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去往互联网的通道
——方圆杂志社全媒体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09 06:42郑键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圆检察稿件

■郑键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各种新媒体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源,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成为紧迫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我们当前的检察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是我们进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检察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作为检察日报社旗下的杂志社,方圆于2013年开始探索建设新媒体平台,在当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之后,相继开通抖音、视频号、头条号、网易号、澎湃号等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到目前共有12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并与龙源期刊网、中国知网、博看网、维普网等14家数字合作平台建立了合作。在全媒体传播的理念下,近年来,方圆一直在推动传统纸媒与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以原创内容为新媒体传播提供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全媒体时代,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更迭,优质内容始终是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基础。因此,方圆一直将原创内容放在首位,以优质的内容作为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出发点。

一是通过新媒体对杂志原创报道进行多渠道传播。方圆密切关注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观点、人物,坚持“做有质感的法治新闻”“讲述触动人心的法治故事”,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原创作品,包括围绕检察重点工作进行的封面深度报道、大要案报道、民生案例报道、检察英模人物报道等。方圆新媒体对杂志报道进行重新包装,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全新编辑、创新表达,助推杂志稿件在新媒体传播后破层出圈。比如杂志封面深度报道《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在方圆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被486家公众号转载,各地检察院刷屏转发,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该文后来在《检察日报》刊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众号转发之后,阅读量达10万+。

二是新媒体紧跟法治热点策划原创优质作品。为了及时回应法治热点,解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疑问,方圆新媒体经常根据法治热点策划原创稿件,由记者及时采写,及时推出,从而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比如方圆新媒体原创作品《于欢案:为何是最高检介入而非最高法》《两会上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涉及哪些新鲜事儿》《刘畊宏女孩直播间跳操受伤,健身博主需要担责吗》等,都引起了普遍关注,有网友留言称:“每次有了热点事件,就想看看方圆怎么说。”

三是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方圆新媒体不断开拓多种原创产品形式。为适应新媒体读者的阅读(使用)习惯,方圆新媒体近年来在短视频领域开始尝试,在推送杂志报道时尽量配发原创短视频。如短视频报道《检察官能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做些什么》在方圆新媒体推出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客户端转载,被京检在线等21家公众号转载。

通过新媒体传播,杂志作品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每年均有数十篇原创稿件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人民网、中国普法等大号转载,数篇稿件阅读量达到10万+。2020年,方圆微信原创稿件的转载率达60%。2021年,方圆新媒体平台总阅读量100万以上的稿件有51篇。从2014年至2021年,《方圆》杂志连续7年入选“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榜单,并从2020年起连续两年获得澎湃新闻“媒体传播奖”。

优势叠加,实现立体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因此,推进媒体融合、进行全媒体传播是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近年来,方圆探索打破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界限、打破传统采编人员与新媒体采编人员的区分,优势叠加,进行一体融合发展。

一是平台的融合,探索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方圆没有传统纸媒与新媒体平台的绝对区分。一般来说,在讨论选题时,即根据选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写成杂志首发稿或新媒体首发稿。稿件在杂志刊发后,可以由新媒体进行二次生产、二次包装,重新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新媒体稿也可以随后在杂志落地。稿件资源在纸媒、新媒体平台之间顺畅流转,多次传播,发挥最大价值。

针对独家重要选题,策划全媒体追踪报道。2017年,方圆派记者张振华先后5次到甘肃白银,反复走访“白银连环杀人案”10起命案的现场,采访办案人员、被害人家属等上百人,并独家采访了罪犯高承勇。方圆微信公众号、网易号、头条号等持续跟踪推送《现场直击“白银案”庭审:被告人高承勇最后的陈述》《独家对话高承勇!在看守所里,他画了一幅这样的画》等角度新颖的独家原创稿件,配发原创图片、视频,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之后,相继在《检察日报》刊发案例通讯,在《方圆》杂志推出封面报道《白银往事》,并出版《白银案实录》一书,实现了杂志、报纸、新媒体、图书等全媒体运作、立体化传播。

二是人的融合,探索“人人都是全媒体记者”。进入新媒体时代,每个采编人员都应该有全媒体意识,这不是要求每一个采编人员都既能采写、编辑,又能制作视频、动画,而是说在策划选题或者进行采访、编辑的时候,头脑中要有全媒体传播这根弦,要想到新媒体读者会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因此,方圆探索“人人都是全媒体记者”,要求记者采访时尽量搜集、拍摄相关照片、视频材料,在新媒体推送时与文字稿件一并推出。

方圆鼓励记者既能写传统稿件,又能写新媒体稿件,甚至能策划创意,自己出镜。比如记者刘亚在采访“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时,专门策划拍摄被害人谷小雨接受采访的视频,为后期稿件在新媒体传播时增色不少。在采写新媒体稿件《野生网红景点发生安全事故,推荐平台要担责吗》之后,刘亚又出镜担任视频产品“检而言之”的主播,引领了“能写大稿,能当主播,全媒体大记者”的新风尚。

三是优势的融合,探索“相互促进,优势叠加”。纸媒与新媒体平台各有优势,进行全媒体融合运作的目标,是让各个平台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促进提升,优势叠加。

当前,方圆的纸媒为新媒体提供了坚实的稿件来源、人力基础,新媒体也发挥独特的优势,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尽力为杂志提供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沟通体验。比如,新媒体部门会定期对稿件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大数据库,为稿件选题方向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微信公众号集纳历年来刊发的影响力较大的案例报道、检察英模人物等,建立专栏专辑,方便读者阅读收藏查询;在每一条微信的最后,都会加上当期杂志链接,引导读者购买杂志;在杂志发行季,会在微店开设订阅通道,方便读者订阅等。

强化用户思维,突出服务特色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里最核心的思维,要走进互联网世界,传统媒体必须强化用户思维。落实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就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新媒体的服务性,明确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以服务群众来引导群众。对照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在前期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方圆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步伐。

对标用户需求,打造“小而精”的新媒体特色。方圆新媒体是检察日报社新媒体矩阵中的一员,为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正义网”等大号实现差异化发展,方圆新媒体根据对自身资源和用户(粉丝)兴趣的分析,定位于“小而精”的发展方向。“小”自不用说,“精”则是专门提供案例普法报道,为人们了解检察工作、关注中国法治进程提供一种渠道。

为了满足新媒体读者的需要,方圆案例报道要继续在“感知的锐度、思想的深度、司法的温度”上下功夫。感知的锐度,是指方圆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仍然要坚持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及时反映人们关注的新型法律问题、新型案例特点等;思想的深度,即通过鲜活的案例故事,引发深入思考,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司法的温度,即通过以案释法,让读者感受到检察机关积极参加社会治理传递的正能量和司法温度。新媒体稿件对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要求更高,同时,还要综合运用短视频、漫画、海报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强化用户体验,以新媒体发展促进杂志全媒体发展。目前方圆新媒体对读者服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对标用户体验,做得还很不够。一是要继续做好新媒体数据库工作,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提高各项产品的制作水平;二是要进一步畅通读者与杂志的沟通渠道,比如承办活动引关圈粉,凝聚人气,加强与读者互动,优化案例分类搜索等;三是充实新媒体服务内容,比如为杂志订户提供更优服务等。在促进杂志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还要继续研究探索新媒体转型、流量变现等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未来已来,方圆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到检察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方圆检察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十月打了霜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大禹治水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撞不周山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