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发祥
文章靠语言传情达意,因此一篇文章能打动读者,除了严谨的构思、清晰的逻辑外,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同样至关重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诗歌创作的态度,这句话对我们写文章同样具有借鉴价值。精心锤炼打磨语言,能让文章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具体到文章写作中,如何让语言活起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运用技巧一:活用句式,趣味盎然
一段动人的文字,并非一定是使用了华丽的辞藻,有时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新奇别致的句式。
【课文笔法】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可谓朴实无华,读起来却活泼轻快、趣味盎然。其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百草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
【仿写片段】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不必说曾经光秃秃的山坡,如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也不必说往日令人闻之色变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单是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花木盆景点缀其中,就让人的心情格外清爽。
运用技巧二:巧用修辞,增强美感
如果说文从字顺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那么,生动形象、充满美感则是文章语言的高级追求。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是达到语言高级要求的途径之一。
【课文笔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选自《春》
这段诗一般充满美感的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抒发的情感。先来看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而是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地调动起了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的炽烈旺盛,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海中,富有画面感。再看擬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写活,栩栩如生,而且这一句前后回环,再加上带有北方风俗味儿的词语“赶趟儿”,又把百花竞放之状形象化、神态化。整段文字长短句结合,读起来节奏明快,再加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充满韵味。这段文字就像一首诗,鲜活灵动地描绘出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美感扑面而来。
【仿写片段】
夏天,桃花涧的流水清澈见底。桃花涧成了孩子们撒欢玩耍的自由天地,逮小虾、捉小鱼、打水仗……缓缓流淌的涧水洗去了疲劳,带走了忧伤,银铃般的笑声落到涧水里惊动了水里的游鱼,飘到树上引来了小鸟的啁鸣,飞到岸上招来了谁家爸妈的数落……
运用技巧三:锤炼用字,一语传神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使得无限春光境界全出,成了诗词炼字的千古佳句。可见,鲜活的语言离不开精准的用词,它能一语传神,刻画时生动形象,描写时细腻逼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课文笔法】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选自《济南的冬天》
这段文字中动词的选用个个精准。“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顶”“镶”“穿”这几个动词给了我们这样的印象:眼前的景象,是山尖、树尖、山坡和雪有意为之,它们都是能工巧匠,共同装扮济南的冬天。精准的动词,鲜活了语言,写活了景物,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仿写片段】
我们班的球王来了!只见他一个弹跳,截住了空中飞来的篮球,他左躲右闪,接连绕过对方球员的阻拦,直冲篮筐下,迅速翻手一扣,那球像个听话的小精灵似的乖乖地进了球网。球场四周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