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探索

2022-02-09 19:19:10马宏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课堂教学

□ 文/马宏艳

思政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正确的认识自身价值,理性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创业方向选择。当创业遇到困难时能正视问题,理性判断,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和挑战,最终在创业中取得成功。

2.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实践育人潜能,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将良好的道德素养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打造具有优秀品质的创新型人才,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助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和传承。“双创”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塑造职业道德、能力和品质,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资源,创造自身价值。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通过创业过程锤炼意志品质,养成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诠释工匠精神,弘扬企业文化。

4.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创新创业系列实践活动,如专题演讲、辩论赛、训练营等,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实践中理解创新创业内涵,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可以塑造学生勇于挑战、无私奉献等创新创业必备的优良品质,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不一致。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够全面。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提升,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学不满足市场需求;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忽略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抗压能力弱,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应对。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2.师资力量不均衡。调查发现:承担“双创”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数是跨专业领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双创”基本理论知识由经济类教师承担,“双创”管理服务由就业创业中心教师承担,“双创”实训实践由教务处、辅导员承担,“双创”技能由行业领域专家承担。由于各环节授课对象不同,不易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讲授内容易存在重复交叉或断点,使“双创”教育各阶段不能有效互通,更不易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教学模式不兼容。思政课程教学多以理论为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政治观念、正面思想观念,重在潜移默化的渗透。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以教为辅、以学为主,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知识,重在效果的呈现。两者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借鉴融通。

4.教学内容不结合。高校思政课程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侧重于学生的思想、信仰、理念、政治等方面知识的传递。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更加倾向于应用和实践,通过实践,促使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明确其创业项目,并根据项目需求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两方面教育内容的结合程度相对较低。[1]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1.开发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课堂教学要进行再创造,以课堂教学促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协同发展,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做好思政课程建设,将“双创”的优秀案例引入思政课的讲解过程,以“双创”实例丰富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教育力。同时,要将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入“双创”教育,在“双创”课程的讲解中,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坚韧执着、甘于奉献等良好创业品质和素养。

2.丰富创新创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协同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双创”教育的特点,通过“双创”,将学生带入社会大课堂,不断强化“双创”实践,实现“大思政”。一方面,带领学生多参加校内实践,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实践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参与各类校外“双创”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双创”实践领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强化师资保障。师资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思政课渗透度如何关键在教师,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度如何关键也在教师,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创新性。校内深入挖掘资源,促进“双创”教师强骨增肌。要组织创业工作队伍教师参加培训,加强“双创”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双创”实践活动,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校外要招才引智,吸引更多领域更专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双创”导师,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将理论、经验、资源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整合校内外资源。高校应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需求,积极与政府、企业联系,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挖掘思政元素、提供实践机会。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外优质思政资源,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借助红色展厅、红色舞台剧、红色实践活动等,促进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材、校园、活动等,增加“双创”实践活动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外人才资源,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宣讲创业历程,分享成功案例,结合他们的切身经验融入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增强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创业的压力、艰辛和由此带来的成长、成就和成功的喜悦与收获,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2]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