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小戎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效率:假如两个工人三天能制造300个螺母,18个工人能修一条2000米长的路……
但现在大概变成了一个工人按动按钮,机器一小时制造了1000个螺母,几十个工人驾驶压路机……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这肯定是提高是进步。但效率被提高的同时肯定有什么遭到了挤压,行进速度快就看不清风景,阅读速度太快就掌握不了内容。
有哲学家说:“硅谷的人知道,要想赚钱,就要找到人们的痛点,帮人们解决麻烦。
比如打车软件让你不用在街上带着不确定的希望打车;支付工具让人们无须携带钱包、取钱、找零;到书店买书很痛苦,于是有了可以一键购买的电子阅读器;手机下单让你无须跟服务员互动……但生活中最令人感到充实的方面,一定是效率低下的,或至少是无关效率的。
如果被描述为高效的朋友、父母或情人,你会感到沮丧,不是吗?”打篮球进球越多越好,但如果单纯追求进球,大概会被称为“进球机器”;创作越多越好,但不能简单地自我重复;旅行时多看几个景点是好的,但如果只追求拍照打卡,跟没去过差不多。
学者们说,在崇拜效率的年代,我们要意识到传统的低效率做法的好处。
爱德华·特纳在《效率悖论》一书中说,比起在笔記本上手写,大学生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的速度更快也更清晰。
但实验发现,记笔记时效率相对较低的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要高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学生。
太追求效率可能会损害我们形成记忆的能力,而记忆会帮助我们以后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如果我们想学到什么,我们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将其转化成自身的知识积累。这就像在体育锻炼中一样,对大脑和肌肉来说,必须经过反复锻炼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的学生通常会尽可能地按照字面意思复制老师的话,由于手写笔记无法跟上老师说话的速度,手写笔记的人不得不辨认和复述老师的主要思想,这对掌握课程内容有更大的帮助。
电子书在传输、复制、检索时效率更高,读者读电子书时能更好地关注细节,但阅读印刷文本有助于更广泛地理解一部作品。
看过电子设备上信息的受试者在低层次的记忆方面表现更好,在印刷品上读到同样数据的受试者能够更好地展现更高级的理解记忆。类似地,电子地图能更好地提供关于特定地点的信息,但看纸质地图时,可以将特定地点置于更广泛的范围内。
有些低效的做法已经过时,却成了奢侈品和时尚。
科技记者戴夫·罗森伯格说:“奢侈品,尤其是手表……是硅谷向往高质量精雕细琢的手工工具、服装和配饰的微妙追求的一部分……当普通人期待最新的未来主义身份象征时,技术未来主义者却在复古。”其他劳动密集型工具也是如此,比如,手工锻造的厨师刀大受欢迎。
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在《浪游之歌》一书中说:“如今多数工作不再要求体力,肌肉反而成为身份的象征,肌肉是过时的美。
健身时,运动的效率指卡路里的消耗高速发生,这恰恰是工人目标的反面。”故意下工夫去制造一个无用的东西的人都有谁,赛车手、业余园丁和厨师、写游戏之作的作家?
(摘自2021年第10期《杂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