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09 03:20:51唐甜密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法治道德

唐甜密

(泗阳县致远中学 江苏宿迁 223715)

初中阶段的学生,既处在一个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又处在一个思维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被一些不良的思想所干扰,不仅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而且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走上一条影响终身发展的道路。在此阶段接受正确且积极向上的教学指导,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祖国可靠的后备力量。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尤为突出,学生受到学校、教师、教学方法、自身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也日渐呈现出低效化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采取的传统教学法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学生难以体会教材文本涵盖的深刻含义[1]。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对新政策的贯彻下,需要任课教师立于时代前沿,抓住时事热点,创新教学模式,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并愿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解析,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法律意识、核心素质,以此来助力学生优秀价值观念的形成,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相契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一种主流形式,而且在各学科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渗透,在此背景的催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了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思想的禁锢,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实质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进而使得素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很难有效发挥出来。根据当前课堂教学实情来看,仍有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导致学生对其概念与内容一知半解,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准则,在课堂教学中照葫芦画瓢,仅注重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学习品质的塑造,当其遇到问题时难以及时找到解决策略,更有甚者剥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念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其他学科的任务[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的授课模式十分单一,安排的讲解内容过于单一,这一问题不仅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导致教学有效性逐渐降低,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将失去参与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也将成为纸上谈兵。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仅存在于课堂,忽视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对于课堂重点内容,学生难以做到准确把握,继而造成课堂教学成效不高,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屏障,而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较低、法律意识较差,无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错误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起到负面作用,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展开疏解,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学生在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孤僻等行为,甚至做出影响终身发展的事情。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核心素质培养也是不能忽略的。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其实是存在很多途径的,而大部分教师几乎都是从培养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对道德法制的认知以及对科学的求真精神这四个方面展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确立,通常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要依托,同时从课程的具体标准出发,通过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修养,进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人生态度,并最终实现更有价值的发展目标,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在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教育中,一共包含了人文、科学、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内涵,从这些方面能够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二者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3]。这也就是说,在初中所涉及的所有学习科目中,虽然都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但是道德与法治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价值更为突出。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应认识到将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此来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指导理念,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为避免上述情况再次发生,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学水平,以此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打好基础,促使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指导,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及时做出转变,由思想延伸到行动,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不断积累法律常识,以此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学生在切身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领悟学科价值。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应主动参加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思想及理念和优秀的授课经验,掌握最新的教学指导理念,始终牢记自身职责,营造自由开放且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始终将构建高效、高质课堂作为前进方向,切实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针对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造成的学科问题,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用先进的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维护好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与想法,言传身教灌输道德理念与法律常识,避免学生始终抱着被迫、不情愿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应将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等划入考核范畴,督促教师不断进步、完善不足,从而打造一支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的高水平教师精英团队。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成效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科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以此促进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点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并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创设贴合实际生活、与初中生心理发展需求能够产生契合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消除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错误认知,能够从内心上真正接受并自主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对道德与法治的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中,可以有效利用好当前的先进技术,通过多媒体使情境更加生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体验上都能获得升华,任课教师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呈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教材文本所涵盖的更深层次内容,同时在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上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进而构建起适合自身发展的思维模式,实现核心素养与学科重点双管齐下的终极目标。

教学案例一:以《让友谊之树常青》为例,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分析后,将重难点内容进行划分,之后运用多媒体将备课时准备好的课件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以此来创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向学生提出“你怎样看待友谊?”“如何维持友谊?”等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阐述想法。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友谊”展开更详细的论述,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三)翻转课堂设计,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新媒体环境的催化下,各项社会活动也开始从简单化、单一化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同一事物中所涵盖的道德元素也与以往有着较大的差别。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从发展的角度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并积极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从中提炼出合理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质性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计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现代技术对于教学的推动作用,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其中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存在密切联系的教学资源,同时借鉴网络平台中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注重效率,保证学生在这些教学资源的助力下,能够在主观意识上提升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起到辅助者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指明思路,给予帮助。

教学案例二:比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基于初中学生普遍热衷于网上冲浪这一突出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内容视频,引导学生自发性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通过主观意识的驱使,能够在其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正确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从而合理、有序地上网,实现翻转课堂。

(四)由口头讲解延伸到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口头对重点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学科教学目标更是很难达成。基于此,任课教师应大力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4]。具体表现为,教师应结合课堂讲解内容,选择相适宜的实践活动,并做好活动内容及流程的设计工作,确保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积累一定的法律常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技巧,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与思想,能做到准确且合理地分辨。

教学案例三:例如,在学习到《我们与法律同行》这部分的知识点时,任课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简单的布置,使其能够更加接近于“庭审现场”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庭审现场的庄重和威严,之后教师要适时插入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同时赋予学生新的角色与责任,以此使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针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深刻体会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思想和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五)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学习目标[6]。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不同难度的考核,辅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并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点,找到其涵盖的人生观念、思维品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多领域开花的终极目标[5]。除此之外,教师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深挖和探究,找到问题的本质,以此提升自身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目的。

(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上课体验

全新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成效,使学生收获多重、丰富的情感体验,任课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改进办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理念[7]。借助各种类型的教学办法,促使学生从中收获不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办法。

教学案例四:比如,在学习《我国国家机构》时,任课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后赋予每个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带着角色展开自主学习与研究,学生对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与权力、职责等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与形象。任课教师也在班级内打造“庭审现场”,展开《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带领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并在课堂中模拟审判现场,使学生明确“我国是法治社会”这一重点。

结语

总而言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工作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任课教师能够紧跟时事,响应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翻转课堂,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此辅助学生夯实基础,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念,形成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确保核心素养观念与学科重点得以有效融合,由口头讲解延伸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