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智慧:实践过程中的历练提升

2022-02-09 00:45刘书岩钟鸣刘亚波
科学咨询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王老师道德智慧

刘书岩,钟鸣,刘亚波

(无锡市西漳中学,江苏无锡 214000)

道德智慧是教师运用道德知识、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积极道德审视,它以道德知识和道德心理为基础,以道德能力为核心,是“德识”“德心”“德力”三者的有机统一。[1]表现为理论理性智慧和实践理性智慧,在理论和实践的交互历练中不断提升。

一、道德智慧的内涵分析

(一)道德智慧指向人的道德能力,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道德智慧是教师通过在具体道德情景中的践行,不断体验积累并沉淀为道德能力。教师道德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在知识层面理解道德,还需要教师能将道德理解应用于实践中,采取恰当的行为方式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较高的道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应珍惜每一次道德实践,并从中反思体悟,强化提升自我道德能力。实践中,随着道德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教师道德实践会在更高一层开展;更高层次的道德实践也会促进道德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不同教师处理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是不同的。在面临实践问题时,教师在道德实践智慧积累上程度不一样,其产生的想法、思路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能力就有所差别,表现出所发挥的创造性的差异。教师在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中发挥创造性,基于正确的道德认知进行恰当的道德选择,教师的道德实践能力才得以更好提升,教师道德智慧才得以真实生成。

(二)道德智慧指向人的自我发展,具有目标性和选择性

尽管道德是客观伦理的主观表达,表现为道德法则。但是道德法则的探求和选择却依赖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作为群居性物种,为了融入社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吸取和修炼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表现出目标性和选择性,使得追求道德修养的过程以及道德活动本身能带给人发展的快乐,这种发展快乐又能促使人们在情境实践中不断探索道德智慧。除通过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培养积极生活方式外,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教育问题的解决,科学利用道德智慧的目标性和选择性,推动道德智慧生成。

道德智慧源于道德实践,教师应通过道德实践形成道德发展的自觉意识,融入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来。在自我发展的系统中,把握道德智慧的本质,形成自我道德智慧体系。当形成了自我道德智慧体系,教师在面临道德实践问题时便不再手足无措,而是从容淡定,积极主动地处理教育问题,并从中获得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有意识地构建自我道德智慧体系,在德育实践中有目标、有选择地积累沉淀和提高强化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能力、道德智慧,不断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智慧指向人的自我实现,具有主体性、自觉性

在遇到实践中各种具体问题时,教师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会主动地发挥道德智慧,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并非被动接受各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盲目地模仿学习榜样。通过积极主动对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会自觉作出高尚道德行为,并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构建道德的实践意义,建立主体的道德实践体系,从而使道德智慧与具体情境相融合,从而更好地自我实现。

二、道德智慧的案例解读

入职三年的王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他工作努力,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新学期开学之际,王老师特意提醒学生注意穿着打扮问题。虽说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可在王老师眼里,衣着外貌不能不当一回事。从学生个体角度来看,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动态;从班级集体来看,关乎班级整体班风学风。由于假期时间较长,家长们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的精神状态更多地表现在神情外貌和衣着打扮上。报到时,很多男学生发型较长,染烫明显,状态散漫,所以王老师强调发型问题是有原因的。

于是,王老师再次提醒这部分同学,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将头发剪短。次日,班里的苏同学还是留着长长的中分头。放学时,王老师把苏同学喊到办公室:“老师给全班同学提的发型要求你知道吗?”“知道”苏同学低声答道。“你知道为什么还没有理发?”王老师明显有些不耐烦。“家里不让理,我也没办法。”学生很理直气壮地回道。

就这样,师生对话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最后,王老师一气之下,从抽屉顺手拿出一把剪刀,“那就由我来帮你理吧!”话落手到,苏同学中间的一绺头发就被剪下来了。苏同学一边反抗着,一边退后说:“好,好,我去理发店理发,行了吧”,说完跑出了办公室。

苏同学回到家中,他的父亲正在喝酒。看见儿子非常狼狈地走进来,以为儿子又打架了,便大声喝问。当听完儿子讲述后,借着几分酒力,怒冲冲跑到学校向王老师兴师问罪。见到王老师便破口大骂,在场的老师都为之瞪目。大家纷纷上前劝解,可是家长不听劝告,反而有恃无恐。为了化解矛盾,学校年级组长便把家长和教师带到了校长室。

经过多方长时间调解,家长苏某身上的酒气也慢慢淡去,苏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王老师赔礼道歉,王老师也为自己鲁莽行事向家长、学生道歉。经过此次教训,王老师不断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感受和教育的方法,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重演。

这件事情中,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妥之处。苏父见到王老师后借着酒劲,不由分说,便破口大骂,侮辱了教师人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鉴于情节不是特别严重,且经调解,双方达成了相互谅解,学校对苏父行为可以不予追究。但苏父鲁莽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思想言行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鲁莽行为所折射的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除教师在日常教学常规中需要谨言慎行和注意方式方法外,家长也需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王老师虽然尽职尽责,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尊重学生人格,缺乏道德智慧,没有有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后来的矛盾激化。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也有违法之嫌。由于家长谅解,学生醒悟,王老师认识错误并向家长、学生道歉,学校可以给予王老师谈话警告。

事实上,为规范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先后印发并实施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强调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意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着重强调,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教师要了解教师法和教育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规,能够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同时将此作为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手段。

案例中的王老师处理问题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觉察,处理问题的道德实践智慧不足。经此一事,王老师需要结合自己日常管理方式就师德师风进行深刻反省,学习相关师德政策文件和相关法律条文,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体认参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锻炼道德能力、丰富道德智慧。主管部门及学校也应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的道德实践,在恪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帮助教师锤炼道德智慧。

三、道德智慧的实践提升

教师道德智慧是一个不断历练和完善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具体的道德问题情境中,也渗透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蕴含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脱离具体的教书育人实践,教师的道德智慧将难以施展和提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体现的就是教师的道德智慧,教师道德智慧的历练,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情境体验、道德选择等方面的历练和完善。[2]

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育人实践,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典型榜样的感化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建立道德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要不断积累道德实践中的反省体验,锻炼道德选择能力。

(一)道德评价能力的历练提升

道德评价贯穿道德认知发展的始终,是人们运用已有的道德标准和观念对道德行为进行评判的过程。进行道德评价能深化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有利于人们进一步巩固道德经验,在获得理性智慧的同时,使道德知识成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一般经历由他律到自律,由他人到自己,由外在到内在,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道德现象进行褒贬,谴责不道德的思想行为,使本人意识到言行的不良影响,从而引起自疚、悔改之意;加强好的思想和行为的宣传,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进一步激励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教师本人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对学生的道德评价相对照,有助于道德认知的深化和道德信念的形成,对自身的道德行为也能积极强化。

(二)道德选择能力的历练提升

道德选择是指个人或团体在道德意识和一定目的支配下,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作的自主抉择,是道德意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3]。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

一是教育活动要精选教育主题。教育主题应围绕社会现实和学生发展需求,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的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道德培养的内容,关注未成年人议论的热点话题等。例如,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同学朋友相处等。这些教育主题,教师除自身需要研究和修炼外,也应该在日常道德教育活动中帮助孩子认识和掌握,创造师生共同关切的主题,实现共同成长。

二是道德教育要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把社会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根据地,根据学生面对社会多元化资讯的所思所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敢于面对教育教学和社会道德领域中的新挑战[4],在师生的共同聚焦和探讨中,历练道德选择能力。

(三)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

道德智慧来源于人的生活世界,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而来的实践智慧,通过感知具体道德实践情境、选择恰当的道德行为来体现。校园,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创建真实的道德情境,促发有道德智慧的师生共同地亲身体验。[5]

道德智慧的养成不能离开道德实践,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重点是在对道德的认知和规范上,缺少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体验。学校应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师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把外在的规范内化,把内在的德性外化,师生共同获得道德体验。在此过程中,师生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道德情感随着道德实践不断深入而得以发展,道德评价能力、选择能力不断提升,师生的道德智慧被激发,获得升华和提升。

总之,教师的道德智慧在有意识、灵活机智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历练和提升。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实践体验和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成自身的道德智慧。

猜你喜欢
王老师道德智慧
奇妙的旅行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有趣的动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喜欢的一堂课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