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2022-02-09 02:24许魁义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献工作舟山市家谱

许魁义 方 芳

(舟山市图书馆 浙江舟山 316000)

1957年,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地方文献工作开创者杜定友先生在为南京“全国图书馆人员训练班”编写的讲稿《地方文献的搜集与使用》中,对“地方文献”概念和“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做了基本的论述。地方文献和地方文献工作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范畴。杜先生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同时明确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收集、整理、使用三个部分,提出了地方文献的九种工作方法:选辑、挑选、采购、征求、交换、接收、复制、寄存、代替[1]。

就图书馆工作实践而言,地方文献与地方文献工作密不可分。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文献产出数量快速增长。地方文献呈现出载体形式更加丰富、收集渠道更加多样、利用途径更加立体化等特征,给地方文献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界学者和工作人员也对地方文献的定义进行适时的修正,地方文献的工作内涵随之不断延伸和拓展。例如,21世纪初各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和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促进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2]。随着21世纪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文献的网络征集,自媒体时代地方文献的推广与利用又成为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挑战[3]。

舟山市图书馆作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始终立足自身实践,围绕地方文献征集、整理、研究、利用、宣传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 地方文献的征集和整理

1.1 构建多元化的征集渠道

1998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和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提出要使地方文献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化工作,并明确地方文献征集的范围及缴送办法,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具有指导意义。舟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坚持以馆藏资源建设为中心,利用常规征订、上门征集、私人捐赠等,对全市范围内的地方文献做到“应搜尽搜”。但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后,常规的征集渠道已不能满足文献数量快速增长的需求。2013年以来,舟山市图书馆通过联络员呈缴、专家荐书、网络选购、书商代购、馆际交流等方式,拓宽征集渠道。

2013—2020 年舟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总量达6 400余种,年平均征集量逾800种,而2009—2012年的年均征集量还不足150种。地方文献征集量有如此大幅度的提升,与多元化的征集渠道密切相关。

1.1.1 联络员呈缴

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是本地地方文献的重要产出单位,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文献的征集。2013年,舟山市政府就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专门下发《中共舟山市委办公室 舟山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和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成立舟山市地方文献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地方文献联络员队伍,建立了地方文献呈缴制度,由地方文献联络员定期向图书馆呈缴本单位出版或汇编的文献资料。图书馆则根据联络员呈缴的年度文献数量对联络员进行考核,并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提高了文献征集效率的同时,又增强了联络员工作的积极性。自联络员队伍成立以来,通过联络员呈缴的地方文献数量约占2013—2020年征集总量的20%。

1.1.2 专家荐书

地方文献的征集不仅要在“量”上寻求突破,还需在“质”上获得提升。“质”的提升着重体现在特色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由此舟山市图书馆推出专家荐书环节。专家可以从研究课题出发向图书馆推荐书籍,由图书馆负责征集和采购。同时,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实时追踪研究热点,结合研究课题,针对性地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专家荐书环节,舟山市图书馆征集到民国珂罗版《黄稚山樵山水画集》,民国定海商人朱葆三的《镇海虹桥朱氏家谱》,晚清经学大师黄式三、黄以周父子著述等一批珍贵的地方文献史料。

1.1.3 代购或网络购买

地方文献种类繁多、来源分散,搜集源头隐匿,尤其是散落在民间或海外的资料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一大难点。馆员要善于利用二手书市、网络交易平台等渠道,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征集范围。

图书馆可以与二手书商合作,代为搜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献刊物,再经馆员或文献专家对二手书商搜集的文献进行甄别,并选择性地进行采购,从而保障收藏文献的质量。近年来,舟山市图书馆通过二手书商代购,收集到一批契约、文书、碑拓等颇有价值的民间文献。

网络二手书交易平台的兴起为馆员搜集地方文献提供了便利。馆员可定期对孔夫子旧书网、AbeBooks等网站进行检索,及时获取检索信息。通过网络二手书交易平台,舟山市图书馆搜集到1911年出版的德文原版书籍《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之一:普陀山》、近代古钱收藏家方若《正续校碑随笔》、晚清书画家厉志所著《白华山人诗集》等珍贵古籍文献。

1.2 建立地方文献特色专题资源库

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征集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源头和根本,而整理工作则是地方文献利用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依照图书馆的层级、本地的文化传统,编制专题目录,建设特色鲜明的专题馆藏资源库。

1.2.1 佛教专题

舟山历来以“海天佛国”著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舟山唯一一个国家级5A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佛教氛围浓厚。长期以来,舟山市图书馆重点收集与佛教、观音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源,建立“普陀山观音文化专题文库”,内容覆盖普陀山名胜古迹介绍、民间传说、普陀山诗词游记、高僧大德传记以及观音文化研究等,突出佛教文化特色。

1.2.2 知名作家文库

地方名人及其作品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是地方文献征集的重点之一。定海小沙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祖籍地,三毛在世时也时常以“小沙女”自称。舟山市图书馆在收藏三毛文学作品的同时加大三毛传记、评论的征集力度,设立“三毛专题文学库”,向读者更全面地展示三毛传奇的一生。

1.2.3 家谱专题

家谱记录了宗族内部人口迁徙、世系繁衍以及经济文化等信息,对地方区域文化研究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随着谱牒文化的兴盛,市民对寻根问祖、家谱编修的需求不断加强。2016年,舟山市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对民间家谱进行全面的搜集,共征集舟山当地新旧家谱150余种,涉及姓氏逾60种,编辑整理《舟山家谱书目提要》一书,填补了舟山家谱目录索引上的空白。

2 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文献工作专业性强,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文献在资源采集、整理、研究和利用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从自身出发,必须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学习,但囿于馆员知识结构、个人精力所限,不能完全承担地方文献开发和研究重任。因此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公共图书馆可以引入专业人士和专家团队以弥补自身因专业人才缺乏而无法深度利用资源的缺陷[4]。舟山市图书馆在充分认识自身编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以“两个中心”为依托开展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 舟山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2015年,舟山市图书馆邀请来自舟山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历史文化学者组成“舟山地方文献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从事舟山古籍文献、乡土文化、舟山名人等方面的研究。图书馆为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提供文献支持,例如文献资料的搜集、查询、购买,并对专家的年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汇编,推出《舟山地方文献研究文集》。专家也可以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指导馆员进行课题申报、文献研究等工作。图书馆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舟山地方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专家学者,馆员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及组织协调能力。

2.2 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

随着谱牒文化的兴盛,舟山本地家谱编修及谱牒文化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舟山市图书馆作为家谱的收藏机构,为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知根识源、寻根拜祖途径和修谱服务指南,于2021年初成立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专家成员由文史研究专家、家谱文化研究学者以及谱牒文化爱好者等组成,主要从事舟山以及浙东地区的家谱征集指导、家谱编修咨询以及家谱文化研究等工作。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定期组织专家对广大民众开展家谱编修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普及家谱编修知识。同时为促进本地谱牒文化的交流,提升研究水平,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将每年整理和汇编家谱文化研究文集,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3 地方文献的宣传和推广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最具特色的资源。加强地方文献的宣传,有利于宣扬当地特色文化、提升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各地图书馆积极寻求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模式。在传播媒介上,整合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与微信、网络、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效应;在推广形式上,打造特色空间,举办讲座展览,举行实地访游活动等,提高读者的参与度。

3.1 利用自媒体推送馆藏资源

长久以来,地方文献工作存在“重收藏、轻宣传”的问题,地方文献资源只在少部分文史研究人员和爱好者之间流通和传播,仍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地方文献的宣传和推广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微信公众号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效率。近年来,各级图书馆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号平台,用于活动推广、信息推送、互动交流等服务。2017年,舟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门借助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阿拉舟山人”地方文献专栏,通过特色馆藏资源介绍、特约专家撰稿、线上展览等形式让更多市民读者了解本地历史人文。在内容选取上注重经典与热点相结合,既有舟山方志、古籍、文史资料等经典文集,又结合文旅融合、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事节点推出舟山旅游文献专题、红色文献专题等。截至2021年10月,“阿拉舟山人”地方文献专栏点击率已达近万人次,扩大了地方文献读者的受众群,突破了馆藏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市民领略到地方文献的独特魅力。

3.2 打造特色空间宣扬红色文化

图书馆特色人文空间的打造,不仅起到知识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更能彰显图书馆作为文化集萃地的地标作用,成为游客的旅游打卡之地。以发扬东海革命精神,见证舟山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为目的,舟山市图书馆在专题文献区设立了“东海小小图书馆”展区。展区分为墙体展区和图书陈列区两部分。墙体展区以时间为序列介绍“小小图书馆”的革命历程,图书展区陈列“小小图书馆”遗留的革命历史文献。“东海小小图书馆”成为了市民读者了解东海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2021年初,结合“千岛儿女学党史”活动,“东海小小图书馆”更成为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红色打卡学习地,至2021年10月已陆续接待参观团体及个人560人次。“东海小小图书馆”展区的设立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市民读者的爱国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受经济发展水平、文献产出数量、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相较于省内其他地市级的公共图书馆,舟山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舟山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重在转变思路,突破自身局限,弥补差距和不足,在文献的征集、利用及宣传推广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数字化程度较低、宣传推广不够深入、文献开发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存在,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地方文献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4.1 深化地方文献合作模式

多元化合作是基层或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突破自身瓶颈,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5]。就合作范围而言,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

从宏观层面而言,地方文献可以开展跨区域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宁波等浙东地区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从地缘关系上来看,宁波与舟山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上舟山先后隶属于明州、庆元府、宁波府等管辖[6]。从人口迁移历史来看,舟山人口组成大部分是在明清海禁前后由宁波三北地区(今慈溪、余姚、镇海)迁徙而来[7]。甬舟两地语言、风俗、文化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宁波图书馆、镇海区档案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等机构都收藏了不少有关舟山的古籍、族谱等历史文献资料。随着甬舟一体化进程加快,图书馆界也应抓住契机,加深两地在文献资源、课题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从微观层面而言,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民间组织及个人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以图书馆为统筹,在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活动组织、学术研究方面建立专业联盟和团队,更加深入地参与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如何使地方文献服务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4.2 创建地方文献服务品牌

品牌的创建是地方文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地区辐射力,彰显自身在本地经济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手段。创建地方文献品牌,需从馆藏优势资源出发,推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馆藏精品服务[8]。在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图书馆可以深入挖掘文献内涵为城市开发、文物保护、旅游管理等提供信息资讯和决策咨询服务,为相关机构开展定题参考咨询服务。在地方文献的宣传和推广上,加强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充分利用自媒体网络技术,除微信公众号外,积极尝试在抖音、微博、B站等短视频平台推送优秀地方文献资源,利用平台流量,扩大地方文献受众面;线下可以通过“走读”形式,开展本地特色文化实践,让读者亲身感受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

5 结语

地方文献是本地文化的缩影,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媒介,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内涵不断延伸,使地方文献工作方式产生新的转变。新形势下地方文献工作需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思维和新方法,不断开辟新的征集途径,构建立体化、常态化的征集网络,依托社会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确保地方文献工作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献工作舟山市家谱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关于加强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我是小画家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地方文献工作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