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怡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开始强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确保能够完成高效课堂建设。但从相关研究来看,主要强调采取激趣、对话等策略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却始终缺乏对课堂中学生参与质量问题的关注,导致教学始终面临学生被动参与、表现不积极等现象,无法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质量展开分析,提出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取得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可知,存在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的问题。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可知,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仍然是少数,部分学生则表现出逃避、惧怕等表情,部分学生则一脸茫然,默不作声。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部分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但更多的学生倾向于独自阅读教材内容和记忆相关知识。在教师正常讲述英语单词、句法等知识时,部分学生会出现溜号、看热闹等情况,少数学生则经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常陷入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态中。而学生无法主动、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意味着在课堂上难以将自己想法、疑问等充分表达,仅能被动接收教师灌输的内容,未能做到自主思考和分析,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一些小学英语公开课上,中高年段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使课堂变得十分热闹,气氛愉悦,给人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感受。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质疑的情况较少,多数学生依然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学生看似参与了各种教学活动,但与教师、同学间的有效行为有限,多数情况下依然按照教师要求背诵、听讲和开展课堂练习,存在较强的思维惰性,难以将自己代入英语语言环境中思考和学习,平时也较少出现自主学英语、说英语等行为,存在参与程度较浅的问题[1]。未能做到深度参与英语课堂,导致学生较难从中获得深刻英语学习体会,无法在情感、行动上与英语认知保持统一,造成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长期观察小学英语课堂,能发现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互动的学生相对固定,多为性格外向且英语成绩稍好的学生,而英语成绩不佳或内向的学生多选择倾听教师讲解,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久而久之,善于沟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发展较快,而不善沟通的学生将面临较多英语学习困难,逐步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帮助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英语学习基础,尽可能地为每名学生提供均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可以跟上教学进度,获得较强英语学习能力。而受参与机会不均因素的影响,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较少参与课堂提问等活动,容易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导致英语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不高。
想要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质量,首先应确定学生参与动机不足的原因。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面对课堂上反复开展的读单词、背单词等活动显然缺乏兴趣,难以长久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参与热情。而教师忽视学生主体需求,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单词识记,显然无法帮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乐趣和意义,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内在动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一味通过鼓励、奖励等外在形式给予学生激励,难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英语学习价值和意义,导致学生始终被动应付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任务,无法做到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此外,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已经出现了一定差距,而教师在面向学生提问时依然延续过去的简单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需求,造成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最终导致课堂上积极用英语表达的学生较少。
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缺乏足够自信心,在面对英语学习难题或质疑时将较难向教师、同学提出问题。此时教师未能进行有效引导,将导致学生习惯于接受指导,难以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在课堂上也只能被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讲,参与英语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多情况下是想要获得来自外界的认可,以便在英语学习上获得情感满足,从而主动思考和解决英语问题。但部分教师受性格、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习惯对学生发言、提问等进行简单评价或指出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英语学习成就感,甚至出现自尊心受损情况,最终对英语课堂产生了抵触心理,无法做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部分教师在提问和讨论等环节与学生对话交流时,习惯性掌握主动权,直接给予学生答案而并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导致学生思维停留在浅层,难以深度参与英语课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人数较少,与教师采取的参与形式单一有关。在教学设计上,多数教师通过问答、对话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英语交流活动,且其中许多问题仅需要学生给出“yes”“no”等简单回答,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和分析,最终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在简单的对话中,难以帮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乐趣,不仅导致学生缺少语言思维和能力锻炼机会,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尽管教师频繁提问,且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始终未能真正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造成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在设计参与形式单一的情况下,实际课堂多数时间依然由教师占据,由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获得的自主表达的时间较少,性格内向的学生获得的发言机会则更少。而总是以对话等简单形式参与课堂,也将导致学生逐步丧失英语学习的新鲜感,最终削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想要有效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质量,教师应牢固树立生本思想,使学生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人,从学生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结合这一目标,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学情分析,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方式确认学生的学习起点、状态等,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做到合理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第六单元的“Whose dress is this?”的内容时,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喜欢动画,可以围绕单元动画板块组织学生续编故事,引导学生加强单词学习和运用。具体来讲,就是组织学生先阅读课文,利用有趣图片辅助学生理解Bobby 和Sam 间的故事,在学生对小刺猬故事产生兴趣后,指引学生从“What's your name?”“Let's be friends”等角度想想故事后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故事创作,尝试运用matter 等单词表演故事,感受英语学习乐趣。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面临拼读困难等情况,无法顺利发出hr、g 等辅音字母,可以鼓励学生以击掌等形式感知节奏,逐步熟练朗读文本材料,尝试运用自然拼读法创造bip 等单词,然后通过词典验证单词是否存在,调动学生参与故事表演的积极性[3]。面向学习能力稍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自主编排故事和录制表演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欲望,使学生在英语学生中开阔思路和获得强烈成就感,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兴趣、爱好,为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本内容,使学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参与活动,在课堂上保持持久专注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原本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文本重构,为学生刻画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产生了解人物所思所想和性格特征的欲望,愿意参与文本改编。如围绕“Who are they”的阅读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为学生提供“Linda's Party”等绘本,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兴趣选择绘本内容,并利用学习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对其中人物角色进行研究,在轻松氛围内灵活运用新学英语语言结构进行故事改编。在故事输出环节,为满足主体需求,学生可以选择采用朗读、表演等不同形式进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语用能力锻炼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达热情。而根据各自想法和偏好进行故事改编、演绎,能够使学生主动用英语思维思考和分析故事,提出各自的想法和问题,增进学生、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同时,使学生摆脱文本的束缚,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主体性。通过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能够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材内容和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知识运用和技能锻炼,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就感。
学生参与课堂深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打造沉浸式课堂,使学生在英语语用环境中深入思考、分析和探究,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参与质量。例如,在学习四年级“Let's go by taxi”的内容时,将“乘坐交通工具”当成是英语对话主题,为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用英语解决出行问题,深刻思考和体会英语学习意义,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然后导入自己上班的视频,将学生带入场景中提出“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 do you take?”等问题,吸引学生分享自己出行经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对话交流。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创造沉浸式的英语交流场景,可知在不同的场景将发生对话关系、交际诉求等方面的变化,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应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的单词和句法沟通,避免学生陷入生搬硬套的对话陷阱中[4]。如在学生各自围绕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进行讨论后,教师可以提出周末组织郊游活动,并向学生征求出行方式的建议,鼓励学生提议和给出理由。学生围绕郊游地点距离、时间等进行讨论,并运用英语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质疑他人的提议,能够总结之前的对话经验和文本资源进行文本对话,自然而然地形成思考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英语学习和实践的联系,也能使学生从经验出发自主思考,在相对放松的心态下尝试运用英语表达,有效提高课堂参与效率。
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思维能力为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关注语法、词汇等内容的学习,还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判断和推理[5]。在沉浸式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在知识、思维和情感等维度上取得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完成问题链设计,先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宏观设问,帮助学生把握总体思考方向,然后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微观提问,通过体现问题高阶性、创新性等特性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Ma day”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然后提出“What does he do every day?”的问题,使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对有关日常行为的中英文表达方式进行比较,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教师可以进行开放性提问,如提出“Whose day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today?”等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讨论,思考如何用英语描述一个人的一天。而学生想要完成精练表达,将尝试从文本中提炼关键内容,学会鉴别英语对话内容和判断话题逻辑关系,形成用英语概括、归纳等能力,帮助学生重构英语知识体系,得到英语阅读、表达等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科学设计问题,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渐加深思考,能够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表达欲望的驱使下主动梳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思考如何整合文本关键点,确保顺利完成归纳和表达,加强知识迁移运用,形成英语高阶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均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自学能力、交流能力等能力的同时,形成团队合作等精神,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给学生提供丰富话题,体现英语学习整体性、连贯性,可以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6]。以四年级“Seasons”为例,可知单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语言和文化因素,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流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英文节日歌曲、游戏等资源,将学生带入角色,根据各自感兴趣的季节话题组建团队,完成查资料、制作季节绘本等不同任务的分解,使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分析,探寻问题解决途径。在课堂活动中,每名学生需要根据各自的任务独立学习英语中四季的表达方式,学习单元词语和理解文本故事,然后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讨论,确保能够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过思维碰撞和反复交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描述季节的英语语法和句型,如天气、颜色、服装等词汇和go doing 等短语,并在合作竞争中体会英语学习乐趣。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如绘本作品、四季调查报告等,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沟通、表达空间,使学生通过相互比较认识自身在英语学习上的优缺点,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效果。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为确保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做到合理分配学生参与时间。结合项目化活动性质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如在故事教学中应将讲述时间控制在15—18 分钟,确保学生拥有更多互动机会,才能深刻理解故事内涵、情感等,在认知、思维、情感等各层面取得发展。此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适合氛围,使学生受到内心鼓舞,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表达对每名学生的关心、信任,指导学生设置合理的自我发展期望的同时,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能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回答简单问题开始形成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观察,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态,通过适时鼓励给予成绩差和内向学生更多参与机会,帮助每名学生取得成长。在日常沟通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学生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等问题,频繁询问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在教师的长期关注和引导下,每名学生都可以体会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情感,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参与质量。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想要使每名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质量,还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满足学生需求有效赋予学生足够的参与动机。在此基础上,创建沉浸式体验使学生深层次思考、分析英语问题,并设立项目引导学生组织、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为每名学生提供用英语对话、沟通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获得丰富体验。因此基于生本理念研究学生参与质量,能够帮助教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的小学英语新课堂,为学生高效开展英语活动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