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黄 武
近年来,我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改革思想,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时,要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对这一节课程进行系统的整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本节的理论知识,理解人生的意义。所以,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要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经验入手,对珍视生命的方式进行剖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通过总结人生的真谛,并根据本节的知识分析团结、奉献与珍视生命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情感环境,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器材,并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出适合于学习要求的教学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有关独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独立的含义,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明白独立的重要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其进行编辑和重组,确保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能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能够看到各种不同的影像,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辩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辩论主题,并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采用正、反两种方式,促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辩论的题目,保证辩论的难度适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辩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规,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辩论题目,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能否脱离法律?学生要结合有关的实例及理论知识进行论证。
分层提问是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后,广泛运用于课堂的一种方法。在课上,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地进行提问式改革,通过分层问题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并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觉参加。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的权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学习?为何受教育是一项最根本的公民权利?第一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可以参考教材内容寻找问题答案,第二道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了解了本节的理论知识后,运用现有的知识库对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尽可能地将具有相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以便在共同解决问题时,互相借鉴对方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分组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共同解答问题。在讨论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总结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从多角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对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进教学评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