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闯,宋修德,姚 亮,王艳秋,靳 玲,张兆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聚乳酸(PLA)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由玉米淀粉制得的乳酸合成得到[1]。PLA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都很优异,拉伸强度也较高[2],但PLA分子中交替出现极性的酯基和带位阻效应的侧甲基导致PLA链段刚性大、链段运动能力差,在应力作用下难以发生塑性变形,材料表现为韧性差;另外,作为可全降解的PLA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降解反应[3],降解反应对温度和水分敏感,导致PLA的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制约。
PLA的增韧改性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改性实现,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实现。李爽等[4]采用γ射线辐照法制备了不同长链支化含量的长链支化聚乳酸(LCB-PLA),通过将LCB-P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反应共混,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69 kJ/m2。
李雪等[5]通过把滑动接枝聚合物与PLA进行熔融共混,结果表明:含20%(质量分数,下同)滑动接枝聚合物与PLA共混后,冲击强度提高了2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倍,增韧效果显著。
郑海明等[6]在PLA中加入聚氨酯进行共混,结果表明:添加20%聚氨酯的PLA冲击强度约增大了5倍,达到了增韧的目的。
CHEN Y K等[7]制备了三元热塑性硫化橡胶,由PLA/天然橡胶(NR)/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天然橡胶(NR-PMMA)组成。体系制备时采用了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当PLA/NR/NR-PMMA的质量比为80∶10∶10时,三元体系的冲击强度大大提升,约为纯PLA的32倍。
PLA材料中引入柔性链段是改善其韧性的主要途径,而加工过程中的稳定化[8]是保持其力学性能的关键,笔者比较了不同稳定剂对PLA加工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接枝单体及热塑性弹性体(SEBS)的加入量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
PLA,4032D,美国Nature Works有限公司;
抗氧剂1010,工业级,巴斯夫股份公司;
抗氧剂168,工业级,巴斯夫股份公司;
光稳定剂944,工业级,巴斯夫股份公司;
TMPTA,分析纯,德国良制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PEG200DA,分析纯,德国良制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SEBS,粉料,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化分公司;
丙烯酸丁酯,分析纯,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有限公司。
转矩流变仪,XSS-300型,上海科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塑料注射成型机,F2v130型,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高温开炼机,SK-160型,无锡第一橡塑机械厂;
数位冲击试验机,GT-7045-MD2型,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万能试验机,UTM4204型,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熔体流动速率仪,MTM1000型,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1 实验配方
实验所用的配方见表1~表3。
表1 不同稳定剂种类及用量对比配方组
表2 不同接枝单体种类及用量对比配方组
表3 以SEBS用量为变量的对比配方组
1.3.2 试样制备
熔融指数测试试样:按配方称料、初混,在转矩流变仪中进行熔融混合(温度为180 ℃,转速为60 r/min,混合时间为10 min),出料后切粒待用。
拉伸、冲击样条:按配方称料,高温开炼机开炼(温度为160 ℃),包辊混合均匀后下片,冷却后破碎造粒,采用塑料注射成型机制备样条(料温为180 ℃,注射压力为7.5 MPa,冷却时间为40 s),样条放置24 h待用。
1.4.1 熔融指数
按GB/T3682.1—2018 《塑料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第1部分:标准方法》进行熔融指数测试,测试温度为190 ℃,砝码质量为2.16 kg。
1.4.2 力学性能
按GB/T 1043.2—2018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仪器化冲击试验》进行简支梁冲击测试,试样无缺口,宽度为8 mm,厚度为4 mm,冲击速度为2.9 m/s,摆锤能量为2 J。
按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进行拉伸性能测试,采用哑铃型试样,平行部分宽度为10 mm,厚度为4 mm,拉伸速度为100 mm/min。
熔融指数可以表征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对于同种塑料材料而言,其流动性的高低与分子质量的大小和分子链的结构有关,对于容易发生热降解或水解的塑料材料,可通过测试其熔融指数来表征其热稳定性。PLA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热降解,导致其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解决PLA加工过程中的稳定化问题十分必要。通常稳定剂质量份数不大(小于0.5),为了对比不同稳定剂对PLA的热稳定效果,选取质量份数为0.5、不同种类的稳定剂进行对比,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加入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以及两者的共混物后,PLA的熔融指数与未添加稳定剂的PLA原料的熔融指数相比,变化不大,甚至有所提高,说明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对PLA的热降解无稳定化作用,加入光稳定剂944后物料的熔融指数远远低于PLA原料,熔融指数为21 g/(10 min),比纯PLA降低了43.2%。这说明光稳定剂944的加入,有效抑制了PLA原料的降解,提高了PLA加工的稳定性。
图1 不同助剂对PLA熔融指数的影响
光稳定剂944的用量对PLA熔融指数的影响见图2。
图2 光稳定剂944的用量对PLA熔融指数的影响
由图2可见:在PLA中加入的光稳定剂944质量份数超过0.3时,其熔融指数显著降低,说明当光稳定剂944的质量份数超过0.3时,PLA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当光稳定剂944质量份数为0.3时,试样的熔融指数最低,为18 g/(10 min),比纯PLA熔融指数降低了51.4%。所以后续实验配方中光稳定剂944的质量份数确定为0.3。
高分子材料在高温时普遍会发生降解,降解反应为自由基机理,通常伴随着自由基的产生,因此在PLA中加入接枝单体,以利用降解产生的自由基,引发多官能团单体接枝到PLA大分子上形成支化或交联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
不同接枝单体对PLA拉伸性能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PLA中加入不同的接枝单体后,拉伸强度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当接枝单体的质量份数不大(小于0.5)时,拉伸强度均略有提升,当接枝单体用量继续增加时,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当PEG200DA质量份数为0.5时,PLA的拉伸强度提高到68.2 MPa;加入PEG200DA后,PEG200DA中的双键和PLA加工时降解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相互作用,生成支化交联产物,达到了较好的增强效果。加入TMPTA的增强效果低于PEG200DA。
图3 不同单体对PLA拉伸性能的影响
不同接枝单体对PLA冲击性能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见:PLA中加入不同的接枝单体后,冲击强度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改善效果最好的是丙烯酸丁酯,在较宽的用量范围内,冲击强度都呈升高趋势,加入质量份数为0.5的丙烯酸丁酯时,冲击强度为25 kJ/m2,比纯PLA提高了31.6%,增韧效果明显。丙烯酸丁酯中的双键和PLA加工时降解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相互作用,生成支化产物,提升了两相的相容性,达到了增韧的目的。当PEG200DA和TMPTA质量份数低于2.0时,冲击强度相对于纯PLA略有下降,说明这2种接枝单体没有起到提高冲击强度的作用。
图4 不同接枝单体对PLA冲击性能的影响
共混改性是改善材料力学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入质量份数为0.5的PEG200DA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用量的SEBS进行共混改性,考察体系力学性能改善情况,结果见图5。由图5可见:由于SEBS的拉伸强度远低于PLA的拉伸强度,因此加入SEBS后,随着SEBS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不断下降。加入质量份数为5.0的SEBS时,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41 kJ/m2),比纯PLA提高了141.2%,增韧效果特别明显。
图5 SEBS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光稳定剂944对PLA的加工热稳定效果明显,当光稳定剂944质量份数为0.3时,PLA的熔融指数为18 g/(10 min),比未加入稳定剂的纯PLA降低了51.4%。
(2) 接枝单体的加入会改变PLA的力学性能,当接枝单体PEG200DA质量份数为0.5时,PLA拉伸强度可达68.2 MPa。
(3) 增韧剂SEBS的加入可改善PLA的韧性,当SEBS的质量份数为5.0时,PLA的冲击强度达到41 kJ/m2,是纯PLA冲击强度的2.4倍。
综上所述,光稳定剂944可显著改善PLA加工过程中的热降解问题,合适种类及用量的接枝单体的加入能提高PLA的拉伸强度,而增韧剂SEBS能有效改善PLA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