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舆情引导需要把握“六度”原则

2022-02-08 13:47■李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2期
关键词:六度铁链政法

■李 敏 赵 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如何把握舆情演进规律,如何有效引导舆论,在嘈杂中达成共识,在质疑中达成信任,在批评声中推动进步,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新格局,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政法舆情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舆情具有严肃的政治性,是民众对政府治理社会保持的一种政治态度。政法舆情直接关系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能够引发“共情效应”最大公约数。因此,政法舆情引导工作的成效更是直接关系到政权安全、国家安全。但必须看到,许多领导干部面对复杂利益冲突的政法舆情生态还有些许“不适应”。

(一)观念认识跟不上。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舆情是宣传部和网信办的事情。在网民面对WIFI 就像水和空气一样的时代,有的领导干部却不敢、不愿、不屑、不会“触网”,不知道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在哪里、看什么、玩什么、说什么,看不到真实、多元、混杂的互联网世界,像是两条平行线在同一个时空穿行却捏不到一块。

(二)引导能力跟不上。有的领导干部将舆情当作“险情”,采取拖、瞒、躲、捂、推的策略,说到底是因为缺失“互联网思维”而产生的本领恐慌,是“怕”字在作怪。比如2022 年春节前夕网络曝光的江苏徐州丰县“铁链女”引发舆情事件,网络上对于政府回应发起“计时行动”,徐州市10 天之后才正面回应。在舆情处置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反应速度是按秒变化的,而处置机制却远远跟不上。

(三)体制机制跟不上。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中的互联互通机制还不顺畅,很多时候出现信息互相打架干扰的情况,一个事件发生了,由哪一级讲,讲什么,无授权机制,虽然往往归口到宣传部门,但容易导致声音迟缓、应对不及时,陷入被动。

(四)判别“高级黑”“低级红”的能力跟不上。千万不要低估了“高级黑”“低级红”思维及其行为对舆论导向和核心价值观的伤害,因为穿着“高级”和“红”的政治正确迷彩衣,用正义的动机掩盖逻辑、方法和手段的不正义、不合理,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黑”和“低级”常常被遮掩。

热点政法舆情传播的特征分析

本文以新浪舆情所记录的2021 年2.1 万起政法事件为基础,以全网信息量为统计维度,筛选出100 起热点政法舆情事件。经梳理,100 起热点政法舆情事件中刑事案件类事件52 件,占比高于全部2.1 万起政法事件中刑事案件类29%的占比,其次是社会治安类案件占比13%、侵权类案件占比12%。北京、上海的舆情事件数量最多,可以看出城市能级和舆情能级存在着正相关联。从政法机关处置结果来看,获得舆论称赞的事件占比26%;而受到舆论质疑的事件占比21%,占比相对较高,值得政法机关关注与反思。在100 起热点政法舆情事件中,6 起事件信息量超百万,可见热点政法舆情事件的舆论关注度与传播广度。其中,“吴某凡涉嫌强奸事件”成为全网最热门的政法舆情事件,信息量达到1166.2万条。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的事件均涉女性安全。“铁链女”舆情在最初14天的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45.5亿,是2021年女性安全舆情热度的持续升温。

总的看来,热点政法舆情事件具有以下五个传播特征:

(一)原发信息特征分析:“图文并茂”的爆料更易引发舆论关注

原发信息发布时间为事发当天的事件占比超五成,这类事件多涉及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等。原发主体中网民、自媒体占比近五成,多起事件源于“当事人求助”。“图文并茂”的爆料、首发传播更为广泛。“铁链女”事件长时间占据社交媒体热搜头榜,其舆情传播特点具备以上所有敏感特征。

2022 年1 月28 日8 时许,娱乐博主@是段小姐来了发布了一段微博视频,触发“铁链女”舆情。视频中一女子被铁链拴着,口齿不清,疑似为江苏徐州丰县欢口镇董集村8个孩子的母亲。从信息走势图上看,14天期间,该事件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45.5 亿,总讨论量达275.4 万,女性微博网民更为关注此事。其间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4次通报的阅读量达26.4亿次,讨论量达173.2万。

(二)引爆点特征分析:政法机关、自媒体或网民的占比提升

对比2020 年度热点政法舆情事件引爆点主体类型分布的数据,2021 年媒体占比有所降低,而政法机关首次回应的效度、自媒体或网民对信息传播的助推效用有所提升。首发信息即舆情引爆点的事件占比为28%,另有72%的事件经由其他引爆点助推信息传播。这一趋势呈现出公共突发事件舆情中网民主体的“长尾效应”,即看似人微声轻的个体诉求,聚集成“震耳欲聋”的传播效果。

以“铁链女”舆情事件为例,2022 年1 月28 日至2 月7 日期间,政府机构连续4次回应并未消除社会关注,反而一次次推动舆情反弹,敏感信息占比呈现上扬趋势,均在92%以上。舆情当事人的女性身份让拐卖女性这个“古老的罪恶”在社会产生“我们与铁链女只差一记闷棍”的共情话题。网民、大V 频繁入场,通过“图片”呈现“场景”和“证据”,担任起信息采集、加工、制作的专业化“路边社”的责任。

(三)信息传播特征分析:近1/4的事件发酵时间在4小时内

对比2020年度热点政法舆情事件的发酵时间段分布,2021年度4小时之内发酵的热点政法舆情事件占比有明显提升,说明热点政法舆情事件爆发更加迅猛,给政法机关舆情处置带来严峻挑战。由于政法舆情事件的发酵时间短、爆发力强,对政法机关首次回应时间要求非常高。在4 小时内回应的政法机关,最终处置结果获得舆论认可和称赞的比例高于首次回应时间在4 小时以上的舆情事件,快速回应有助于提升舆情事件处置效果和提升公信力。

(四)回应情况分析:回应效果与回应的渠道和实际处置有关

在100起热点政法舆情事件中,79%的事件为政法机关履职处置类事件,21%的政法事件是舆情爆发矛头指向政法机关本身。政法机关陷入危机而不回应的事件中,舆情负面情绪持续蔓延,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事件逐渐退出舆论视野,但相关部门受损的形象与公信力未能得到有效修复。

关于“有回应”类热点政法舆情事件的微博信息量占比,62%的政法机关选择以政务自媒体为主要发声渠道,28%的政法机关选择以媒体为回应渠道,此外,还有政法机关选择政府网站或新闻发布会等为发声渠道。2022 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可见网民上网设备向移动端集中。对比政法机关的回应效果,可见选择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回应的效果为正面的比例较高、效果为负面的比例较低。

政法舆情引导的“六度”

政府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已经成为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引导的过程就是与民众沟通的过程,考验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处置能力。根据对2021年100起热点政法舆情事件和2022年初“铁链女”舆情的分析,本文提出网络舆情引导要在“六度”上下功夫。

一是速度。时机决定成败,速度赢得先机。具体来讲,领导干部要有三种风险评估的意识。首先是时间的风险意识,重大舆情风险往往产生于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重大节日期间。如“铁链女”舆情爆发期正值春节长假,冬奥会举办期间,反差性的人物命运极具视觉、价值观的冲击感。其次是人物的风险,涉及到女性、弱势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以及政法机关人员的舆情,最易引发全社会围观。最后是事件本身性质的风险,杀人、性侵、故意伤害等刑事案件和性质恶劣的社会治安类事件,会激发舆论的固有成见或群体极化效应。

因此,政法舆情引导特别强调以快制快,先声夺人。首先,快速识别危机。政法机关必须对网络信息做好监测、预警和预判。若事件涉及敏感类型、敏感群体,政法机关更需谨慎应对。其次,快速开展线下应急处置。政法舆情事件处置的效果最终依赖于现场实体工作的本质安全。最后,同步展开线上舆情处置。政法机关应快速开展有效的线上回应,将舆情应对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力度。政法舆情引导的力度在于其权威性,具体通过回应的内容、节奏、渠道、方式和事件性质等五个要素来体现。以“铁链女”舆情事件为例,在内容上,“铁链女”被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前三次通告,无一可以交叉论证,在舆论压力下,政府在第四次通报中改成“继续深入调查”;在节奏上,春节前曝光,节后才密集回应,明显低估了舆情演化按秒计算的速度;在回应渠道上,“提级回应”有助于重大政法舆情事件快速稳妥处置;在处置方式上,监察缺失是负面舆情升级的重要原因;在事件性质上,定性过早导致全民网络举证,对政府出具调查报告层层剥笋进行剖析。

三是精度。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舆论空间由四个方面构成,即网民是主体,媒介是载体,突发事件是客体,政府引导是引体,政府提高精准引导舆情的能力就要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算法决定新闻信息流、信息流决定公众舆论。一个算法设计的背后包含着人的立场与决策。因此,针对网民的多元性、媒介的多样性,政法机关应当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即“我知道并说出你想知道的事情”。政法机关应与传统媒体联动,借助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强舆情引导的议题设置。政法机关还应与新媒体联动,通过新媒体与民众进行沟通与互动,通过发布信息、在线回应、设置讨论话题等方式进行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解答舆论质疑、安抚社会情绪。

四是广度。政务新媒体账号之间的联动模式成为提升舆情应对效度的方式之一。在2021年7月发生的“博主摆拍涉嫌亵渎英烈”事件中,新疆检方通过微博联动,介入本事件,公安机关也展开立案调查。舆论对此表示支持与肯定,认为相关部门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尤其是新疆检方政务新媒体联动,备受舆论称赞。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网民的相关评论,@新疆检察也给予较为及时的关注与回应,值得肯定。如针对网民@大鱼头肥肠煲18日19时58分的评论,“你们也要适当反省,烈士陵寝是否随意进出,是否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防止以后出现类似情况”,@新疆检察于当日20时01分在其评论下解释,“由于该烈士陵园位于海拔4800多米的地方,距离县城400多公里,沿路人烟极为稀少,管理相对比较困难”;针对网民@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18 日22 时49 分的评论,“这仅仅是丑和列入黑名单吗?儿戏了吧”,@新疆检察于当日22 时56 分在其评论下回应,“根据刑法第299 条之一的规定,该网友行为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已督促皮山公安局成功立案。后续,还将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手段追究其民事责任”。

五是温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过程中,伦理是影响网络秩序的重要因素。以传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网络伦理,说到底就是以“善和美好”为终极评价标准。网络舆论的争议红线是法律,但底线是伦理。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效果如何要看同心圆能画多大,有没有共鸣、共情。无论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还是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都要把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情结合起来,扩大情感共识,实现法理情的有效结合。

六是可及度。信任是一种易碎品,建立和维系需要耗费长期的努力,而破坏可能只在一瞬之间。“沉默的螺旋”现象是因为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而信息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的谣言所占据。舆情处置是“属地管理”原则,而网络舆论是“异地围观”。这就要求网络舆情引导具备“全国思考,本土行动”的意识,壮大网上正能量,用主流价值观引导算法,提升加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特别要注意“闭环宣传”,要把政府对事件处置的态度和信心,以及事后处理的结果及改进措施,大力度宣传,广而告之,让人人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

猜你喜欢
六度铁链政法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巧算铁链长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盼望
栀子花,六度开
铁链有多长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