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士冬
名人零距离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农业生产,据说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种植谷物了,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农业很重视。就是现代社会,粮食储量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不受饿。袁隆平爷爷将他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为我国的粮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也有一位这样的农学家,他叫宋应星。宋应星一生都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记录和研究。他收集了丰富的农学和博物学资料,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应星是当之无愧的农学专家!
访谈面对面
小主持人:
尊敬的宋应星先生,听说您自幼便十分聪慧,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少年时期,您便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但您怎么偏偏对农学这么感兴趣呢?
宋应星:
我不单单对农学感兴趣啊,我还喜欢音乐、作诗,在天文学、博物学等方面也都有所涉猎呢。可能我在农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吧,因为我编著了一本农学书籍,名叫《天工开物》。其实,我还写了《观象》《乐律》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呢。有时间的话,你们可以去读一读。
小主持人:
纵观您的一生,您也有几段仕途。崇祯十一年(1638年),您在分宜任期满后,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可是两年后,您却辞官回乡。后来,崇祯十六年(1643年),您又出来做官了。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您任职的州内很多地方因战争而遭到破坏。您却致力于重建城市,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书院。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宋应星:
是的,我一生中有过几段从政经历,但是在我做官的那几年,朝廷腐朽不堪,内外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非常忧虑,但没有放弃为国为民的理想,之所以要建立书院,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书可读、有地方可以学习。你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努力读书才是呀!
小主持人:
多谢先生提醒,我们谨遵先生教诲。请跟我们说说您在科学上的成就吧。我发现您在物理学和化学上也颇有建树,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宋应星:
在物理学方面,我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传播”的理论。在化学上,我分析了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我认为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来分离或检验有关金属。当然还有很多具体的专业性知识,希望你们可以去读一读我的著作。
小主持人:
本次采访到此结束,谢谢宋老先生!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以先生为榜样,争取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涉猎,有所成就,努力成为一个综合实力超强的人才!
名人小故事
宋应星十五岁那年,无意中听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厉害的科学著作,他非常渴望能读到这本书。
有一天,宋应星听说镇上的文宝斋书铺刚刚购进一批新书,便急匆匆地赶往镇上去买书。可是到了书铺,他在书架上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那本《梦溪笔谈》。书铺老板走了过来,问道:“你这是在找什么书呀?”宋应星回答:“我在找《梦溪笔谈》,怎么没有呢?”
书铺老板叹息道:“现在的读书人呀,为了考取功名,都只读四书五经啦。科学方面的书就算进了货,也没有人买喽。”听了老板这番话,宋应星只好满怀遗憾地离开了文宝斋。
往回走的路上,他脑子里想的都是那本书。他轻轻说道:“买一本科学著作真难啊。”
宋应星沮丧地走在路上,一不注意,撞到了前面的一个行人,地上也落了许多米粿。行人“哎哟哎哟”地叫了起来。宋应星急忙道歉,并帮忙捡拾地上的米粿。捡着捡着,他发现包米粿的废纸上竟然写着“梦溪笔谈”这几个大字!他连忙询问米粿是在哪里买的,行人告诉了他地址。
宋应星赶紧按照地址找到了卖米粿的老人。老人见他求书心切,便把《梦溪笔谈》这本旧书送给了他,但这是一部残本,缺少后半部分。宋应星又从老人口中得知,书的后半部分在南村纸浆店老板那里。于是,他赶忙跑到纸浆店。幸运的是,那半部《梦溪笔谈》还在。宋应星急切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下了这部残本。
宋應星像捧着宝贝一样捧着这本旧书,回到家中。他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分开,晾晒,然后重新装订成册。他终于得到了这本《梦溪笔谈》。
大咖小链接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明朝农学家宋应星于公元1637年编写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全书几乎涉及工业文明以前的所有农业、手工业各部门、各领域、各工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等诸多问题。它是中国科技史料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明朝万历年间创作的农书,大致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该书基本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又贯穿着作者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