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薇 胡 晶 宋雅洁
(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4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如今社会将社交、娱乐等方面进行生活虚拟化,由此产生虚拟社交及虚拟娱乐等行为,“云生活”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云端生活不单只是一层浅显的含义,在当今时代更是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现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也促使“云生活”发生新变化。
云作为互联网的一种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比喻性说法,传达出全新的生态内涵。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带领人们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在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活动的过程被称为云传播,这种动态的过程也就构成了我们的云端生活。就目前来看,云传播已经显著地呈现出云端化、泛在化、平台化、社交化和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这种趋势也揭示了云传播时代人类社会在传播技术及应用、行为和治理层面的革命性特征。[1]
“云生活”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提供服务。云端所特有的开放、共享性质,可将各类信息及平台之间的壁垒打通,继而再统一存储、管理后将其“云端化”,既节省时间又降低成本,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简单来说,可以理解它的优势在于资源可定义,按需提供服务后创造价值的最大化。
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在需要“无接触”状态的特殊时期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吸引力而渐渐成为人们的常态化生活。“云”类生活方式覆盖范围广,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云考古、云赏樱、云撸猫等娱乐性生活,也有云课堂、云会议等学习工作的形式。令人沉浸的云端生活,营造的是一种在场感与陪伴感,以此使人们获得满足感。
场景力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指的是推动场景传播的技术支撑,这种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场景发展的速度及状态,更直接影响到云端生活的体验感。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首先提出了“场景五力”,分别是大数据、社交媒体、传感器、移动设备、定位系统。[2]它们对场景传播提供网络、内容、设备、方法等方面的支持,综合运用将会产生更大的合力。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定位及数据追踪,充分捕捉到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构建场景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使用户心理得到满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前未被发现或重视的新兴技术力量也显现了出来,如VR、MR 等新兴技术,发展潜能巨大且更具革命性,在技术的迭代发展过程中值得继续深剖其价值与发展内涵。
“场景理论”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显现,到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中得到发展,最后被罗伯特·斯考伯与谢尔·伊斯雷尔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场景变化对人类互动行为所产生的影响。[3]而“云生活”的背后正是生活与传播的场景化,并以其新消费体验模式、内容生产范式、用户连接方式、场景全面拓展等演进逻辑持续推动云端生活样式的向前发展。
互联网时代,场景价值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尤其在全民居家生活的非常态时期,人们线下接触行为的减少反而导致线上联系增多。又由于网络的移动化、即时性的特征,使人们可以减少对物理地点的依赖,全身心投入云端生活。“云上生活”挣脱了时间的束缚,摆脱了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在场“连接”,大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
2021年6月,10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北上迁徙,引发“全民观象热”。值得关注的是,主流媒体通过视频直播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象群轨迹报道细节报道,点燃了网友们的追象热潮。象群从普洱到玉溪再到昆明,人们也从现实到网络再到云端,低时延同步的报道体验,沉浸感持续加强。某种意义上,这种直播形式的确实现了吉登斯所言的脱域,象群和网友的关系从地域中脱离,在云端实现了重构。同时人们陪伴式的直播互动,适配了宅在家的社交场景,不仅加强了“云端吸象”的“遥在现场”的陪伴体验感,也增强了网友间互动式的情感体验,共同形成“集体参与式狂欢”。
在2020东京奥运会游泳赛事中,配备的AR智能眼镜能让观众更为细致地沉浸于比赛之中。赛事的游泳场馆大,观众很难看清运动员的动作及细节点,如果想查看运动员信息或其他统计数据,目光必须在泳池和显示器之间来回切换。有了先进的AR设备以后,观众可佩戴支持5G网络的AR眼镜,直接关注到运动员自身的比赛状态,甚至具体到泳道、单圈时间及是否接近世界记录等数据。这就将虚拟技术切实融入到生活中来,打造沉浸式观赛体验。
物理场景和虚拟场景的转换,离不开AR和VR技术的支持,这两种技术丰富了信息的表现方式并增强临场体验,在现实的基础上提供了“延伸”和“扩张”的感觉。此外,将这两种技术结合的混合现实技术MR也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云时代,场景适配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核心目标,虚拟场景由二维向多维转变。在5G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的助力下,VR与AR将助力场景转换实现无缝对接,场景适配的重要性与信息供给的重要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使受众体会到虚拟与真实的沉浸式传播,促进场景之间的融合。
从之前的传统广播到如今新模式的声音媒体,“耳朵经济”的发展迅猛突起。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无论是从市场用户规模还是新用户的增长态势来看,我国在线音频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4]尤其疫情期间,线下的文娱产业遇冷反而释放了线上视听媒体发展的新动能,又因为音频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原创内容主体的多元态势,“耳朵经济”将不断发挥自身潜力并继续加速发展。
目前主流平台也积极推出优质产品和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APP,搭建多元场景,为不同年龄段用户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云听客户端,其内容满足娱乐、出行和学习等场景中的移动收听需求。通过划分不同的界面与功能,借此来满足用户需求并增强用户黏性。此外,基于我国5G技术、物联网和车联网的底层支持,云听还开发了车载终端进军车载市场,继续实现对音频收听的全场景覆盖目标。尤其因为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定位系统为主的场景力的助力支持,推动了声画场景的搭建与不断完善,极力加深媒介与传播环境中视听和谐度的一致态势。
一定程度上,云端生活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巨大漏洞”。5G让用户的隐私数据搬上云端,经常在云端生活的我们,隐私保护处于薄弱环节,极易被流动社会中奔腾的信息流冲垮,形成巨大漏洞。而人们的隐私信息,也被数据流裹挟着涌去,泛滥开来。不论是被人恶意上传的信息资料,亦或是自身无心“晒文化”所透露的讯息,都可能成为之后伤害自身的“导火索”。
此外,云端生活也因其特殊性成为在线社会冲突的“主要战场”。云用户的增多,也伴随着话语互动、观点碰撞与矛盾冲突的增多。由于特定话题的敏感性、切身性及关注度,导致“云生活”充斥着大量有关不同议题的讨论。与之常伴随的则是谣言、舆论失焦等问题,云端开放性社会则成了网友发泄愤懑,互相攻击的“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云端生活也可能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不定时炸弹”。数据信息是国家基础战略资源之一,关乎国家信息安全。但因为“云传播”及“云生活”的泛在化、社交化、云端化,在信息的收集及流动方面的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倘若管制不严,则很容易引起信息数据在云端跨境传播的问题。
隐私的保护,既需要外部强制力的措施,又需要内部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隐私保护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在2021年11月施行,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网民自身也要做出改变。个人的数据素养能力亟待提升,尤其是对于自身数据的风险意识、保护意识和隐私意识的学习亟待加强。从理念、技能和方法各个层面入手,纠正自身的素养偏差,着力提高自身的数据素养能力,以便维持良好的云端生态。
正因网络环境是开放、流动着的,为了保持其风清气正,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政府、平台、媒体和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形成政府抓大方向、平台担监管责、媒体扬正风气、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形式,利用多种手段筑牢解决线上社会冲突的安全防线。尤其在云场景中需利用大数据建立监测和感知机制,有效防止各类易爆性质信息的局部蔓延,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媒体监管、舆论引导的技术能力,消灭浑浊的灰色地带以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
针对数据安全问题,出台数据安全政策就显得极为重要。2021年9月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就为治理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示范作用,并为群众的担忧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接下来仍需加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针对区块链技术中的安全存储方向的研发应继续加大力度。区块链技术的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特性可以有效记录数据节点,以点带面,为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依托。
在未来,从集体间的交流学习到国家间的交流互动,云传播将成为重点使用的模式。云端协作的强大势能穿越时空限制,赋能云端双方,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并广泛地使用云模式。同时从中也可窥见未来云端生活的蓬勃发展态势,多样态、多受众和多融合的“云生活”将广受期待。
得益于迭代发展的技术力的支持,云端平台可形成多样态的云相貌。按功能来划分,具有娱乐云、商业云和学习云等不同类别,各类“云”博采众长又自由竞争,进一步促进多样性的繁荣。例如,在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中,就利用云端赋能的多种形式进而呈现多“云”竞争局面,以多样化的形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精准适配后的良好效果又反推融媒体的进一步升级发展。未来在多种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多“云”共生,使其从单一性的起点大跨步迎着多样性的道路前进。
云端的受众规模也从Z世代扩大到银发老人群体。Z世代是深受数字技术影响的群体,也是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原住民。群体本身对云端生活具有庞大的需求力与创造力,这种新鲜活力的注入,将助推云端生活的勃兴。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银发群体的触网规模也日渐庞大。中老年群体对于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也更为频繁,成为云端生活的忠实追随者及体验者。“云生活”的受众渐渐覆盖多年龄段,不同阶段受众的各种需求也将在未来继续激发云端新活力。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线下联系似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各国间的线下交流活动受到影响。实体与物质层面的接触既然危险万分,虚拟、云端的交流也就成了必然。[5]线下活动的暂停反而有利于云端生活的繁荣盛行,各国采取新的沟通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交流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例如,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知名主播除了带观众“云逛展”之外,还搭档央视主持人一起成功助销阿富汗的手剥松子。通过直播云平台为中阿两国搭建“松子空中走廊”,这既是两国经济贸易的写照,也是两国人民情谊的体现。“云”生活的方式成为世界共识,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麦克卢汉认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数据驱动下的云端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活力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轻质社会,既方便人们体验云端生态的新交流方式,又为其注入新活力。技术更迭,社会流动,推陈出新,云端开放者赢,“云生活”的未来发展必会做到既出圈又出新,摆脱实体场景的束缚进入一体化的虚拟场景。但我们在高赞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盛世华章的同时,也应调转去思考藏匿在技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让技术为人的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