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图书馆应鼓励馆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我国已有20余所图书馆拥有图书情报学博硕士学位点,这一数量仍在攀升。无论是承担学科建设重任,还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图书馆员都在以通行的学术话语和范式体系开展学术研究,为讲好中国图书馆故事提供数据支撑。然而,当前缺乏一个具有对标基准、客观透明、同行认可、符合图书馆实务界特色的研究力评价体系。为此,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从2021年开始推出完全基于公开数据的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Competenci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CAL),使用最能反映图书馆学术水准的量化指标,致力于客观呈现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各类型图书馆的研究力水平和全球位置。
图书馆学术研究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期刊论文、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师德师风。其中,期刊论文的质量及数量,特别是同行公认的国内外顶尖期刊的发表量是最核心的量化元指标;研究项目同样是关键的学术评议依据;人才培养是图书馆承担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师德师风是完善学术评价标准、破除“五唯”的着力点。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分为《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图书馆学者学术活跃度排名》两辑,以分别突出机构和作者层面的学术贡献度。
评价体系有如下特点:第一,采用期刊+作者综合权重的方式,将核心期刊类别和作者署名顺序细分,并引入合著者贡献分配模型;第二,人工对异构分散的各类研究计划进行聚合和认领,突出图书馆的特色与地位;第三,构建领域知识本体,对作者和机构署名采取实体消歧和语义链接,保证成果归属的准确性。
从评价结果来看,测度模型表现稳健,外审专家给予肯定。报告发布后引发热议,40余家官方媒体进行报道,超过半数的上榜学者提出出具入选证书的需求。要强调的是,任何学术评价均有不足之处。该评价体系着力于图情领域的发表面向,指标赋权以专家咨询为主,在机构及学者层面的指标考量上也略有不同,如是否要采用国际上更加通用的Scopus数据库、引用次数的纳入、通信作者的单独考量、硕博学位点权重,这些或多或少存有一定争议,课题组将继续优化评鉴指标,使之更客观、全面、精准和权威。
致谢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许鑫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涛副教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张郁蔚教授在评价体系的指标模型设计、数据量化分析、合著者贡献优化等方面的费心评议和实际贡献,以及匿名审查人悉心审阅,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