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育人”视角下高校学困生学业帮扶个案研究*

2022-02-09 19:17张海霞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数不合理学业

张海霞 (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高校学困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达到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业要求的学生。他们多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会出现经常性旷课、无故缺考等行为,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面临着补考、重修、学业预警、延长修业年限、难以获得学位等现实问题,常同时伴随着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造成学业困难的原因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而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应对方式等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困生而言,外界的刺激性事件只是引发学业困难的诱因,个体对刺激性事件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心理调节能力等是引发学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知会使个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也会因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因此,对于学困生,应坚持“精准育人”的理念,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与学业帮扶相结合,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地帮扶与指导。

一、案例简介

小迪(化名),女,某高校经济类专业大二学生。性格内向、敏感,有轻度精神衰弱,睡眠不太好,和宿舍同学关系一般。

大一上学期高数不及格,深受打击,但本人认为是自己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大一下学期因疫情未返校上课,补考顺延至大二第一学期进行。为了顺利通过补考,她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来复习,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肯定能考过,但事与愿违。高数补考不及格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经常以泪洗面,闷闷不乐,时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本就内向、敏感的她变得更加孤僻,刻意和同学们保持距离,担心同学会嘲笑她太笨,会因为高数补考不及格而看不起她。在上课的时候,她总是走神,老师在讲什么她根本不知道,高数课尤其煎熬,很想学好却又很抵触学高数,矛盾的心理让她有点不敢去上高数课。去上课又什么都听不懂,坐在教室里只能干着急,不去上课又很懊恼,更加担心自己跟不上节奏,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这种矛盾心理下,小迪从一开始不愿上高数课,逐渐发展到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开始丧失兴趣。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一名学生因高数补考不及格而出现的情绪低落、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等心理问题,导致产生畏学、厌学等行为表现,是典型的学困生案例。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刺激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个体对刺激性事件A的不正确、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B(belief)才是引发行为后果C的直接原因。[1]这也就是说,使人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不是刺激性事件,而是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消除情绪困扰。用情绪ABC理论来分析此案例,可以发现,造成小迪学业困难的外在诱因是高数补考不及格这一刺激性事件,而使她情绪低落、对学习丧失兴趣的真正原因却是她的不正确认知。第一学期高数考试不及格,小迪虽然难以接受现实,但仔细分析原因,认为是自己进入大学之后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只要认真学习肯定能通过考试。暑假期间,她积极投入数学复习之中,期待通过努力学习顺利通过高数补考,并且对此充满信心。因此,当得知高数补考未通过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失望、愤怒、悲伤,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来,本来就内向敏感的她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反差,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尤其是看到身边那些在她看来都没怎么复习就通过了高数补考,而她花了一个暑假时间来复习却依旧未通过,就觉得自己太笨了,那么努力还学不好,自己是个彻彻底底的Loser。

综合以上分析,想要帮助小迪顺利走出高数不及格的阴影,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一是宣泄负面情绪。个体若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支配下就会丧失理性,难以对事件做出客观判断。在本案例中,小迪在高数考试不及格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焦虑情绪,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在高数补考还不及格的打击之下,内心的郁闷、愤怒、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全部爆发了出来。在这些不良情绪的支配下,小迪难以客观理性地去分析数学没学好的原因,而是自然而然地将高数不及格的原因归结为是个人的智商和能力问题,从而全面否定自我。因此,想要引导小迪客观、理性地面对高数学不会这一现实问题,首先必须先让她排解不良情绪,这是对小迪进行学业帮扶的前提。

二是改变不合理认知。根据ABC理论,造成小迪学业困难的原因不是高数考试不及格,而是她对此事件的不合理认知。不合理的认知具有绝对化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三个特征。[2]在此案例中,小迪在学期末高数考试不及格时,能较为客观地将原因归结为自己学习不够努力,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复习就肯定能补考通过。但是在高数补考未通过后,她认为自己作为理科生,不应该高数两次不过,高数学不会是因为自己太笨,同学们会因此看不起她,从而全面否定自我。在这种不合理的认知下,她对学习逐渐丧失信心,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帮助小迪走出高数不及格阴影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她改变不合理认知。

三是开展学业帮扶。要彻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实现精准帮扶,落脚点是要解决学生学业困难这一现实问题。因此,要在缓解情绪、改变认知之后,针对学困生产生学业困难问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业帮扶方案,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拾自信,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解决学困生的学业困难问题,要坚持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谈心谈话、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针对此案例,首先通过小迪的室友和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全面了解小迪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谈心谈话和帮扶方案,分两个阶段四个步骤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连续进行多次、每次50分钟左右的谈心谈话,谈心谈话的次数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进程来决定。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通过谈心谈话引导小迪宣泄不良情绪;二是运用ABC理论引导小迪矫正不良认知;三是通过分析探讨帮助小迪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第二阶段是在小迪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之后,进行长期的关心关注与积极鼓励,引导她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地肯定与鼓励中逐渐恢复对学习的信心,最终解决学业困难问题。

(一)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和小迪的第一次谈心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迪把这段时间积压在心里的不良情绪都宣泄出来,由小迪主诉,笔者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小迪说,她在高中阶段成绩非常优异,一直都是老师、家长、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在学习上得心应手。上了大学,她一直比较努力学习,但因南北方气候、饮食等差别太大,她一直不是很适应,还经常失眠。大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很认真准备,认为考及格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成绩出来之后,她的高数居然不及格,她难以接受这个现实,都不敢给父母讲,一个寒假都没过踏实,一直在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认真学习,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开学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第二学期因为疫情原因开展线上教学,虽然她告诉自己要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但是经常听着听着课就走神了,脑子里不停在想自己作为理科生怎么会高数考不过,如果能回到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该多好。不知不觉间,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面对暑假过后要进行的数学补考,她非常焦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来进行复习,都没怎么出去玩,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肯定能通过补考。开学补考她还比较自信,走出考场内心猛一轻松,觉得考及格没问题。但事与愿违,成绩出来后,她发现身边参加补考的同学一个个都通过了,而她那么努力复习居然没通过,心理有了很大落差,认为自己太笨了,甚至感觉同学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和同学交流,害怕不小心说错话被同学们嘲笑她笨。坐在教室里听课更是煎熬,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满脑子都是高数不过这件事儿。这学期的高数课,她很想努力去学,但她虽然坐在教室里,可经常是看着老师发呆,压根没听到老师讲什么。小迪就这样边流泪边断断续续地诉说着她的悲伤、愤怒与苦恼,多次重复“我太笨了”。

在小迪哭诉的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笔者主要通过适时的眼神鼓励和点头摇头的动作和她产生“共情”,在个别她表述不清楚的地方用剪短的句子引导她讲的详细一点。哭诉完之后,小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接着,笔者和小迪探讨了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情绪宣泄的方法和途径等,引导小迪去思考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被不良情绪支配的。在小迪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有了一定认知后,笔者适时提出问题,让她去思考:为什么高中学习成绩优异,大学会考试不及格,真的是因为自己笨吗,当时没让她回答,而是作为作业,留作下次再来讨论,并约定下周谈心的时间。

(二)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会正确归因

第一次谈心谈话后,小迪情绪稳定了很多,不再一个人躲在宿舍哭了,也能坚持去上课。基于小迪的改变,第二次谈心谈话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迪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用合理认知替代不合理认知。

到了约定时间,小迪如约而至,她说第一次谈话回去自己反思了一下。高数没考及格有很大成分是自己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学习时间很长,但是效率并不高。暑假开学之后,她因为担心高数补考,考前连续好几天失眠,考试都是在昏昏沉沉中参加的。所以高数补考不及格,是自己状态不好,不是自己比别人笨。笔者对她能这样分析自己的问题提出了表扬,她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能感觉到她很开心。紧接着,笔者给她介绍了ABC理论,一起查找她的不合理信念,如:理科生不应该高数不及格、大学考试不及格是很糟糕的事情、考试不及格就是无能的表现等,并引导她用合理的信念来替代不合理的信念。我们还一起探讨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和高中阶段的不同之处,让她认识到在大学里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接下来,我们就高数学习的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让她用自己探索出来的学习方法学习高数,半个月后报告学习的效果。

(三)改良学习方法,开展学业帮扶

第二次谈心谈话后,小迪的学习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脸上笑容多了,和同学们交流也多了。于是,第三次谈心谈话的任务就是帮助小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她解决数学学习的实际困难。

小迪说最近一段时间的高数学习还比较轻松,上课老师讲的基本都能听懂,虽然时不时还会想起高数不及格这件事,也会担心重修考试仍然不及格,但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感觉毫无希望,认为只要自己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提高效率,考及格还是没问题的。笔者对小迪的进步提出了表扬,对她的观点表示赞同,小迪很开心。但也说出了新的困惑:为什么课堂上老师讲的都听懂了,也学会了,但是自己做练习题的时候总出错,是不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她向身边的同学请教了如何学好数学,同学给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她正在尝试着进行改进。笔者对她的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表扬,尤其是高度认可她主动向身边同学请教学习方法的做法,鼓励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主动寻求帮助。随后,笔者和小迪重点结合高数学科的特点对高数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鼓励她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理性分析,积极求助,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困难和问题压在心里。

(四)持续关心关注,彻底解决问题

经过三次谈心,小迪关于高数学习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了避免她产生依赖心理,经双方协商决定中断定期谈心谈话,改为不定期进行沟通交流。

为了使小迪彻底走出高数不及格的阴影,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笔者持续对她进行关心关注,会不定期通过QQ或微信询问她学习生活近况,会在开班会和上课的时候给予她鼓励的眼神,会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笔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班级活动等形式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还积极动员小迪身边的同学主动关心她,扩大她的社会支持力量。小迪逐渐融入班级的大环境中,情绪完全恢复正常,学习虽然还有压力但她觉得自己能够应对,而对于高数的学习,她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期末考试前,笔者和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谈起高数,她没有退缩和畏惧,而是信心满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小迪重修的高数和本学期的高数两门课程都得了很高的分数,小迪彻底从高数阴影中走了出来。

四、经验与启示

高校学困生群体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群体之一。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精准把脉,明确突破口,找准发力点,对症施策,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树立精准育人理念

“从哲学角度而言,精准是一种把握事物本质规定性的思维方法,强调对象差异性,提出针对性策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3]精准育人就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育人工作,切实提升育人效果。具体到学困生群体,就是要分析每位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造成学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一因素影响下不同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程度、问题表现等也会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分析学困生群体,总结共性问题,又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困生个体,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个性化因素,做到精准施策。在本案例中,造成小迪学业困难的诱因是高数两次不及格,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小迪非常敏感、内向,个性上的特征造成了她在面对挫折时没有及时有效排解不良情绪,还进行了错误归因,从而全面否定自己,产生学业困难。如果笔者未能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策略,而只是针对高数的学业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就不可能真正帮助她解决问题,她也可能会在高数问题解决后再出现其他问题。因此,想要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就要坚持精准育人的理念,深入调查分析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既要注意总结学困生共性的特征与普遍性的教育引导措施,更要关注个体差异性,注意因人施策,开展个性化地教育引导,切实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面统筹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沟通顺畅、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学困生的帮扶,看似只是学业困难问题,但深层的是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仅给予学业帮扶是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关心关注和教育引导主要由高校辅导员来做,但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能力和素质也是有差别的,仅凭辅导员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精准育人,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育人过程中来,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在本案例中,笔者主要是发挥个人在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特长和17年学生工作一线的工作经验优势,注重从解决小迪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入手,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多地引导她自己探索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她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初期做预案的时候,笔者还有备用方案,准备在她本人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动员高数老师、班级里高数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等给予她帮助。因此,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可以由辅导员负责思想引导、专业课教师负责学业辅导、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人员负责心理疏导,还可以发挥朋辈群体的力量扩大学困生的社会支持力量,从而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辅导、全方位对接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坚持育人育心规律

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最关键还在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和接受,主动将外在的教育引导转化为内在动力,并付诸实践。人的思想是最复杂的,每一个现实问题背后都有深层次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只有将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心理问题相结合,才能标本兼治,达到育人目的。对于学业困难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一原因作用于不同个体也会使个体产生不同问题和表现,但无论是什么问题,其最深层的都是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只重视学业问题的解决,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因忽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而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加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难以取得育人成效。在本案例中,小迪学业困难问题的产生源于其不合理的认知与错误归因,笔者对于小迪学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直接从解决学业问题入手,而是先疏导不良情绪,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在思想和心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之后,才入手解决学业困难问题,并始终将心理育人贯穿始终,注重通过鼓励和引导促使小迪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提升小迪的心理品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业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与帮扶,要深入分析和研判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源着手,明确突破口,找准发力点,既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注重提升心理品质,将解决现实问题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精准育人。

猜你喜欢
高数不合理学业
艰苦的学业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新媒体视角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分析
好书
基于适应性教学的高等数学网上第二课堂建设初探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35
我太喜欢考试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