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现如今,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还是现代基于网络形成的新媒体,在新闻的传播中都包含着各种影像、图画等传播媒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媒体摄像记者,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摄像技术,还要积极承担记者的社会职责,保证新闻媒体发布真实的影像,为维护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电视台观众数量不断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产业必须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努力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水平。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摄影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不断发现并解决目前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够提高影像产品的质量。电视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注重拍摄过程与制作的配合,只有当记者知道如何制作才能在拍摄过程中正确取景、长短合适,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动作,才会对后期影像产品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水平。所以,最好保证拍摄者与制作者的协同性。但目前,在电视新闻摄像和制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人员分散、任务不固定、不明确的问题,导致整个拍摄过程不连续,后期产生的问题多,严重降低了电视新闻水准。
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人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设备,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和视频,然后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如当前蓬勃发展的短视频,就是成功的案例。所以,在这个人人都能拍照、摄像的时代,电视新闻摄影记者与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高专业摄影记者的存在感,对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来说无疑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由于全民都可以当媒体人,发布新闻信息、传播新闻信息,这就使得事件能够更及时地被发现,也能够更快速地传播。而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即便及时发现新闻素材,也需要与其他新闻工作者进行对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完成新闻素材的剪辑和撰写。这无形之中降低了电视新闻的报道速度,所以电视新闻行业要在当代实现新发展,电视新闻媒体记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对碎片化信息的阅读能力和对新闻的敏锐感,从而能够在海量的碎片信息中找准能够吸引大众的新闻点,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质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电视新闻提出的新要求[1]。
首先,电视新闻摄影记者要充分了解各种类型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的性能,能够熟练操作,具有专业摄像技术和良好的审美素养。在新时代,摄影器材不断更新,这就要求电视摄影记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摄像技术水平。同时,在电视新闻摄像工作中,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紧扣新闻主题,还要兼顾影像画面的结构美感,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从全新的新闻角度进行摄像,从而有效提高电视新闻的客观性,增强对新闻受众的吸引力[2]。
其次,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现场拍摄过程中,必须能够做出快速的选择,面对不同的新闻场合、不同的新闻对象,既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充分了解新闻相关内容,同时也能够在现场快速做出取舍和决断,从而能够在一瞬间抓拍到最适合的影像画面。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能够做到眼到手到,具体是指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能够根据所看到的现场情况以及现场下步的发展趋向,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对接下来的拍摄工作,快速做好方案,也为实际开展电视新闻摄像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为接下来的电视新闻报道打好基础。因为新闻现场的变化是不可控的,所以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本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拍摄方案。而这对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摄像技术以及对摄像器材操作方法的掌握熟练度、实践能力等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电视摄像记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反应力,熟练把控摄像机器对现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录入。为了能够更好地拍摄好新闻现场的内容,电视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调试好摄影机器,为现场拍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保障。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进行现场拍摄时,不仅要考虑拍摄新闻内容,还要注意对新闻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保证拍摄的画面真实合理,能够正确反映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特别是那些事件性新闻,往往具有内容快速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对此要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专注的集中能力,从而不浪费一分一秒,拍摄到最佳的新闻影像,这也是一个优秀摄影记者的必备素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文字和语言不再是表达信息的主要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像和图片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比传统的语言文字有着更好的表达效果。
电视新闻拍摄从内容方面分析,它需要具备真实性和实效性。但从摄影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艺术美观性。因此,新时代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还需要突出影像的光影效果,创新构图方式,从而展现不同的效果,使新闻图片、新闻影像中承载的信息,能够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直接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看到影像图片的之后,能够立即领悟视频图片内容的含义,这需要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对视频图片的构思进行深谋远虑,增强展现事物本质,突出事物核心信息的能力[3]。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是跟随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现象进行拍摄的,他们需有时刻地关注社会,从而拍摄出一个个具有真实形象的影像画面。作为一个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也是重要基础。
首先,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要有的责任担当,在发信新闻,挖掘新闻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调整好心态,以专业的态度和精神,面对电视新闻摄像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专业素养,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的专业性。
其次,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应该注重图片以及视频的采集,而不仅仅录入语言文字,要最大程度地开发新闻现场所发生的具体事件的新闻价值,并形成一个具体独立的画面。
影像作品的真实需要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意识,这需要影像记者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凭借他们高度敬业,敢于冒险的精神,从而制造出一个好的新闻。无论拍摄环境多么恶劣,还是新闻现场多么危险,这都需要影响记者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真正地深入现场,从而拍摄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影像画面,捕获到最令人心动的影像。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要把握好新闻点,准确抓拍到核心新闻要素。我们平时都看的新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就需要记者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发现新闻的存在,抓拍到身边人物的真情实感和现场最具新闻价值的瞬间,从而发挥新闻的真正存在意义。这非常考验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对于摄像器材的熟练程度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所以,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增强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最应具体的素养之一,不仅对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发挥电视新闻对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舆论的引导作用,都具有极为深过多的影响。因此,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兢兢业业,从而真正发挥电视新闻对社会正能量的引导作用,为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做出重要的贡献。
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它还是美学与伦理之间的调节者,电视新闻与美学、电视新闻与伦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电视新闻的传播可以带给人一种安慰、安抚、宣传以及引导的特殊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的传媒通过国家以及政府所颁发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然后作为媒介来进行传播,以针对社会问题与矛盾,百姓思想状态为内容,在一个平台上展现出这些信息内容,引起社会的讨论和反思,从而引导社会核心思想潮流走向正确的方向,这对社会精神文明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电视新闻的制作者,电视新闻摄像记者也是美学和伦理的调节者。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电视新闻摄像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为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电视新闻做好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视新闻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增强电视新闻的社会效益,让广大群众在看到传媒内容的同时,能够统一思想,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重新认识到国家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益处,以此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误解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抚慰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些矛盾思想,这样才能够让人们和谐相处、团结一致,从而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国家。
相对于职业责任感,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应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在人文关怀这方面的修养。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对电视新闻中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应更加小心的处理。比如,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会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以及关注到受害人家庭的心理倾向,往往会对一个案件受害人、被害人的名字进行替换或者减字,对他们的肖像进行马赛克打样,还会对其声音进行处理,对所拍摄到的残忍画面进行剪切处理。所发布的纸质媒体报刊,图片以及内容也要进行相关的处理,图片要直观地表明这个报刊所要表达的内容,封面的文字也要简明直观,从而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不是运用吸引眼球的热度词,而产生了内容与题目不符的矛盾问题,我们所要的新闻是要以直观的图片和简明的文字能够直观地表达这个新闻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形式。真实的新闻图片能够解决受众人员的质疑心理,而民众也是容易相信的,所以说对新闻图片的处理,直接关乎着这个新闻后期的传播效果,以及减少一些关于伦理道德方面问题舆论的发生,还要把那些血腥的印象现场进行黑白画处理,从而降低对观众的视觉冲击。
新闻记者要多传播正能量,发布的作品要考虑到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而正面影响的新闻能够带给人一种愉悦开心的内心心理活动。对于那些负面影响的新闻,新闻记者要注重处理,从而产生最小化的影响,要做到负面新闻产生正面影响,对民众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负能量的传播开来,这是对新闻事业最大的尊重。面对关于战争方面的新闻,新闻记者也要体现各国在战争前所拥有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不是一味的突出国家在战争中残暴的表现,面向这些巨大的灾难,新闻记者的主要作用,除了实时的报道战争的实况还要引导民众崇尚和平,避免那些伦理道德舆论,而加剧战争的进行。新闻媒体也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予以最大的宽怀,崇尚宽容和理解,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让新闻事件真正地贴近民众心中的理解宽容,从而推动世界的美好发展[5]。
在如今新媒体和互联网的环境下,如果想要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编导意识。较强的编导意识是指新闻媒体记者在了解整体的节目效果和规划后,能够在满足拍摄需要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运用自身能力,去捕捉到更适合新闻题材的画面。此外还需要更好的理解节目的内涵从而提高拍摄画面与新闻内容的关联性,这也会进一步的帮助新闻编辑作出更优质的作品。现在媒体记者不应该单独以摄影为工作目标,而要积极的参与到整体的新闻制作中,如此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新闻的主旨和内容,从而以确定自己的拍摄目标以及确保自己的拍摄内容的有效性。新闻媒体记者具有较强的编导性是指其能够自觉树立编导意识,从而使拍摄画面可以直接成为素材,减轻后期剪辑的困难,这也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制作效率,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摄像记者要具备综合素质,从而使发布的视频能够让广大民众接受,并能够排除自己内心的不满愤恨,正所谓影像记者就是一双观察万物、体察民意的眼睛,要真实的体会广大民众的心理思想,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理解,在发布事情真相的同时,还要保证底下群众能够及时的排解自己内心疑惑、焦虑和不满。当然,在考虑到民众的反应的同时,摄影作品也要把控所创作新闻的度量,发布的新闻内容要有度,提前权衡利弊,避免重大新闻错误推出,引起各媒体的轰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