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淼
(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辽宁沈阳 110100)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教育部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学会学习指学生要乐学善学,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终身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1]。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8条意见提出,教师要强化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要讲清楚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和个别化指导[2]。中国对教育改革做了研究,并给出以上教学建议,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也让“以人为本”的教育路线更加清晰,即新时代的教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义务教育在教育中承担的任务更为艰巨,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这些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能力,帮助学生为后续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会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值得我们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和深思的主题。秉承着这样的宗旨,我校研制并一直坚持执行的“三五二”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与2019年国务院意见第8条理念契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我的一堂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农家小院”为例,分析“三五二”教学模式是如何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3]。
“三五二”教学模式是我校在自主体验理念下提出的教学模式,“三五二”是“三步五环两导教学方法”的简称,“三步”代表学生每节课都要经历的三个学习体验,第一步是自主学习,第二步是共同学习,第三步是学习成果检测;“五环”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问题展示→小组研讨→合作释疑→规律总结→巩固练习;“两导”中的第一导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和个别化指导,第二导指用微课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
(1)自主学习:每节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在充足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涵盖本课重难点的前置作业单,作业单的题目设计要展现阶梯式的难度,由简单到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自学尝试完成前置作业单,依据每课知识点难易程度调整此环节在什么时间完成。如果任务简单且数量不多,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完成自学;如果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但预设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如果任务较难或者数量较多,可以提前一天由教师利用自习时间稍做引导和指点后学生再独立完成。无论以何种方式自学,学生都会在前置作业任务的引领下经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前置作业完成情况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对课上学生提出的疑惑做出较为全面预设,更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串,以便于顺利突破重难点。
(2)共同学习:在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后,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前置作业单的内容,小组分配以4-6人为佳,组长给每个成员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避免组内一人发言其他人全部旁听,可以一人汇报一个任务,任务不多的时候可以安排纠错员、记录员等不同角色,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汇报的过程中,互相答疑解惑,最后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小组代表在班级汇报共学成果和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解答疑问,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留下组间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全班共学,共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是师生共学。小组和班级合作的次数以及时间点都没有事先设定,教学中相机安排,而且小组合作应该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而不是三分钟的形式化,一般五分钟能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如果小组合作超过五分钟仍然没有得出结论,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点拨指导。
(3)学习成果检测: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大部分学生应当掌握的检测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当堂核对答案,小组或同桌互批,学生修改错题,如存在有困难无法修改正确的个别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统计班级检测的正确率,作为衡量本课是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课后辅导的主要依据。
(4)微课引导:教师根据本课学生掌握情况设计能突破重难点的8分钟以内微课,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学情,微课可以用在不同的环节中,可以用于课前自学、课上释疑、规律总结等,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出现。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动机。一堂课或者一个新的知识点能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研究如何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但是,实施了“三五二”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预习比单纯地创设课堂情境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预习性作业,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获得成功的自学体验后,对下一节课的新任务充满更多期待。
例如,“农家小院”一课,我在预习作业中创设了“淘气跟奶奶正在整理今年秋天收获的果实,你愿意跟他们一起来享受丰收的喜悦吗?”的情境,以邀请的方式把学生带入问题,学生的目光即刻被丰富多彩的情境图片吸引,迫不及待地想清点每种果实的数量,真正给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看到学生沉浸其中,我顺势提出“淘气在整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你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助他吗?”这个问题,学生更是自信满满地回答愿意,迅速在脑中搜索学过的知识,想要帮助淘气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反复阅读可以让学生变得“聪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在解决简单的问题时更容易出错,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错误率更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题目没有深入的阅读和透彻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只有理解了题目的含义,才能迅速且准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预习作业可以多设置一些锻炼学生读说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反复更改调整自己的逻辑。日积月累地进行这种练习,学生阅读题目时才能更加精准地捕捉题目的关键信息,对题目信息更加敏感,而且会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题目的速度。
例如,在“农家小院”一课的前置作业中,我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观察图片找信息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调整:先是看到什么信息说什么信息:“今年结了20个南瓜”“青椒长7厘米”“摘了54个柿子”“每筐能装4个南瓜”,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后调整为“一共结了20个南瓜,每4个南瓜装在一个筐里”“一共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柿子”“青椒身高7厘米,黄瓜身高35厘米”;从杂乱地收集信息到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片收集信息;从只看到文字信息到发现隐藏在图画中的数学信息。这个过程是传统课堂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的,前置作业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反复尝试、思考、调整,进而提升阅读的速度与准确度。
“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中心,学习的问题应该是由学生引发的,当学生意识到课堂中的问题难以解决或者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时,会有一些心理变化,产生怀疑、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当学生体现出“问题意识”时,所产生的情绪能否得到发展和表露,取决于他是否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氛围,传统的低年级课堂是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解决问题。这样的环境会让学生问题意识渐渐减弱甚至消失,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三五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分歧可以有自己的主张,遇到疑惑可以大胆提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学习,让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农家小院”一课中,在小组共同学习的环节中,每位学生都说说自己根据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哪些问题,组员互相纠正补充,互相肯定,教师对问题不重复的小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获得了愉快的合作体验,问题意识得到鼓励。在全班共学环节,总结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时,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有些学生表述语言不是十分清晰准确,但是教师也对他的发现予以了肯定,营造了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勇于尝试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教学课堂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适时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潜力,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转化、比较等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只有经过深度思考,学生才有可能把知识总结成规律内化吸收。而且,这种通过自主构建形成的知识会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唤醒大脑深处的学习体验,灵活使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农家小院”一课,在总结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规律时,教师抛出“能不能把我们解决的这些乘除法问题归归类?”“除了玉米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这几个除法问题还可以再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理由或者依据是什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法和转化法得出规律:“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意义等同于“求几个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中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字”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用除法解决。教师通过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顺利地突破难点。从学生后续的学习反馈来看,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总结规律,弄清了“平均分”和“包含除”这两种除法模型,也理解了并非题目中出现“倍数”字样就一定是用除法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谁”的时候就是用乘法解决,扫除了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误区,效果很好。
练习和检验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及时检测既是对课堂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自我检查的一种有效途径。练习或者检测的题目数量不需要过多,意在让学生再一次独自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农家小院”一课的课堂检测中,我发现学生做题时最大的改变是,在解决问题时,不再简单地根据题中信息和关键词机械地套用经验,而是自觉地从题意出发,分析问题是属于求“几个几是多少”“一个数中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平均分给份数求每份个数”中的哪一类再决定使用乘法还是除法。虽然检测中仍有7人出现了单位名称、计算等错误,但是通过自主努力,学生真正经历了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反思出自己在此课之前解决乘除法问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改变了学习的策略,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获得了更多愉快的体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潜质,把课堂打造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他们才有兴趣和机会发现自己的种种能力,才能在一次次超越自我中前进、成长。我们的课堂无法授予学生所有他所需求的知识,但是可以教会他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而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他受用一生的利器。我校的“三五二”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前行,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倾心钻研、不断完善,未来的教育之路定会绽放出更多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