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细胞癌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2022-02-09 03:06:52刘彦立饶乐曲宝林冯胜强刘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液学根治性胆管

刘彦立,饶乐,曲宝林,冯胜强,刘芳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参谋部警卫局卫生保健处

2018年全球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新发和死亡数量分别为84.11万和78.16万,而中国原发性肝癌新发和死亡数量占50%左右[1]。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其中胆管细胞癌(CCA)占10%~15%,为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2]。CCA是一类具有胆管细胞病理分化特征的异质性癌症[3],包括肝内(iCCA)、肝门周围(pCCA)和远端CCA(dCCA)[4]。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胆管细胞癌的最有效手段,初诊时30%左右患者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但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5年总生存(OS)率也不足20%[5-7]。相关研究报道,根治性手术CCA影响预后主要因素包括手术切缘状态、淋巴结是否转移、血管是否受侵和残留正常肝组织体积大小[8-9]。关于根治性手术CCA预后因素与术前血常规、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之间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年间288例经根治性手术,病理确诊为CCA患者的术前血液学、临床病理及OS数据,旨在探讨行根治性手术的CCA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之间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收治的288例根治性手术CCA患者的病历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CCA;病理确诊;完整的入院信息、临床数据和诊疗经过。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癌症病史;肝细胞肝癌或混合细胞癌(包含肝细胞肝癌和CCA);临床或病理分期不明确的病例。

1.3 评判标准

1.3.1 病理学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行的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确定诊断。

1.3.2 分期标准 根据2016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颁布的第8版恶性肿瘤分期标准对所有CCA患者进行TNM分期。

1.4 研究内容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CCA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地域、饮酒史、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肝硬化、TNM分期、胆管结石、HBV状态、是否化疗,探讨CCA经根治性手术,术前患者血液学指标与预后之间相关性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1.5 随访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话随访及查阅住院病历的方式。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9月22日。主要观察终点为OS,定义为自肿瘤确诊时间至随访截止时间或死亡时间,存活时间以月为单位计算。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计算P值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之间相关性。向前逐步法在多元COX回归模型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在288例CCA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小于60岁患者179例(62.2%),中位年龄为56.0岁(20~78岁),TNM分期Ⅲ期患者居多(54.5%),中位OS 16.9(3.2~140.5)个月。见表1。

表1 288例根治性手术胆管细胞癌一般特征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288例根治性手术CCA病历资料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计算P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共纳入27个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TBA(P=0.008)、ALP(P<0.001)、CA19-9(P<0.001)、肝硬化(P=0.002)、TNM分期(P<0.001)。见表2。

表2 288例根治性手术胆管细胞癌临床及病理因素分析

2.3 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采用2年OS作为临界值将288例CCA分为预后较好组(OS≥24个月)和预后较差组(OS<24个月),分析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之间相关性。对术前血液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表3),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有:CA19-9(P=0.001)、TBA(P=0.004)、ALP(P<0.001)。

表3 预后不同的患者术前血液学相关因素比较

2.4 多因素分析 采用向前逐步法在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TBA、ALP、CA19-9、肝硬化、TNM分期)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分析结果示:ALP(P=0.003)、CA19-9(P=0.016)、肝硬化(P=0.012)、TNM分期(P<0.001)是CCA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表4)。术前血液学因素中低ALP(<300 U/L)、低CA19-9(<35 U/mL)预后更好。

表4 根治性手术胆管细胞癌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CCA通常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CCA诊断时已较晚,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大多数患者仍会出现疾病复发[10-11]。与此同时,初诊较晚导致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和肝移植患者较少,晚期CCA可供选择治疗方案不多,化疗有效率欠佳,靶向药物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12-13]。本研究中,根治性手术CCA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50.5%比49.5%),中青年CCA患者高于老年(62.2%比37.8%),术后TNM分期Ⅲ期患者约占50%,整体人群中2年OS率42.4%。相关研究表明HBV和HCV是CCA发病的高危因素[14-15],在本研究中HBV感染率24.7%,与预后无关。通过对中国CCA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大量饮酒史、胆管结石是患病高危因素[16-17],本研究中有饮酒史患者19.4%,胆管结石43.4%。

本研究对术前血液学、病理特征等因素分析发现,根治性手术CCA患者中TBA、ALP、CA19-9、肝硬化、TNM分期与总体生存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术前低CA19-9、TBA、ALP值与预后具有相关性。最后,ALP、CA19-9、肝硬化、TNM分期是根治性手术CCA独立预后因素。Patel等[18]研究发现术前CA19-9值作为诊断肝内CCA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63%,且不可手术CCA整体CA19-9值高于可手术患者。而Tamandl等[19]研究则发现术前CA19-9值小于100 U/mL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相关;提示术前CA19-9值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指标,还能判断预后。在本研究中发现术前CA19-9值小于35 U/mL与更好预后相关,也是影响OS独立因素。已经证明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是CCA发病高危因素[20-22]。Zhang等[23]通过对比接受根治性手术CCA患者早期复发(复发时间<24个月)及晚期复发(复发时间≥24个月)特点,发现肝硬化是CCA术后复发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则表明接受根治性手术CCA患者中合并肝硬化人群OS更低(19.1个月比47.2个月),这有可能与肝硬化CCA患者术后正常肝功能残留更少有关。研究证实对合并肝硬化CCA人群即使进行肝移植,其预后也差于无肝硬化CCA患者[24-26],这也表明肝硬化是CCA术后预后不良因素之一。Song等[27]发现CCA患者平均TBA值低于良性胆道疾病,可作为CCA早诊的生物标志物,但该研究并未表明TBA与CCA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Tarchi等[28]研究发现对于肝内CCA单个肿瘤长径<5 cm预后好于多个肿瘤或长径>5 cm患者;而Sasaki等[20]研究结果则表明肿瘤数目并不影响CCA根治性术后远期生存结局。在本研究中,肿瘤大小和数目与预后并无相关性,也不是影响OS预后因素。

本研究分析CCA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与预后相关性,但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时间跨度较大,研究变量都是术前单一时间点收集,非动态变化数据,这些都可能影响了本研究最终结论。尽管如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88例根治性手术CCA病历资料,表明关注术前CA19-9、TBA、ALP值对胆管细胞癌术后预后判断是有价值的。

猜你喜欢
血液学根治性胆管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更正
检验医学(2013年9期)2013-02-19 14:46:42
胆管支气管瘘1例
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
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