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

2022-02-09 19:19:10刘姗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育人思政

□ 文/赵 冉 刘 立 刘姗姗 刘 坤

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参与者,思维方式与价值认同发生深刻变化。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阵地,要切实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挖掘大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社会潮流与时代发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完善与创新,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育人优势。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市某师范类高校55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现状,探究影响“四个自信”认同感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提出改进路径。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为99.45%。在样本构成上,包括男生65人(11.88%),女生482人(88.12%);本科生102人,硕士研究生400人以及博士研究生45人;在政治面貌上覆盖正式党员331人(60.51%)、预备党员85人(15.54%)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131人(23.95%)。本研究范式为实证层面的混合研究。研究采用STATA 15.0进行描述分析、差异分析与相关分析,探究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现状与影响因素(学校、教师、学生维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半开放式访谈,随机抽取6名党支部成员进行30分钟访谈,访谈涉及价值认同、理论学习、党建活动三个维度。本研究运用课题组自编《大学生党员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调查问卷》与《大学生党员对“四个自信”价值认同的访谈提纲》开展调研,问卷分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基本认知与当代大学生关注“四个自信”的重点两大模块,运用SPSS17.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自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Cronbachα值为0.86,大于0.7,表明调查问卷整体信度较好。通过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示两数值为0.852和0.834,均大于0.7,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现状

第一,整体认同感较高,但在四个维度上呈现不均衡。通过对547名当代大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关于“四个自信”的价值整体认同感较高,达到4.42分(满分为5分),且大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群体得分相对高于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有较好的概念认知与理解认同,且党龄越长,认同感呈逐渐增加趋势。通过对“四个自信”的不同维度分析发现,大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四个维度上的价值认同均存在差距。其中,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得分均高于整体认知水平,理论自信得分仅为3.9分,低于文化自信将近1分,理论自信认知水平呈现整体偏弱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知识认识还不充分,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第二,党支部理论学习不足,活动参与度不高。对各支部党日活动开展频率进行统计后发现:尽管疫情防控的要求导致支部活动均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但近85%的大学生均能实现每月一次的活动参与频率。同时,通过对6名随机的党支部成员进行访谈发现:一是疫情期间由于缺乏对大学生党员的有效监督与督促,部分大学生党员未能坚持对“四个自信”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对理论学习的自主性不够。二是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部分时间居家学习等条件限制,主题党日、党小组会议等大部分党支部活动采取线上的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导致一部分党员同志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大部分支部能够秉持“三会一课”原则,但极个别支部存在由于条件制约未能按期开展的情况。四是在党支部线上视频会议与交流分享等环节上缺乏互动参与,这也对党支部线上活动方式的创新性与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价值认同的因素分析

第一,整体因素分析。本研究将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因素预设为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设子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就整体而言,教师因素得分(4.36分)高于学生因素得分均值(4.06分),表明尽管学生自身因素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但教师引领带来的影响作用更大。

第二,学习目的和态度是关键内部因素。通过对学生个人层面四个子维度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都会对自身“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产生直接影响。以学习目的为例,“四个自信”知识层面的学习,区别于专业领域中具体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知识,往往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大学生更多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缺乏对党政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从来源上看,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更多来源于学校各院系、党支部的学习材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内容相对较呆板、枯燥。从需求上看,高年级学生党员由于就业需要往往有目的、有意识加强关于党政知识、党章党史等的理论学习。低年级学生党员处于被动学习的往往较多,主动学习的热情相对较低。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与自身素养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教师维度上,教师个人素养得分高于教学方法,表明教师的个人素养对于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影响程度较大,相较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站位高度将带给学生无形的思想熏陶和感染。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整体价值认同在教师与学生因素上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学生因素(r=0.30),教师因素的相关程度更高(r=0.32)。从教师角度看,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方法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方式与个人素养对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思政课教师担负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与政治指导的双重使命,要用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因势而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价值认同的教育路径

第一,根本主线:提升大学生政治敏感度,增强“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始终站在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价值认同。牢固抓紧以“高校—学生”的培养路径,通过制度建设、管理服务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坚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育人过程,重视将“四个自信”价值认同贯穿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环境,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1]坚持学校各项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协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定位,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真正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自觉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第二,必然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新时代下,高校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极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功底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全方位考察指导,创新工作理念与队伍建设工作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在思政课程方面,要“注重人本思想、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教育、人文、情感三方协同发展”,[3]促进专业类、人文素质类、思政类、情感美育类课程体系协同融合,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式。

第三,重要依托: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挖掘高校各类组织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团学研各类组织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纽带功能,搭建各类组织在师生沟通中的桥梁,推进“三全育人”。一方面,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统一,丰富创新活动形式,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重视高校各类组织的有序联动,提升思想政治育人质量,形成育人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对“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同感不太高的原因,加强学习教育内容的深刻性与组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既有主题教育类活动,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又要有隐性课程与各类实践,在润物无声中渗透大学生群体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与深化理解。[4]

第四,有效保障:充分结合新媒体教育平台,打造互联互通的育人模式。传媒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平台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即时鲜活、富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与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贴近现实与多角度进行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鼓励思想政治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借助微博、微信、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搭建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形成联动互助的交流空间,产生情感共鸣。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整合已有媒介资源,发挥媒体的最大传播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与创新,[5]打造新时代“互联网+思政教育”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人民论坛(2017年2期)2017-02-18 15:37:39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人民论坛(2017年2期)2017-02-18 15:31:06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0:10:11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唯实(2016年11期)2016-12-05 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