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素养培育一体化融合途径探析

2022-02-09 04:37李绍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学习者培育思政

李绍福

(明溪县职业中学 福建三明 365200)

上世纪90年代“核心素养”一词出现,核心素养成为研究学生发展的重点课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终身成长、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才有的综合能力;是个人成长、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是个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浅析

作为中职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中职生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劳动意识、实践创新、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是中职生面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必备素养能力,是中职生就业、择业和创业的必备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促进学生敢于面对社会、面对职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对职业生涯有着重大意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业和谋生的根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对个人的职业素养要求提到更高程度。一个人的职业素养高低将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事业成功、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素养包括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专业技能能力、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职业能力等内容[1]。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

1.中职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思政课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结合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1)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促进职业素养形成

中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学生通过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加强学习及实践,理清自己职业能力结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提升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

习惯与能力一样是在个人学习、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培育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出于习惯”“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中职学生应将好的学习习惯培育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2]。

(2)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促进职业素养的积攒

社会参与强调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遵守道德规范和守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敢于担当,去努力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并在实践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参与社会能力。从习礼仪、讲文明开始,做现代合格公民。首先,融入社会需要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需要学习礼仪,自觉践行;其次,职业生活要了解学习职业礼仪。职业礼仪不但对求职择业有帮助,更有利于事业发展,促进个人事业有成。

(3)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培育职业素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职业道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一种道德的信念,并且将这种信念外化为职业品德的行为。

法律是社会安定的基石,法律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强制行为规范。中职学生要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个人法律意识,这是合格公民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做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

2.中职思想政治课在培育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思政课在培育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

(1)思政课教学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创新不足

中职思政课教学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说教过多,课堂活力不足,体验式教学融入不够。教学或课程设计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守旧、缺乏创新,学生对自我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认识不深刻。

(2)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实践融合不深

落实职业教育走产教融合之路,要求在实践中培育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中职生通过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特别是思政课的熏陶,已基本形成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素养观念。但只有理想与信念还不够,职业素养培育还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劳动的品质;培育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培育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当前,中职生实习见习期间,未能把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之完美结合。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未能把思政课教师纳入管理实习学生队伍;同时,存在实习带队教师对职业素养重视不足等问题。

(3)产教融合教学中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够

培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与品格是思政课教师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生学习生活实践中,融入职业精神中。但公共课的教师,客观存在深入企业少,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有限,对生产一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不深,缺少生产一线经验,缺少生产一线案例,不能用具体的、亲自实践的经历或经验来融入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存在阻碍。学校要安排公共课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调研,获得生产一线经历,现身说教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三、中职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素养培育一体化融合途径

职业素养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内容之一,经过一整套系统设计,在落实上需要推动教学创新以变革,最后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育人体系。

1.通过课程的设计创新落实学生职业素养

教师要从重视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如何提升学习者素养。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到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什么?”。从职业素养的培养角度来开展课程设计,要加强思政课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与配合,也就是打通学科间的关系。从思政课老师来说,要做到博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施展潜能,同时突出学习者的主体自主性,强化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

中职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思路要有利于培育学习者职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设计方案: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习-思维拓展-自主研究学习-联系实际-增强意识-能力升华-学以致用。用最典型案例来设置教学情境,精心设置问题,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是学习者活动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策划导演。教师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习者主动自主地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促使学生的学习者主体地位得到突破和保障。老师的作用是,一是设计戏情,通过案例、设疑为学生搭一个戏台;二是控制教学节拍,确保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结构合理,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解惑释疑,概括总结升华,确保德育课堂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落实基本的知识点,达到育人教学目标。

把教学评价引入课堂。教育教学的评价内容不只是对学习者的单方面评判,也要对教学指导过程、形式、结果进行评定。学习者对所学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有知识方面的,有情感和行为实践方面的;也可以是对各小组在学习进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有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思政课教学所提倡的新理念要在评价的主体、标准、内容、活动等方向进行创新落实。

2.提高文化底蕴来修炼职业素养

文化底蕴是形成职业素养的前提条件。加强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知识水平,对提高职业素养有重要意义。人的文化底蕴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对知识进行内化,建构自己的文化精神特质。教师要在中职思政课程中加强对哲学、经济、政治、社会内容的教学。同时加强语文、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及美育课程教育,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美化心灵,把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的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有责任担当的职业人。通过中职思政课教学,把知识理论学习与学生现实连接起来。在掌握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社会常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认识、职业认知,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职业人。

3.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在校理论学习与社会企业实践,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校园文化双重熏陶,以及专业技能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职业任职能力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了实现职业素养培育目标,检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所起作用,并指导教学过程中如何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习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学习,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成功。

职业生涯就是每个人在求职、择业、创业、事业发展的履历,是一个人经历的所有职业岗位的过程。一个人所有从事的职业,它不仅包昨天、今天和明天所有那些现实的职业发展历程,而且还包含每个人在职业发展成长中的期待与希冀。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职业设想与计划;职业提升准备和行动解决方案;自我实现,反馈评估,修正完善等。

学生要根据新阶段、新情况,随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起到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投身于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能力

培养身体、智力、情绪和谐的职业人,培育身心健康的、有幸福感的职业人,心理的健康最为重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个体无心理疾病;二是人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身心成长实际,结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实际,培养学生在交往中有符合社会的认知,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和维护和谐人际关系。学习者将不断完善自己,维持人格的协调和平等;明确就业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心态去适应社会需要。

把自己培养成内心强大的人。无论是在什么逆境的情况下,都能战胜困境;哪怕陷入绝境,也能触底反弹,愈战愈勇。

5.深入企业实践开展职业指导更好融入社会

通过深入实践、进行职业指导,对专业学习能联系相应的产业、行业及产生的职业种类有新认识,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把对社会职业的素养理解落实到学习中来,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指导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目前的就业形势等客观前提出发、结合自身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择业观。

6.加强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要融合到劳动教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职业素养。

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可以让学生们把思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劳动体验、劳动感受,从而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思政课要把劳动教育中达到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学习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审美能力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同时增强思政课的教育魅力。

7.学习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就是伟大的劳模精神。劳模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代表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职业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内容。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培育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8.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习型成长的人

新时代,随着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技能的升级带来的职业转换成为新常态。对人才而言,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每一个人都要劳动生产中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更新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学生职业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中职思政课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德育实效来积攒学生职业素养,为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求职创业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者培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政课“需求侧”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