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案例教学实践
——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为例

2022-02-09 00:45李健蒋美君李伟峰贾久满廖永岩王鹏良张艳秋方怀义
科学咨询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水产应用型营养

李健,蒋美君,李伟峰,贾久满,廖永岩,王鹏良,张艳秋,方怀义

(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广西钦州 535011)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息息相关的专业学位,相对于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学术硕士学位而言,它更侧重应用型研究,如农业技术开发、应用及推广、渔业发展、动植物保护等。现如今,农业教育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具备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北部湾大学于2018年获得了农业硕士(渔业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2019年后开始招收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渔业发展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水产养殖、渔业技术研发、推广及渔业管理等技能,服务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学位点地处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北部湾经济区,致力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虽然学校已经完成了渔业发展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和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但是,由于学校没有具体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为了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农业硕士(渔业发展)主要课程进行改革是紧迫的、必要的。与学术型学位不同,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是专业学位显著目标特征[1]。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概念性和结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基础课程还是实验课程设计中都要侧重课程的实践性,增加学生的生产实践性活动[2,3]。产教深度融合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实践”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4]。

《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是渔业发展硕士研究生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5]。它通过掌握水产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比,为饲料生产及水产养殖工作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实现以最少的饲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安全的水产品[6]。制定合理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教学大纲和该课程改革对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深对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的认识。了解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与拮抗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超标对机体的影响、不同动物或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的特点和饲养标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Aquaculture Nutrition》《Aquaculture》和《Aquaculture Research》是与水产动物营养相关的重要国际出版物,基本包括了主要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学术论文,其中约50%的学术论文基本来自中国,表明中国水生动物营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7]。《关于促进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从一个水产养殖大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国家[7]。本项目制定适合农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设该课程教学案例库,开发制作案例微课,促进《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促进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当前,《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以普及理论知识为主,实行填鸭式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实践的需求。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中,教师提前准备材料常用的教学笔记,为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为实验组学生操作示范。由于实验条件和教师数量有限,存在一些学生不操作、不思考、抄作业,甚至完全依靠小组成员完成课程要求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将理论知识记下来,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对这些营养素有更直观的认识,而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当学生在临床上遇到相关营养素缺乏或超标而导致的动物疾病,可能也是束手无策,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从而也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当前《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模式构建

《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是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高级课程。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的教学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北部湾大学的课程建设遵循着强化练习、注重应用、提高素质和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原则,直接针对涉及《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知识的相应岗位,比如水生动物饲料配方师,饲料质检员,饲料销售员等。课程实行模块化管理,理论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包括掌握饲料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配方的基本原则及制作工艺流程等能力。实践性学习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及成分检验。自主学习主要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设计配方,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调整

本课程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如水产动物学、生物饵料学等)开展教学工作。由于课程间知识衔接性较强,极易造成不同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为了突出知识体系,课程组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课程内容系统化和现代化,使得课程更具科学性。第一,增加教师对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和分享;第二,删除与鱼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的重复内容;第三,增加学生对课程认知展示和实验方案设计及执行。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基础实践技能。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出具备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教学设计目标,重点和难点

《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是农业(渔业发展)硕士学位主要学习课程之一。本项目以北部湾大学海岸与农业硕士学习为特色,依据农业硕士(渔业发展)教学大纲制定《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大纲的制度、范围和教学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突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贯彻落实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8]。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自主学习《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学习水产动物饲料配方设计及原料加工,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实践技能。本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课程难点在于无条件让学生亲自使用自制饲料养殖鱼类,主要原因在于养殖耗时过长。

(二)挑选新颖典型的案例制作微课

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教学关系,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活跃,提高师生间或同学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性”习惯。微课近年来已成为高校课程资源建设的热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科大类、文化教育、电子信息和财经大类等教学实践中[9]。本项目收集典型水产动物营养实验设计与实施,饲料生产、研发的案例,建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教学案例库,并从中挑选10个以上新颖典型水产动物营养实验设计与实施,饲料生产、研发的案例制作微课。开发《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系列微课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网络资源,进行线上课程建设。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讲解水产饲料的基本概况,未来的就业前景,发展方向,职业规划等内容,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其更有兴趣学习本课程。对实践生产问题,通过启发式的解释,案例图片或视频展示,结合理论进行教学,并建设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动画来进行教学演示,增加课堂活跃度[10]。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分析部分内容并在黑板上演示,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观点,打破课堂设计的计划性和机械性,增加课堂灵活性[10]。在学生实验素养后,教师讲授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分组完成目标。 对于关键技术,如公式软件的使用,课程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精通并100%检查[10]。鼓励有意愿从事水产饲料领域工作的学生,参与学校营养生化指标的测定,并掌握相关仪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11]。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必要环节且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动态、合理的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水平,有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的形式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模式,而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比如随堂表现(包括课堂上话题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散度等),文献综述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知识展示能力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相结合,既注重了教学学习的过程,又兼顾了教学学习成果。基于以上的考核设想,本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课程团队一改以往期末考试的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的缺点,引入了多元化考试模式。课程考核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50%)+实验操作成绩(10%)+实践活动成绩和课堂表现(20%)+课堂测试,PPT制作及讲授能力(20%),它旨在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使学生缺乏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而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则是开放性的,老师讲授的时间少,更多的是与学生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总结汇报。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但后者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如今,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开放式教育方式尤显重要。模块化教学是开放式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强调课程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在我国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其显现的优势不言而喻。

本项目《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后,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估发现,相对于课程改革之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显然,《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科学》课程改革取得好的成效。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十分受益,我们将继续为社会科技发展培养具备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科技在进步,教学改革永远都在进行时。我们会一直总结并汲取课程改革的经验,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水产应用型营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加油!水产人!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