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事之洲”到“多彩之洲”的蝶变
——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曾洲村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的实践

2022-02-09 07:17:49○刘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村民群众

○刘 幸

曾洲村地处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南部,全村版图面积3.3 平方公里,辖4 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218人,党员47人,拥有耕地3993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传统农作物。

曾洲村是传统农业村庄,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密度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百姓穷、集体空、环境乱、人心散,是个典型的“多事之洲”。近年来,曾洲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以让村民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着力补基础设施短板,强公共服务弱项,固长远发展根基,实现了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华丽蝶变,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多彩之洲”,先后获得“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宜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枫桥式’善治村”等荣誉称号。

一、曾洲村蝶变

(一)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村容村貌换新颜

2010年前,曾洲村最大的特点是进村不见路,出村路难寻。村中有三条“蛐蟮路”,路中间有粪坑,路边上有陷阱。村中有300多户人家,房屋紧密相挨,各种矛盾纠缠不休。生火做饭时炊烟缭绕,要香一起香;闷热天杂物腐烂,要臭一起臭。要是下一天雨,全村人就得穿十天胶鞋。人居环境非常之差。

自2010年开始,在小河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填平了70多个臭气熏天的粪坑,整修了60多户水泥糊的光头墙,改造了50多户东搭西建的“刷子房”,重建了34个新厕所,整改了24个猪圈,对6口死水塘进行了清淤,疏通了124户人家墙根下的“积水潭”,解决了村东和村西8个堵点问题,修建了5800米长的地下排水管网。近年来,曾洲村持续开展“四季攻坚战”,春季“植树造林”,建成百亩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夏季“修路挖渠”,打通7公里断头路、贯通15公里下水道;秋季“添砖加瓦”,新建村标游园、农耕广场、生态公墓、农机驿站;冬季“张灯结彩”,所有公共场所安装了节能路灯和视频监控,所有农户完成水冲式厕所和天然气改造,一批农家乐和民宿小院成为“网红打卡地”,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以实现产业发展为立足点,村民集体双增收

从前,由于村路难行,曾洲村与外界接触较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大多在家中务农,外出打工者较少。曾洲村虽在蛮河边,但村内沟渠路网不通,农作物缺水时需人工抽水灌溉,村民无力支付抽水费用,遇上春旱、伏旱,粮食产量会大幅减少,村民生活更加清苦。村里没有集体产业,对于村级组织来讲,不仅没有自给自足的收入来源,还有越积越多的村级债务。

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农村土地改革、集体产权改革、三产融合改革的机遇,盘活集体资源资金,新发展稻虾连作产业500多亩,新建成联动大棚1万多平米,新培育药材花卉基地800多亩,领办农机、养殖、稻虾、农旅等四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较之前翻了五番。现今,很多曾洲村村民已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当地谋生活。据统计,2022年6月底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三)以提升乡风文明为着力点,村民相亲更和谐

从前,曾洲村是宜城市有名的上访村。各种矛盾交织,治理难度相对较大。15年间,村里换了10任村支书,最短的任期只有2个月。村民思想难沟通,对村里开展的各项整治工作不配合,村民之间也经常因为琐碎小事发生口角、甚至斗殴,邻里关系相对淡漠。

近年来,曾洲村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利用丰收广场、广播室、文化活动室等,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市率先开设了邻里厨房和爱心衣柜,邻里厨房以邻里互助模式,解决了贫困户、留守户和体弱老人“吃”的问题;爱心衣柜直接与宜城市“爱心超市”对接,解决了困难人群“穿”的问题。同时,设立环境整治光荣榜,评选出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乡贤,把评选的过程变成宣讲的过程,成就多段“道德佳话”,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好风尚。近三年来,村内矛盾化解率达到100%,村内无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

二、曾洲村蝶变密码

(一)“头雁”领航,党建引领显优势

一是选好“领头雁”。小河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佳的人员充实到“两委”班子。二是建好“火车头”。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把支委会开到群众家,把主题党日开在田间地头,把党旗插到项目一线。探索“党建+”、产业链党建、合作社党建等模式,村党支部成为精准扶贫、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村党支部每年向村民承诺办10件实事,全村46 名党员积极响应支部号召组建“党员突击队”,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矛盾调解一线攻坚。三是凝聚战斗力。村党支部明确“支部抓小组、小组抓党员、党员带农户”的“党建+乡村治理”工作思路,将全村46名党员整合为4个党小组,党员包联到户。根据每名党员特长设岗定责,常态化开展“争星夺旗”活动,推行党员责任具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红色村”资源,塑造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甘人后的“硬核”精神。

(二)找准切口,干群合力齐攻坚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曾洲村汇聚各方智慧,编制乡村振兴“一图一表两池一说明”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明确了32个项目,从改革成果巩固、改革红利释放、改革政策叠加等方面明确了资金保障和运行维护渠道,把推进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向群众公开。二是一呼百应抓攻坚。曾洲村组建“乡村振兴突击队”,全面打响乡村建设攻坚战,群众纷纷响应党员干部号召,积极主动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特别是在修建两条主干道时,92户农户自发地让出责任田15亩,无偿支援路网建设,还纷纷推着小车、扛着铁锹,帮忙运砂石、平路基,党员们扛着党旗带头干,村民们甩开膀子争着干,场面热烈。三是一年接着一年干。村里的路基、路道全是用村民老屋的砖头瓦砾铺垫的,农家门口修建花坛的砖头全是农户捐赠的青砖、火砖、水泥砖。村会计有本账详细记录了村民为砌马路牙子,共计捐献砖头55000多块。

(三)绿色崛起,立足实际谋发展

一是盘活资源资产。整合村闲置土地和建设用地,无偿收回属于村集体的84亩打谷场,建成村花卉苗圃基地。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确定发展稻虾、养殖、农机、果蔬、农旅“五大产业”,规划建设虾稻共养示范区、食药花卉种植区、畜禽集中养殖区、有机果蔬种植区、农旅融合发展区,实现“五区联动”。二是主动借势借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湖北怡晨现代农业公司和襄阳雅博农业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00多亩,建设大棚74个,种植蓝莓、食用百合等20多个果蔬品种。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研究院合作,流转500亩土地,建立隆峡科技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年产值达400万元。三是激活内生动力。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吸引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把农户晒谷场、空闲地建成公益林、扶贫车间,建成露营、烧烤、骑行基地,共享菜园、观光采摘、摄影直播等产业相继落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修建民俗观光园,打造两处民宿,发展旅游经济,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分红、自建大棚租赁等方式参与经营,年收益达3.5万元。

(四)善治保障,畅通乡村振兴路

一是成立曾洲村新乡贤理事会,村内重大事项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高标准建成村综治中心,设置警务室、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和网格化服务站,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新建百姓议事长廊、广场,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送奖上门、送温暖入户活动;不断加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投入。二是推广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结合模式,组建8人义务巡逻队和20 个“十户联防”小组,引导农户看好门、护好院、守好物;在村庄主要道路统一安装路灯40盏,堵塞了一批治安防范漏洞;设立“心灵驿站”,聘请心理咨询师对村民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三是实施农户家庭视频监控联网,所有视频监控全部联网,村主要路口探头接入镇综治中心,打造镇、村、组、户四级“平安一张网一屏通”;整合优化便民服务中心事项,每年为群众办理便民事项百余件;由20 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活跃在矛盾调解、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一线,逐步形成服务联网、综治联防、矛盾联调、治理联动、困难联助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曾洲村蝶变启示

曾洲村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够强,村里缺乏优势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机制不够完善,村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等。曾洲村作为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要利用好这一契机,继续做到“五个坚持”,在推进乡村治理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坚强战斗堡垒

新一届村“两委”的首要任务是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坚强堡垒。要坚持以支部建设为龙头,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做给党员看,带着群众干,以实干作风、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架起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二)坚持发展为要,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曾洲村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把生产要素充分组织起来,发挥土地肥沃、透气保墒性好、有利于发展果蔬产业的优势,引进联动蔬菜大棚、中药材花卉基地等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同时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展农业与乡村功能,发展旅游经济,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农旅饭”,引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群众主体,依靠群众共建家园

农民是乡村的守护者。曾洲村党员干部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户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增强群众基础,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四)坚持善用资源,持续汇聚发展合力

曾洲村要注重引导和调动多方资源,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资金保障上,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将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纳入镇级财政保障。体系建设上,依托政法部门、公安部门力量,与村级治安工作相融合,建好村级警务室、综治维稳工作站等,及时调处小矛盾,解决小困难,整治小隐患。全面摸排梳理乡贤能人,成立“曾洲智库”,聘任乡贤能人担任乡村振兴顾问,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项目和资源支撑。组建“五老”工作队,联合群团组织和学校,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进一步调动村民共同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

(五)坚持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奔向幸福生活

曾洲村要对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特别是一些自身存在的短板弱项,重点发力、努力改进、逐步提升;要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要求,拿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再来一个大变样。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大力发展公共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星级评选活动,推选身边的榜样模范,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明乡风,聚集起乡村崇德向善、向上、向美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村民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