章从编织肌理和光影形态、多源材料组合、智能化、情感化与叙事性表达四个方面提出了柳编工艺在室内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室内公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及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柳编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展现了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其将自然环保材质与传统编织文化融入设计当中,希望赋予室内公共艺术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柳编公共艺术创新应用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互联网+”背景下数媒绿化设计在大连地铁站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