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

2022-02-09 02:02李琳
新阅读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稿新书选题

文/李琳

图书出版是一项非常精细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版创新意识的加强,编辑在出版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如果把一本书看作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那编辑就是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需要对整个的图书出版过程进行统筹管理,这个过程包括前期策划、中期编校、后期印制以及图书上市后的推广营销等一系列工作。整个过程看似是按部就班的固定流程,但有一些重要的环节是可以通过编辑的主观努力而加以改变的。图书编辑在出版过程中主动管理与积极干预,会对一本书的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题策划阶段

图书选题策划工作是图书行业发展的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行业的总体发展走向,也决定了图书的质量。因此,选题策划工作是图书出版环节的重中之重。在这个阶段,编辑积极地做好前期调研、沟通交流工作对选题成败至关重要。

关注市场,做好调研。在选题策划阶段,一定要对市场同类书做一个全面而详尽的调研,了解该选题的同类书在图书市场中占有怎样的规模,有多少品种,销量如何,该选题与同类书相比有哪些卖点和不足等,这原本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调研不仅能够论证选题的可行性,还是一个竞品分析的过程,可以让选题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

调研工作可以利用当当、京东等大型电商和开卷系统来进行,通过这项工作,编辑还可以对该类书的品种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尤其是销量排名靠前的品种,了解它们的书名、内容结构、定价、文案话术等,可以为自己后续的图书制作提供参考。对于那些销量较差的品种,同样可以通过细致地分析比对,找出问题的所在,避免踩坑。

与作者保持沟通交流。作者是出版社的重要资源,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够让编辑与作者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在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这个沟通主要是三方面的:一是从作者那里获取专业信息。作者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或所处的行业非常熟悉,这一点是编辑所不能及的。通过向作者了解专业领域的信息有助于编辑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将自己的市场调研信息同步给作者,比如,哪种类型的内容比较受欢迎,什么样的写作风格适合目标读者等,给作者写作提供参考。三是及时跟进作者的写作进度。一方面,作者能否按时交稿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出版节点,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写作出现了困难或障碍,可以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及时的沟通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是否偏离了预期,趁早加以干预。事实上,一个好的编辑应该时刻关注作者的写作进程并保持互动。

书稿编校阶段

书稿编校阶段是一本书从书稿交稿到形成合格印刷文件的执行阶段,也是图书出版的核心所在。从书稿交稿到三审发排、校对,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固定流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辑就可以“佛系”对待。

稿件处理与判断。有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一位编辑在选题策划的时候,都对书稿有着美好的预期,但稿件交稿后,却会发现与预期有偏差。例如,缺乏思想性、最重要的亮点没有体现等,对于这类稿件,注定它不是一个成功的选题。此时,如果编辑能够对稿件做一个全面的预审,并撰写一份具体的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诚恳地说服作者对稿件进行打磨和完善,那么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候“逼”一下作者,书稿可能会有质的提升。这其实也是一个作者与编辑互相成就的过程。

此外,在具体的审稿过程中,编辑也不应该仅仅是改正稿件里的错误或硬伤,审稿应该是对书稿内容的整体优化和升级,包括篇章划分、标题打磨、文句润色等。需要注意的是,三审完的原稿要交予作者进行进一步确认,毕竟编辑的专业水平与作者有差距,这样可以防止审稿过程中产生二次错误。有的编辑会给作者寄清样,笔者认为,清样上面看不到改动痕迹,不能代替原稿。

做好出版时间规划与执行。因为关系到后续营销规划,市场类图书对出版时间节点的要求一般会比较高。编辑可以据此制订一张出版时间规划表,包括一审、二审、三审完成时间、排版和校对完成时间、封面交稿时间等,对书稿何时下厂、何时上市都应该心中有数,并且确保每一个节点都能按部就班,在预期的时间段内完成。

例如,大部分出版社的二审、三审人员工作负荷都非常大,手上的稿件很多,这就需要编辑了解每位审读人员的工作安排,并提前预约。在初审完成后与二审、三审老师详细沟通好稿件的基本情况及后续的审读重点,方便后面审读及时、高效地进行。若是书稿交给二审、三审后不及时跟进,可能等了一两个月稿件还在排队待审,那出版进程就完全不可控了。

图书印制阶段

印制阶段是图书出版最后的落地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需要编辑把控:一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印数,二是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

科学合理地确定印数。对一本图书而言,起印量越高,分摊到每本书的成本就越低,意味着这本书的利润空间就越大;但是如果起印量过高,一不小心变成库存,就会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利润,还会造成亏损。目前编辑确定印数的依据是以下三种:一是根据以往同类书的实际销售情况,二是根据当前市场上同类书的实际销售情况,三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但前两种途径很难进行收集与印证,最后往往是编辑的主观经验占了较大比重。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起印数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向B端征订的办法,编辑事先把详细的新书信息同步给发行部,新书信息应该包含图书的作者信息、内容简介、卖点推荐、目录大纲、书摘等,再由发行部传递给各主要发行渠道进行意向征订,最后把征订数进行汇总,基本就可以对图书的起印量做到心中有数。

这项工作并不复杂,新书信息原本也是需要提交到销售平台的基本信息,编辑只需在时间上提前一些,与发行部的同事做好信息同步,就可以得到起印量的最优解。印数征订在民营图书公司比较常见,但是,在出版社却很少采用,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出版社编辑市场意识比较淡薄,没有主动的成本管理思维。

控制印装质量。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图书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至少看电子文件或打样文件效果都特别理想,但是拿到实体书后发现与打样文件大相径庭,有的色差严重、有的印刷质量像盗版书;甚至提前选好的纸张,因批次不同,在颜色、厚度、纹理等质感方面也有差别,而这些细微的差别经过印刷后其差异性会放大,最后导致实体书质感出现偏差。在印制阶段,编辑如果能从这几方面着手,则可尽量避免这些不可控因素,使实体书与设计效果图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近。

一是在纸张选择方面,尽可能多咨询出版科和设计师,有些纸张吸墨严重、显色效果差,有些纸张不适合加工工艺,这些信息了解清楚后,在选择纸张的时候就可以扬长避短。二是封面数码打样尽量用选定的印刷用纸,出版社常规打样一般是用铜版纸,铜版纸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度高,几乎不存在因纸张因素而产生的色彩偏差。这就会产生编辑看到打样文件效果很好,但实体书色差严重的问题,根源在于设计图印在不同的纸张上会因为纸张特性而产生色差。三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和设计师一起下厂看样。有些市场书,尤其是人文、艺术类的书,对色彩和印刷效果的要求极高,打样用的油墨和印刷用的油墨不一样、数码打样和印刷工艺也不一样,这其中的差别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有专业的设计师现场调色,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推广营销阶段

在传统意义上,一本书入库后意味着编辑的工作告一段落。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新书品种呈几何式增长,读者每天被海量的信息环绕,图书编辑如果不积极地跟进营销推广,这本书大概率就会被淹没在新书的海洋中,最后归于寂灭,前期的所有投入皆付诸东流。所以,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具有灵魂性的,是最需要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也是编辑最不可以“躺平”的时期。

根据图书特点制定营销方案。在新书上市前,编辑应该结合图书的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制定一个具体的营销方案,包括举办哪些活动、找哪些媒体推广、哪些大V可以带货,这个方案应该是有针对性和可落地的,相关垂直领域的营销渠道应该摸排清楚,争取做到全覆盖;目标读者经常出没的社群渠道也要建立分销链接或铺入新书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营销方案一定要有对应的时间节点,一般来说,新书出版后前三个月的营销周期是最重要的,而大流量媒体的档期通常都很紧张,需提前排期,否则等到图书出版几个月后,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编辑可以在图书下厂前先做一些快样书,第一时间寄给媒体,以提升效率。

上市前备齐宣发物料。图书在各大平台上架后就开始直接面向C端读者,在当今各种琳琅满目的信息过剩时代,一本书只有传统的文字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完全无法满足读者全方位了解图书信息的需求,荐书小视频、各种尺寸的宣传海报、详情页长图都应该在图书上市前准备就绪。此外,在图书消费转型升级的时代,书的“颜值”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是读者决定是否下单的重要参考要素,因此图书实拍图、效果图都应该赏心悦目,做到十分美观,并在新书上架时同步上传。相反,如果图书已经上架,但相关物料还未备齐,那么营销渠道导流过去的读者看到的是一片信息真空或信息断层,则会大大降低实际转化。

常规维护。当图书过了新书周期后,就进入常规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编辑也应做好常规维护,时时关注与图书内容有关的信息,遇到热点话题或合适的营销节点都应该借势营销,助推销量。当销量有一定累积后就可以联系一些书单、榜单,参与各类奖项的评奖,借此进一步扩大图书影响力。这样一本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成为常青树。

结语

图书出版这个领域,虽然流程相对固定,但在各个环节编辑可发挥的空间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一本书的命运与编辑的态度和能力息息相关。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一本书的出版过程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唯其如此,才能让这本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书稿新书选题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新书速递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新书讯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新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