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录容,罗先钦,杨军宣,黎祖敏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13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活动上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抗争、长期劳动与实践中所获得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一使命光荣而责任重大。这种责任必将落在广大青年学生的身上,如何让广大青年学生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伟大精神的洗礼,如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这一伟大精神转化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中药学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我国中医药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十分理想的载体,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专业技能知识是“隐形”的思政教育,是解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精神、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神以及民族团结精神,本文主要就这些“七一”讲话伟大精神如何融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初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这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医药学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药炮制学,原药材炮制以后才能入药是中医治病用药所独有的特色,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种饮片有多种疗效,但临床用药并不需要利用药材的所有功效,而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辩证地进行选择,这个选择就是要通过对药材的炮制,一方面使原药材保留某些功效,而另一方面使某些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等,最终使药材达到发挥其在此处方中的疗效,力求符合医生遣方治病的本意。“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这一理论显著强调了中医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在炮制中药时,须了解并注意药材饮片在炮制后药材药性的变化。并且在选择不同炮制品时,只有对症选用适当的炮制饮片,才能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学具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技术是我国所独有的,完全区别于西方国家应用植物药的方法。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并使其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以及中华儿女的伟大智慧,学习到祖国古老灿烂的科学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3]。
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精神融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发展历史中,如中药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健康保驾护航的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民族责任和伟大使命。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历经几千年所积累的智慧,发展中医药事业责任重大,我们的青年学生要积极承担起中医药与世界的接轨、与其他现代自然科学的互通、实现中医药国际化并造福全世界人民的重任。
中药学专业的另一门核心课程是中药药理学,中药及其复方于机体作用后,其相关中药成分是否透过脑屏障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血脑屏障的渗透中。而在经脑脊液药理学方法中,以中药及复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作为导向,从而确定其有效成分,为增加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于中枢神经机制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但当前中药脑脊液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药理学实验方法学,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药学人的努力和付出。现代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圆二色谱技术、微透析技术、血糖钳夹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在这些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激发学生振兴中医药的战斗精神和科学使命感与民族责任感,激励学生努力学好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教导学生在中医药科研道路上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担负起把中医药伟大事业发扬光大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为稳固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奋斗终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把这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精神运用到中医药中来,推进祖国中医药的发展。
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在学习“麝香保心丸”时,麝香保心丸是经优化筛选苏合香丸、人参苏合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的处方研制开发的纯中药制剂。在三十多年的研发历程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海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高校、医疗机构和临床单位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并完成了麝香保心丸的中药现代化,使麝香保心丸成为现代中药大品种之一,其具有以下特点:清晰的药效物质、明确的作用机理、稳定均一的质量、安全有效的临床、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科技竞争力位于全国中药大品种前列。麝香保心丸的创新研究成果荣获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评估后评价其为“前沿科技驱动、科学价值牵引的代表性品种”。这些成绩的获得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单位单独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大批中医药人和中医药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科研机构人员的长期协作与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精神也要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来这个道理,一切重大成果以及学科的进步,也是需要一大批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首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教师就要起主导作用,育人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育者意识和自身教育能力决定的。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教育”和“教育者”的有机结合,教育者应该切实地担当起这份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愿意投身中医药事业。其次,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融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不等于直接的课程思政化,而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正确的讲话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并将德育观运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最后,我们在融入讲话精神思政建设时,不是脱离基本的政治内容和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而是在讲授中药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拉伸和接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讲话精神的融入如果太生硬,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自然融合[4]。当然,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中不断挖掘讲话精神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才能做好专业课的讲话精神思政教育。
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学生是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以学生为导向设计相应的思政教学内容,方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需要授课教师结合政治时事,领悟讲话精神,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学习并领悟讲话精神,学生才能得到有益的教育。专业课程知识是学生职业生涯中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必备知识,思想品德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做人的灵魂主旨,授课教师应立足课程专业本身,结合思政精神的基本内容,寻找专业课和思政课的适当结合点,精心准备和组织教学。教师只有在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并找到思政切入点,才能提升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够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整个过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5-6]。
中医药不仅记录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经验,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思想,造就了独特的中医药学体系和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七一庆典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抒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今天这个时代,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医药文化对华夏儿女的贡献和重要性,明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真正愿意去从事中医药事业,真正承担起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技术人员,承担着培养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专业课教师更是需要有传播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的历史情怀。在实现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需要做的、能够做的和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增加学生对先进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其爱国情怀与专业认同,通过课程教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医药发展、为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主力军。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能喊出“请前辈和老师们放心,中医药有我”的铿锵话语。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和农村百姓的欢迎,在基层医疗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健康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健康问题也是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有效举措能够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宝贵经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既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根本遵循。中医药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中医人的士气,增强了中医人的自信。中医药能有作为,当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