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志清 武冬
(1.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620599;2.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100084)
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校)已发展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之一。本文以武术项目为例,总结了传统特色校运动队建设与基础训练的实施要义,以供参考。
基本功是完成武术各项目竞技的核心能力。基本技术是提升竞技水平、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有序性,系统地教授基本技术,做到标准、规范,避免过分追求功利化的运动成绩,导致运动员出现早期专项化训练问题。
武术作为民族优秀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些先进的训练理念,积累了大量的实效方法。如,“腰、腿、鼎、桩”四功的整体性独特训练方法。也可将国际上最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与武术项目特点相结合,不断充实和完善武术基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如核心力量训练、悬吊式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PNF柔韧训练方法等。
“武以德立”不仅是一种形式要求,更是一种文化表达,精神彰显。训练本身也是教育的过程,通过武德教育不仅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保证运动员长期坚持艰苦训练。此外,还应将武德教育具体化,养成武术行为规范,如,武术抱拳礼、日常训练着装,师生交流礼仪规范、武术比赛的仪式程序等。
武术项目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所融汇的哲学、医学、美学等内涵所反映的精神思想,不能忽视,更不应该丢失。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武术文化,才可能不断深化对武术技术和内涵的理解。此外,教练员应注重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这不仅能更好地帮助队员理解和掌握武术内涵、提升武术理论基础,更为解决学训矛盾奠定基础。
当前,先进的科技手段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效果及比赛成绩。如,基因选材、生物反馈技术等已经引入体育训练,特色校青少年武术基础训练也应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选材、训练等服务。
1.加强理论学习。教练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专业理论,能够提炼出武术套路竞赛所需的核心基本功内容,形成全面的专项训练内容体系。按照武术套路核心要素,如,武术特有的精气神、规范的功架、灵活的身法等,将核心要素组合进行有效训练。此外,教练员还应能够根据队员生长发育的身心特点,适时地抓住他们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有顺序地发展学生各种专项基本素质和能力。
2.制订长期计划。教练员要针对学生未来发展、身心特点、竞技状态等,制订以半年、1年、多年为周期的训练计划,激发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内在动力。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既要注意基础阶段的长远性,还要结合短期比赛任务进行综合考虑。
3.建立各项制度。教练员可发动队员集体讨论,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既可以培养运动员的自主性,又可以强化责任意识,促使大家自觉遵守。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结合队员的训练情况和表现,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激发运动员对武术事业的热爱,促使其持续不断地艰苦训练。在惩罚队员时,教练员应把握时机和尺度,形成良性循环。
4.做好榜样。教练员(教师)对队员而言,身教大于言传,因此,教练员要从言谈举止、训练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严于律己,做好榜样。如,教练员可以与队员一起学习、训练,不仅可以监督队员,而且教练员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队员,进而起到监督与激励的作用。
1.培育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为武术事业奉献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引导队员了解武术的拳种、观摩优秀运动员训练、观看世界武术比赛等方法,培养队员学习和训练的自觉性、荣誉感等。
2.养成武术礼仪行为习惯。强调武术行为规范和武术礼仪要求,提高精神品质,树立武术精神风貌。如,进入训练场地、遇到教师、与同伴练习等都有一定行为要求,潜移默化地让队员养成武术礼仪和行为习惯。
3.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突出协调、柔韧、力量和有氧耐力,促进队员身心健康发展。早期的训练应注意一般性全身身体素质训练,确保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顺序发展,不可过于追求专项素质训练。从青少年自然生长发育的生理学角度,及时抓住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生理敏感期,以保障队员在各项身体素质敏感期获得发展。
如,8~9岁的男生、6~7岁的女生神经系统灵活性强、模仿力突出,教练员应利用这一生理特点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4.打好武术专项基础。专项基础主要包括全身各个部位的基本能力训练,尤其注意肩、腰、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防止错过生理敏感期。此外,还应规范武术技术动作,掌握武术套路主要竞赛项目的基本技术、组合以及套路,突出技术的规范性,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在选择项目时,不可过早进行传统拳种单项化训练,应以长拳、长短器械的基本技术为主,也不可过度追求不适宜的跳跃和力量训练。此外,教练员还应注意每个技术动作的规范和标准,做到过程清晰、力点准确、含义明确。
5.注重队员身心健康发展。教练员在训练时应以队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促进队员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可为了比赛成绩忽略了身心健康发展。在基础训练时期,应避免过度过早训练猴拳等武术象形类拳种的身体形态与素质,以免形成不良的身体姿态,影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
1.兼顾技术性与趣味性。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意基本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选择由易到难,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多样性和趣味性为主。如,通过系列训练法实现层层递进、有趣多样,促进训练效果的达成。
2.兼顾基本技术提升水平。教练员可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拳种的基本技术及套路作为基础训练内容,可选取诸如长拳类的查拳、华拳等内容作为训练内容。从近代发展的武术套路竞赛看,武术的技术基础主要以查、华、洪、炮、弹等拳种为依据,因此可将以上拳种作为典型拳种内容。教练员可根据选取的拳种,充实和丰富现有的训练内容体系。目前竞赛体系的长拳系列有拳、器械等项目,教练员可适度拓展,从其他传统拳术借鉴优秀训练方法,诸如劈挂拳的身法训练有助于提高长拳的技术水平。当队员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采取归类的方式合并同类项,如,自选长拳与规定长拳按照不同竞赛时间同步训练,也可以在自选套路中融入规定套路动作组合,一举两得。
3.合理调控训练运动负荷。教练员应从队员身心特点和健康角度出发,注意训练负荷的调控,避免早期的超套训练。训练中根据需要合理调配量与强度关系,在学习新动作阶段应该以数量为主,适当增加负荷;熟练动作阶段应以强度为主。在增加强度时,应注意队员的心肺功能,不可进行超套路的大负荷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出现身心损害和厌练心理。如,在不同环境下训练、以表演作为训练手段等调节训练节奏,保持训练热情,避免因单调重复而厌练。
总之,青少年运动训练要注意其身心发展和运动项目规律的有机结合,做到身心健康与运动技能同步有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