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标准复审的几点思考

2022-02-08 11:02斌,唐
技术与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系标准分析

廖 斌,唐 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知识管理与标准化部,湖南 株洲 412000)

0 引言

标准复审是制定标准的部门在标准实施后,对标准的重新审查,其目的是确认现行标准是否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作出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的结论。为更好地发挥企业标准在产品设计、试验、生产中的作用,适应企业当前研制、生产等各项技术活动的需要以及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定期组织企业标准的复审工作,通过复审,使企业标准达到协调、先进、适用。本文针对作者所在企业近年组织开展企业标准的批量梳理和复审优化工作,对企业标准复审不断进行摸索,有了一些思考。

1 标准复审的必要性

标准需要进行复审,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包括企业标准以及其他各级外部标准。

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用以指导实践的一种工具。人类社会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总是不断进步的,所以需要新经验取代旧经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从而就会有新标准取代旧标准的问题。即标准要与技术进步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是经常发生人们的主观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其表现就不能正确地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和指导实践的需要。一旦出现这样的标准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产生反作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对标准进行复审(目前规定对标准“标龄”每满3~5年须复审1次),将不能满足科学技术水平、不符合生产实践的需求、不切实际乃至有错误的标准挑出来,予以废止或者修改、修订,以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协调性。

2 标准复审的现状

本文重点从企业标准的复审进行了探索。笔者在重型企业工作多年,从事企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在企业标准的复审工作经常遇到以下问题。

2.1 复审对象按“标龄”筛选

企业标准的复审一般采用复审计划指导,并采用邀请专家会议审查的形式。具体为每年收集企业标准清单中标准“标龄”符合要求的标准,即按标签广撒网的形式,以确定复审对象。这样确定出来的复审对象,其中有很多其实是不需要修改的,例如有些通用标准技术水平更新慢,可能5年、10年都没有技术更新的要求,不需要进行修改。也有一些因没有筛选而漏掉需要进行修订的,由于其技术领域更新快,如果再以“标龄”3~5年为复审条件,这样的标准就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不能与技术进步保持一致,所以标准复审应该选取哪些对象,仍没有科学客观的依据。

2.2 复审工作量大

目前,标准基数日益庞大,每年新制定的标准也多,需要复审的标准数量太大,最后造成复审工作量大,修订工作量也大,形成了恶性循环,往往造成时间不够、复审以及修订质量不高的问题。所以目前以“标龄”3~5年统一对企业进行标准复审的形式不是很理想。

2.3 复审队伍随机性

复审工作没有成立专项团队,往往是复审主审人自己进行,而一份企业标准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这样对相关部门的标准应用情况及标准技术发展水平了解通常具有局限性,不够全面。

2.4 复审调查分析考虑不全面

以上往标准复审时往往只从标准适用性去做分析调查,没有考虑其他外部标准以及自身引用标准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复审报告填写仅仅只列出结论,但缺少分析的过程,未将相似企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没有考虑将同类型或者相似的标准进行系列化或者整合,没有从体系上总体统筹。

2.5 复审与生产的矛盾

以往标准复审时出现过审查人员直接根据产品的生产情况对标准给定复审结论的情况。有个别产品或者技术,企业已经将该部分业务划分出去,于是标准审查就确定结论为:该产品或者技术不在企业业务范围内,故将标准废止。经过领导及专家的指点与提醒,才发现忽略了可能该项业务后续会重新回归或者又用该技术生产其他产品而需要重新用到该标准的情况,如果草率地将该标准废止,还要重新起草标准,给生产和标准制修订造成一定的困难。

所以标准复审不能完全根据产品暂时的生产情况下结论,因为产品停止生产可能有多种原因,不一定就是产品或技术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致,要真正落实清楚该标准现在及以后是否还存在的使用价值。

以上5点问题往往造成需要复审的标准没有复审,不需要复审的标准复审了;复审的标准量大,给复审工作有效完成带来严重影响;复审的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对标准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全面,复审的分析不准确;复审的结论不准确,造成无效或者重复工作。

3 探索与实践

基于以上种种困扰,有必要对企业标准复审进行优化。结合复审的经验以及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企业标准复审的优化有了一些改进的思考。

3.1 复审对象的选择原则

理想化的复审依据应该是结合使用单位的反馈,不能仅依据标龄开展复审。因为只有实践才是判定制定的标准能不能用的依据,对于哪些标准要复审,哪些不需要复审只有“用户”最清楚。这就需要标准使用单位清楚地知道他们有哪些标准,哪些标准是目前可以用的,哪些是有问题的,对于用起来有问题的甚至不能使用的标准就是需要复审的对象,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要实现以上理想化的状态就需要各标准使用单位逐步完善标准台账以及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成熟的标准体系。

3.2 复审形式

对于复审工作形式,针对各复审项目应分别成立专项的复审工作组,并由标准主起草作为主审人牵头开展复审工作,工作组成员由标准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代表承担,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广泛收集资料并征集意见,充分地对标准应用情况及标准技术发展水平进行调研,是有效开展复审工作的前提。

3.3 复审内容

3.3.1 复审应对相关外部标准进行信息收集并分析

企业标准复审调查应收集与复审标准相关的各级外部标准,分析相关的外部标准与本企标的相关性,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外部标准在标准文本、标准结构、标准要求等方面是否有制修订本企标可以借鉴、参考、指导之处;外部标准与本企标有相同指标、对相同项点进行了规定:应分析哪个更先进、完善、要求更高,企标是否需要做适应性修改。

3.3.2 复审调查须全面考虑

应对复审标准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标准条款是否符合适应性、先进性、采标性要求。根据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指标参数、适用条件等结合标准在公司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其是否有更新。

3.3.3 复审应重视引用标准

应对引用标准的更新情况进行审查。因为引用标准本身就是构成标准的组成部分,引用标准不正确或不完善,必然影响到标准的整体水平,而引用标准往往又是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的复审人认为引用标准已清楚地写在标准文本上,一般不会有误,甚至在标准制定过程的审查时,也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而在标准实施时才发现,有的引用标准与所需的内容不一致,甚至对不上号。另外,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发展,引用标准也在不断修订,甚至有的也会废止。因此标准复审时,决不能忽视对引用标准的查对工作,须确保所引用标准的正确性,分析引用标准的更新对标准的影响情况,才能保证标准的完整性及先进性。

3.4 复审与企业标准体系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标准基数庞大,每年都在制定新的标准,给标准复审及标准修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出现因为修订标准工作量太大而导致修订工作遗留、停滞不前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标准的数量,提升标准的质量。标准复审以及标准制修订立项分析时应对相似企标进行分析,尽量考虑将同类型或者相似的标准进行系列化或者整合,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对标准体系进行精简。

3.5 从体系角度思考标准复审

标准复审对标准进行分析时,应从标准体系的角度思考怎么与体系对接,及时对体系中相关标准状态进行更新,做好体系维护配套支持工作,标准复审也是体系维护的一种手段。

3.6 适当实行激励机制

将标准复审分析报告优秀的案例纳入知识精华中,每年组织评奖一次,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案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不断提高广大技术人员对标准分析的重视程度,激发科技人员参与标准复审的积极性。

3.7 抓住标准的根

标准体系就像一颗树,有树叶、树干、树根。叶子本身也有叶片、叶柄、叶脉、托叶等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独立的看也是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是通过叶柄连接在枝上,又通过枝连到树干,通过树干连到树根上的。或者反过来说,一棵树木一定是先生根再有后来的干、枝和叶片,由此才形成一个体系。标准就是树叶。无论标准复审还是标准立项,领导指派、科研项目夹带、立项时的冥思苦想等都不足以成为标准的根之所在。标准的根只能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实践中。

4 结语

近年企业标准复审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优化,并对相关人员做了宣贯培训,经过实践,现在企业标准复审工作比以往更加受相关部门重视、审查人员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调查分析更加专业全面,这样使得企业标准复审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将复审与标准体系维护相结合,以系统的思维去开展复审工作,精简并维护了公司标准体系。将组织对优秀的复审报告进行评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与人员的成就感及积极性。

总之,企业标准的复审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企业要像重视制定标准那样来重视标准的复审工作。通过标准复审,进一步强化了标准的科学管理,确保了各项标准的先进、合理、协调和衔接配套,使企业标准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的需要,从而建立起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科学管理程序,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体系标准分析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