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传家一脉深——《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中诗文的儒学色彩

2022-02-09 04:26李亚林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徐氏铜仁儒学

肖 丹,李亚林

诗礼传家一脉深——《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中诗文的儒学色彩

肖 丹,李亚林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铜仁徐氏自明代嘉靖壬午迁铜以来,始终秉持着“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一书记录了徐氏家族一至十二世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等,其中所采录的诗文体现出浓厚的儒学色彩,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重视伦理、讴歌贞女等方面。

铜仁徐氏; 诗歌创作; 儒学色彩

铜仁钟灵毓秀,自明代铜仁府设立以来,文风蔚然而人才辈出。特别是徐氏家族自前明嘉靖壬午迁铜,至清道光三百余年间,世代有诗文流传,可谓书香世家。徐氏著作主要有一世始迁祖北楼公徐宰六著《北楼诗抄》,二世丹崖公徐鹤年著《北山杂咏》,三世胤汝公徐稷明著《熟选楼詩稿》,四世赤海公徐以暹著《烟波小草》,五世明卿公徐懋德著《味陶诗草》,六世澹园公徐訚著《香雪楼诗集》,七世惕安公徐世垓著《蜀游草》,八世竹村公徐镇著《倦游吟草》、子徐如澍著《宝研山房诗文集》等。鼎梅公徐楘曾编次《铜仁徐氏十二代诗集》,经兵燹散佚,亦无由觅其全本。于是十二世履平公徐敬均子徐承锦花费近三十年时间,各方收求、购借先人书籍,汇辑为《铜仁徐氏家集》,卷帙浩繁,但尚未刊行。此外,徐承锦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岁次己卯印行《铜仁徐氏先世事略》前后编,记录铜仁徐氏十二世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等,其中所采录的诗文体现出了浓厚的儒学色彩,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重视伦理、讴歌贞女等方面。

一、崇尚儒学

崇尚儒学,诗礼传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名门望族得以不断兴盛的主要原因。例如延绵两千余年的孔氏家族、显赫一时的弘农杨氏家族等等,无不以儒学为正道。贵州自古以来就有儒学传统,最早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后经东汉尹珍大力弘扬,贵州儒学水平大幅提高。铜仁徐氏家族历代先人熟读儒家经典,在铜仁兴盛绵延三百余年,在贵州文化史上极其罕见。

《铜仁徐氏先世事略》中所载,徐氏以儒学为家风,崇尚儒学的诗文蔚为可观。例如:徐懋德,清顺治庚子岁贡,官贵阳府学教授,敕封文林郎后,赋诗《贵阳学署》云:

敬承铨部选,喜近圣人居。

室陋刚容我,官闲好读书。

鸟鸣重碧外,花放九秋余。

儒素家风是,臣心敢负初。[1]18

徐懋德感谢朝廷将自己选拔为贵阳府学教授,表达了对靠近儒家圣人之地而居住的欣喜。尾联“儒素家风是,臣心敢负初”直接点明铜仁徐氏以传承儒学为家风,以诗言志,向朝廷表明以之教育学子的初心。徐懋德在担任贵阳府学期间,“课诸生勤,捐俸以赒诸生之贫而不能自给者。”[1]18对学生照顾有加。随后又因吴三桂有图谋不轨之心而辞官。徐懋德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恪守儒家仁爱、忠君、孝悌等价值观,给家族后代树立了以儒为官,以儒事人的价值准则。

又如,鼎梅公徐楘,嘉庆末国子监生,在诗《述父德诗四首》中云:

巍科弱冠姓名香,七十悬车两鬓苍。

学是程朱真学问,文为燕许大文章。

雪泥宦迹思游宦,月旦乡评在故乡。

词馆谏垣皆后进,一时同仰鲁灵光。[1]54

徐楘仿谢灵运《述祖德诗》,作《述父德诗》以追思其父(徐如澍)之生平、宦迹、乡评。诗颔联“学是程朱真学问,文为燕许大文章”点明徐氏的家学渊源即为儒学,徐如澍之文风也与盛唐之际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一般骨气刚毅,恰似其人刚正不阿。徐如澍学识渊博,为官清廉,政绩卓然,在徐氏家族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教育上对宗族子弟、黔地学子产生了极大影响。道光甲午年(1821)八月,贵山旧日肄业诸生,奉儒臣徐如澍神主,崇祀贵山书院先儒尹公祠,感念先师恩泽。

铜仁徐氏崇尚儒学,还表现在对读书的推崇上。七世祖惕菴公徐世垓在诗《保署暮春感怀励孙辈》鼓励儿孙读书:

痴翁何事忿难蠲,为望儿孙继起贤。

我愧不才甘暴弃,祖留余泽幸绵延。

虽无金玉堂中满,剩有诗书架上编。

及此韶光须努力,从来好事学为先。[1]45

徐氏家族历代以儒为官,饱读诗书,家中藏书颇丰。有赖于此,宗族子弟亦能从小接触先贤文章典籍。此诗为徐世垓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所作,诗颈、尾二联对子孙后辈提出殷切期待,鼓励他们不负韶光,孜孜不倦,勤学好问,丰富学识。又如徐如澍《示舍弟春融、乐源、朴民》:

何所为而来,念之当自勉。

祖岂不尔思,父岂忍尔遣。

担簦走京华,面黧两足茧。

恐而陋见闻,望尔富文典。

怡怡晨夕间,敢曰伤责善。

今我之蜀中,计日良非浅。

昔人诗与文,佳者青钱选。

思慰祖父心,愚蒙庶其免。[1]3

据徐承锦按语,此诗应当作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己亥,当时徐如澍典试蜀中,其弟春融、乐源、朴民公在京邸读书,如澍作为兄长,写诗劝勉诸弟要认真读书,好学勤勉,不要辜负为之付出的艰辛,不忘长辈的殷切期待以及为何去读书的初心,只希望他们学有所得,富于文典。这不仅体现了兄弟之间真切的感情,也体现了徐氏世代刻苦读书以明其志的宏伟志向。

铜仁徐氏的家风非常淳朴,亦尚节俭。徐懋德在诗《春日署斋》云:

童仆安吾俭,交游奖我廉。

素餐方自愧,薄宦更何嫌。[1]18

徐懋德生活简朴的作风,颇有颜回的风骨。安于简朴,廉洁奉公。其子徐訚《醉后漫吟》诗云:“不须治富比陶朱,但守勤俭以为宝。”[1]32其孙徐世垓《复怀》诗云:“暮程缴幸常虞满,日用从容渐觉奢。为怕司空偏见惯,丁宁反覆戒居华。”[1]45时常反思生活是否过于奢华,并反复告诫自己要节俭。此类诗歌表现出家族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特点。

此类崇尚儒学的家风亦在为官中得到践行。八世祖竹村公徐镇,清康熙庚午举人,为官多地,爱民如子,惠政尤多,替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在绵竹县做官时,解决了当地多年未结的争水案,所筑堰至今号为“徐公堰”。在任天全州知州时,值川南久旱,下车为百姓祈雨而甘霖立沛。在署福建汀漳龙道期间,因“失察属县漏报监毙一案罢官”,漳州绅士沿道相求,盼他能留下来,并愿意代为捐复,徐镇力辞不允,浩然而归。他深受百姓爱戴,涪州周东屏总宪称其为“四川数十年来第一真清官”。徐镇《调任保邑,留别緜中士民五首》其三曰:

士为民望必先端,文物斯邦信足观。

乡有耆绅堪就正,事休小忿便经官。[1]51

徐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到之处,皆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调任保邑之际,緜中士民依依不舍,徐镇留诗相赠,告诫当地乡绅们要正直、胸怀宽广,不要一点小事就经官府,如此不利于乡邻和睦;告诫当地百姓要勤俭节约,长此以往家庭也能富裕。徐镇深受节俭家风的影响,在任期间亦劝诫百姓节俭,推进了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徐镇还有家训十七条,如“曰学吃亏。曰怜贫乏。曰慎交游。曰勤细行。曰蒙养正。”[1]51此家训尽显儒家思想,亦皆徐镇身体力行之者,是徐氏后辈行为之准则。

徐氏儒学家风,还于忠君爱民、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上得以体现。四世赤海公徐以暹有诗歌赞扬为官清廉,如《送周克襄邑侯》:

廉吏不可为,此语姑且置。

悬鱼非为名,驱虎乐无事。

习习两袖惟清风……[1]13

此诗虽是送别诗,称颂周克襄邑侯之廉洁奉公,从中亦可见徐以暹对廉洁奉公之推崇,他本人也恪守此标准。在任广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桂林道期间,徐以暹“劾黄朝宣刘承允等贪残骄纵,疏入不能用,遂乞骸骨归。”[1]10徐氏家族其他子弟亦刚正不阿。徐如澍“在京四十余年,正色立朝,不阿权贵。和珅当国时,曾绕道避之,不过权相之门。当时同在諫垣,风节稜然,贵州二徐并称,公与遵义徐立亭准是也。”[1]11另徐承锦追录父志所作《书怀》云:“从来作事问心安,不惯逢迎品自端”[1]84皆可见徐氏一门品行之高洁。铜仁徐氏之崇尚儒学、推崇读书、勤俭持家、清正廉洁、忠君爱民的家风在徐氏历代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重视伦理

五伦体系的建构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徐氏诗歌中有关家庭伦理亲情的内容也充满了深刻的儒学色彩。如徐以暹《雌雏吟(有序)》道:

系子懋芬客冬豢雌鸡伏卵,天寒,仅存雌雏一。迨春,甫两阅月耳,毛羽未成,见其母抱春,依依共伏,或母下食,伊独翼之,似不忍其母之劳瘁者。及鸡子出巢,随母引翼护持之邻。翁咸惊异,或以为芬儿孝养之所感。予闻之怃然曰:“鸡雏也,而能若是乎?”赋此示芬儿,即纪其事。[1]14

《雌雏吟》通过雏鸡“似不忍其母之劳瘁”护持其母的故事,告诫儿孙要常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儿女孝悌之道。诗中的“由来具五德”便直接点明了儒家的“五德”观,即“仁”“义”“礼”“智”“信”,体现了儒家浓厚的纲常伦理观念。

又如徐镇《自滇南军营还雅洲郡斋有感而作》:

久作滇南客,归来意转牵。

园花仍带雨,池柳暗含烟。

请席伤今日,承欢忆昔年。

庭前乌一树,反哺尚依然。[1]52

此诗是思亲之作,体现了孝悌之道。百善孝为先,儒家向来重视孝道,几千年来,儒家把孝道视为天性。综观《论语》《孝经》,儒家所谓“孝道”,分为由低到高的“养亲”“敬亲”“安亲”“卒亲”四种境界。儒家要求子女孝敬父母,不只限于一时一事,而是从其生到其死都要严格地依礼事奉父母,将其孝心贯彻于人生始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徐世垓的《留别全亭》(亭在天泉州署)“久经缺祭扫,何以对松楸”[1]46表达了远离故乡、无法祭扫双亲之痛。另有徐世垓《先母忌日》、徐訚《桃寨谒母墓》等,痛悼已逝亲人。从以上的诗文可见,铜仁徐氏已做到了“孝道”的最高境界,即“卒亲”。铜仁徐氏为官为学,皆有所成,也做到了《孝经·开宗明义章》所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还有表现兄弟手足之情的诗作。如徐如澍《舍弟春融、乐源归铜仁》:

我不见祖父,七年于兹矣。

归省末即能,敬驰难以已。

两弟今束装,计程自兹始。

相送手一挥,迢迢七千里。

燕山复楚山,襄水通沅水。

料得今夜灯,家间穗结紫。

但去勿迟迟,到家我屈指。

归为说平安,胜书百千纸。[1]3

据徐承锦按,此诗应当作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午,徐如澍时官编修,其弟春融公徐如溶、乐源公徐如洙归铜仁,回乡之路遥遥,行程艰难,如澍只盼他们能早日归家报一声平安。诗中体现出如澍对于家的思念,以及兄弟之间浓厚的感情。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徐如澍回籍守制时,又作《二月二日示静波六弟,是日为静波生辰》:

积日月乃成,积月岁斯骋。

孰非少年行,冉冉桑榆景。

老大人所同,修为勖哉猛。

泽以仁厚源,拓以诗书境。

机心实戕贼,机事亟退屏。

先人遗训存,条书记井井。

今为汝述之,吾心益酸耿。

不能读父书,其曷免顽犷。

汝幼体又弱,躁急殊不省。

富贵岂不然,尚其少沉静。

春露湛萱堂,承欢日方永。

惜阴当惜分,无沗吾厚幸。[1]3

徐如澍作为兄长,在其六弟静波公徐如渟生辰之际写下此诗,如澍谆谆教诲其弟要遵祖训,性仁厚,饱读诗书,沉重冷静,万不可有机利之心,也要避免机利之事,言辞之间,尽是关切,兄弟手足之情溢于言表。徐镇《读曹子健煮豆吟有感而作》:“世人贪口腹,便尔成相猜。所亲不得顾,后悔空徘徊。”足见其对兄弟情谊之看重。

此外,还有表现夫妻爱情的诗作。如徐如澍《除夕前一夜寄内二首》云:

其一

比邻爆竹客心惊,惆怅当时判袂轻。

食顷斋眉成邂逅,灯前却扇未分明。

也知卜凤和鸣好,无奈修蛇岁序更。

珍重朝朝勤栉縦,休辞辛苦做汤羹。

其二

蜡泻红珠夜欲阑,疎帘滴沥雨声寒。

客中无事愁偏剧,梦里相寻觉倍难。

霜柝三更增转侧,云笺千里报平安。

深闺莫向金钱卜,二月归期一指弹。[1]13

这两首诗是徐如澍除夕前夜寄给妻子的。作者新婚半个月后即出门未归,“也知卜凤和鸣好”,以“卜凤”为择婿的典故说明夫妻和睦,有相敬如宾之感。“珍重朝朝勤栉纵,休辞辛苦做汤羹”说明妻子勤俭持家,不辞辛苦,一个贤妻的形象,这符合封建时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梦里相寻觉倍难。霜柝三更增转侧,云笺千里报平安。深闺莫向金钱卜,二月归期一指弹”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苦,如澍辗转反侧,梦里都难以与之相见,现在写信告诉妻子自己平平安安的,请勿挂念,还有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回来了。这两首诗皆书写了家庭和睦、夫妻和谐的氛围。

三、讴歌贞女

铜仁徐氏历代诗文多有讴歌贞女节妇之作。儒家推崇和赞美贞女节妇,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夫为妇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这是封建社会中要求妇女所遵从的封建礼教道德准则。如徐如澍在《三女出适刘宅,诗以送之》四首诗中,希望女儿嫁到婆家,“奉侍晨昏合有仪”“鸡鸣盥栉作羹汤”,要懂礼仪,勤劳;“饘饬酒醴须先备,莫待临时逐件忙”,持家要有条不紊;“多才不算闺中秀,克顺才为阃内贤”,对丈夫要恭顺;“宽和自是宜家法,况在初归此最先”,待人要宽和;“奁惟裙布与荆钗,崇俭堂前称老怀”,要吃苦耐劳,勤俭朴素。[1]49从中可见徐氏家族对女子持礼、勤俭、恭顺、宽和的推崇。同时,徐氏对有气节的女子多有赞赏之作。如徐以暹《吊双烈诗三首(有序)》云:

昔人云忠孝原于性生,死忠、死孝,初非奇事,惟深闺妇人见危授命,世不数见。乃有至于身,风鹤之倾事,并出于一门者,古今胡可多得也。侄壻卢生龙云者,吾郡孝廉。卢公次子孝义天笃,妙年雅望。吾弟太学以逵,素目为快婿。女徐氏,吾祖中宪丹崖公曾孙女,廉宪伯钟汝公孙女也。自幼聪慧,从吾母何恭人学女工,书史,动遵姆训,荆布自饬,及笄,适卢门。致孝致敬,中外无间言。何氏者,吾外祖乡贤何文东公后裔,女范不异于寒门。戊子之夏,闻贼将屠城,愤然自刃,与吾侄女共成大节。惨烈莫可名状。视古须眉丈夫何以异。嗟乎!闻是时铜江妇女一时殉难者不可胜纪,至先机远辱从容就义,则惟此二氏最也。余分宪西粤有客,自吾乡来,授吾双烈传,读之不胜愕然,哭其惨变,尤奇其贞烈,感赋吊之,以付诸君子之末。

其一

铁骑惊传未度关,春闺人巳绝尘寰。

琪花不作风前折,玉树谁能月里攀。

非是妾身轻似叶,只知女节重如山。

凄凄碧草东岩麓,唯有芳名在世间。

其二

谁识天涯女丈夫,一门双烈世应无。

宁枯荒草千年骨,不染桃花半点污。

绣袂长牵看合璧,玉楼空冷叹联珠。

夕阳尤照娟娟影,愧杀昂藏七尺躯。

其三

双悬婺曜并争光,诗句遥传字字香。

剑影惊飞明月镜,血痕倒溅晓云妆。

名堪二乙峯同峻,义比双江水更长。

勒马帐前知几许,谁将寸铁植纲常。[1]11

铜仁卢氏双烈,徐氏者即徐鹤年之曾孙女,何氏者即徐鹤年儿媳何恭人之侄孙女,二女自幼学女工,出嫁后勤俭持家,对待长辈至孝至敬,里里外外没有人说闲话,是贤妻良母的好表率。然而“戊子之夏,闻贼将屠城,愤然自刃”,在气未绝之时,甚至以手断其喉,其惨烈难以名状。徐以暹作为一名男子,在读了《双烈传》之后都“不胜愕然,哭其惨变”。二女不愿遭受侮辱,最先“从容就义”。作诗以赞二女之贞烈,二女以死殉难,较之贪生怕死之辈,气节何盛!再有徐以暹《三烈祠诗(有序)》云:

天生奇男子难,生奇女子尤难,生一奇女子难,生数奇女子难之又难。如吾郡先正刘恕齐公两妇一女……

桂林山苍苍,漓江水洋洋。

卓哉三烈女,英风高且长。

争取剡岭指尖血,争弄银瓶波底月。

龙章却自凤衔来,春秋承祀人咄咄。

捣穴苍兕惊,泅波狞虬绝。

孤儿事若斯,孝义两无敌。

吁嗟兮!

富贵风光几人老,祸水氷山一齐倒。

唯有天边侠女魂,岁岁朝朝红日晓。

据徐訚《重修三烈祠序》记载,“前明正德末年,时恕斋刘公宦粤梧州别驾,以疾卒于任所。其子小江公,抚榇归里。舟次昭平县之莞藤滩,遇猺贼叛,刼舟抢掠,卒然遭变。刘公女辰秀、妾张氏、郭氏,慷慨就义,投江靖节。”[1]40大振纲常,争光日月,这样慷慨赴死的气概令人动容,给后世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徐氏敬佩其刚正,不惧强暴而从容赴死之大义。

除了乡邦贞女的事迹外,徐氏家族的女性也坚守心中的道义。如徐承锦六世从祖妣刘孺人,徐奭之妻,自二十岁孀居,苦苦守节六十三年,在接到丈夫的死讯时,她也一度想要求死,但是想到老病之孀姑无人侍奉,于是活下来替丈夫尽孝。承锦不由感叹:“节妇之贤真贤也。节妇之贫真贫也。节妇之节真节也。节妇之孝真孝也。”[1]43再有,承锦八世祖妣杨太淑人,铜仁客寨杨舆山处士之女,徐镇之妻,“竹村公壬申会试,恩挑一等,分发四川试用知县,迎养父母,太淑人随侍至任。一茶一饭,下气怡声,所谓盥漱栉,纵柔色,敬进饘,酏酒醴,芼羹菽麦,尝而后退者,三十年如一日。”[1]57伯氏城瑶公徐铠有急难,她拿出自己出嫁时父亲所赠奁金帮助徐铠解燃眉之急。待人以宽厚,教子以严,也是因为此,诸侄在她的抚养之下皆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徐氏家族女性之深明大义、忠厚纯孝,也是与家风、诗教息息相关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铜仁徐氏重视诗礼文化,维持伦理亲情,讴歌贞女节妇,历代诗歌皆有可观,儒学色彩浓厚,大多体现了徐氏家族对儒学的推崇。铜仁徐氏能从明朝嘉靖到民国,三百余年兴盛不竭,在贵州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铜仁徐氏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是其兴盛的因素之一。正因为有优良的儒学传统,铜仁徐氏为官为学,皆有所成,才成就了其辉煌的历史。

[1] 徐承锦.铜仁徐氏先世事略[M].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己卯铜仁徐氏铅印本.

Poetry Runs Deep in the Family: The Confucian Color of Poetry and Prose in

XIAO Dan, LI Yalin

(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

Since the Xu family moved to Tongren in Jiajing Renwu of the Ming Dynasty, they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e fine tradition of "passing down the rites of poetry to the family". The bookrecords the life stories and poems of the Xu family from the 1st to the 12th generations.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shows strong Confucian colors, mainly in advocating Confucianism,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thics, eulogizing the virgin and the spirit of elegance and so on.

the Xu Family in Tongren, poetry creation, confucian color

I207.2

A

1673-9639 (2022) 06-0106-06

2022-05-22

肖 丹(1997-),女,贵州凤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李亚林(1996-),男,贵州印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责任编辑 郭玲珍)(责任校对 肖 峰)(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徐氏铜仁儒学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寻味贵州——铜仁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