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08 09:32李言实董潇
剧作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戏剧教学法

■ 李言实 董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危机,其问题主要体现在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轻通识、重应用轻文化等问题(蒋洪新,2019)。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4月颁发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明确了外语类人才培养目标。国标还对外语类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跨学科知识结构……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指委,2018)。在此基础上,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为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蒋洪新指出,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理念指导下,指南具有“鼓励分类卓越、特色发展,强调学科交叉、复合融通,倡导理念创新、方法多元,注重经典阅读、健全人格的特点”。

自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教育部就美育与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2014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新华网,2018);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背景下,强调外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教学与突出美育和艺术素养的戏剧教育的交叉融合就成为一种新的可能,以此来寻求高校外语教学新的突破点,建立自己的特色,实现国标和指南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戏剧”概念源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学习”。20世纪20年代英国教师哈里特·琼森开始实践戏剧化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30年,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提出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Creative Drama),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在校园和教室中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戏剧在欧美国家发展为成熟的DIE方法(Drama in Education),其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知识的意蕴,从而创造新的意义。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研究、实践教育戏剧的体制,教育戏剧被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90年代开始,教育戏剧被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进入21世纪,由Joe Winston、Robin Pascoe等为引领的学者队伍在理论和实践上将研究不断向前推进。

我国的香港、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推广教育戏剧,张晓华、林玫君等教授积极从事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其研究对于中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内地自1995年以来也加入教育戏剧的实践和研究当中:李婴宁(1995)最早积极倡导和开展教育戏剧实践活动;黄爱华(2009)对教育戏剧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初步架构起适合我国教育戏剧的实践模式和框架体系;徐俊(2017)和付钰(2018)对近20年国内外教育戏剧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2018年5月“第四届IDEC国际戏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融入世界戏剧教育研究的洪流中,教育戏剧已经得到我国戏剧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艺术学界与教育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为了研究的规范性,以下将这种教学方法统一称为“戏剧教学法”。

但是目前戏剧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学界关于戏剧教学法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对戏剧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重视不足;其二,关于戏剧教学法的研究数量偏少,高质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三,目前关于戏剧教学法研究多来自戏剧艺术研究领域,而教育学界涉足较少,尤其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中,相关研究还是空白。由于对教育戏剧的研究较少、实践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缺少相应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妨碍了教育戏剧功能的充分发挥。当前,在高校英语新国标和教学指南颁布之际,高校外语教育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本研究以此为契机,试图探究戏剧教学法在我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中的应用策略,力图改善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外语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缺失等问题,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的高水平外语人才。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将戏剧教学法应用于专业技能课和与文学、艺术、戏剧等相关的专业核心及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其达到大纲和指南要求的标准;在课外活动上,将戏剧教学法进行延展,使其贯穿在教学实践、赛事辅导、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各个环节,提高综合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全人教育。

二、戏剧教学法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戏剧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索和尝试,它兼具戏剧教育和教育戏剧的双重身份,肩负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美育教育的多重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实现路径,表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1.戏剧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艺术审美等进行有效输入,使学生对词汇的发音、意义、搭配、修辞等有全面的认识,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提高审美意识。例如,在学习词汇subject时,可以结合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进行讲解,乔治三世的唱词“Don’t change the subject/Cause you’re my favorite subject/My sweet、submissive subject/My loyal,royalsubject” 中 涉 及 subject的两个意思,分别为“话题”和“臣民”,除此之外,词中还用到了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sweet、submissive和subject是头韵(alliteration),loyal和royal既押腹韵又押尾韵(assonance,end rhyme)。对这部音乐剧的简要介绍可以让学生对美国殖民时期的历史和当下的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再如,在讲《中国文化概论》关于中国书法的内容时,以林怀民的舞蹈作品《行草》(Cursive)和《狂草》(Wild Cursive)导入,以新颖的角度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书法和舞蹈之间的有机联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外语学习和戏剧教育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美育教育和艺术熏陶。

2.动作模仿,即用身体来塑造人物,深入角色背景和内心。在学习相关作品时,让学生模仿人物行动,可以对人物背景和作品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小说《马丁·伊登》的开头,有一段描写马丁·伊登步态的文字。让学生模仿他的步态和动作,通过模仿,学生认识到,这种步态意味着马丁·伊登的水手出身,由于常年在船上生活,他在露丝小姐家的客厅行走时也会左右摇摆。当他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时,他感觉到了不安和羞耻,使得他和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是他最后悲剧的原因和必然结果。

3.读者剧场,即让学生用声音来塑造角色,通过人物对话,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如学习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最后一章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弗兰克和凯瑟琳的一段对话,通过对话来体会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人面对死亡的无奈,从中领会与弗兰克永别的不仅是武器,还有凯瑟琳的怀抱及其所象征的爱情、生命和希望。在这个意义上,小说题目的多重含义才能得以凸显。

4.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声音、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充分表现人物,不仅put on one’s shoes[1],而且put on one’s skin[2],将自己设想成作品中的人物,以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和行动。例如,在学习《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让学生选择戏剧冲突最剧烈的一个片段进行表演,其中盖茨比和黛西的丈夫汤姆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汤姆揭露了盖茨比卑微的出身及其不光彩的致富手段,而黛西的态度并不明朗。通过表演,学生对人物及其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再结合小组讨论等其他活动,逐步明晰作品主题,探析盖茨比之所以被称为“了不起”及其美国梦破碎的深层原因。

5.讲述故事,即以不同的视角来讲述类似的故事,通过活动提高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对与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嘉莉妹妹》第一章时,作者提出一个18岁女孩离开乡村走向大都市的两种可能性:要么遇到好人变得更好,要么受到诱惑从此堕落。教师可以由此引出相类似的《玩偶之家》中离家出走的娜拉和《欲望号街车》中投奔妹妹的布兰奇的故事,让学生们改变原文视角,讲述女性离开家园走向城市的故事,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讨论现代女性应该如何面对来自社会和自我的挑战。

6.即兴创作,即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即兴创作,以此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如在《中国文化概论》讲解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即兴创作情境短剧,以此增进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中西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视野。例如,中国元朝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被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李行道创作的《灰阑记》被布莱希特改编成《高加索灰阑记》,他们在演出方式、时代背景、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上都做了较大的改编。教师给学生分组并规定情境,让他们分别即兴创作15分钟左右的短剧。通过比较,学生们对中国戏曲有了基本了解;通过讨论,对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了初步认识,对这一现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也有了切身的了解。

7.名著再现,即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分组分配任务,改编演出一部话剧,可以帮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和切身的体会理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在《中国文化概论》中,关于中西哲学思想的比较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选取沙叶新的剧作《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按照剧作内容,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天堂、宇宙、金人国和紫人国四个场景,让学生将剧作内容删减至10分钟以内,课堂上依次表演,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通过改编和表演,学生对中西哲学思想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配图和背景音乐的选择中,得到了美育教育。

8.教师入戏,即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起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应该担当次要的、推动情节发展的角色。如在《大白鲸》中,教师可以充当伊什米尔,做故事的讲述者,偶尔参与故事情节的推进之中。

三、戏剧教学法在课堂外的延展

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语言学习和审美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上,也要在课外做适当的延展,形成课上加课下、课内加课外的全面培养模式。在课堂之外,教育戏剧同样以多种方式从不同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主要包括实践环节、赛事辅导、校园展演和创新创业指导。

1.实践环节

英语专业实践环节由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部分构成,这里主要涉及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两个部分。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将教育戏剧融进英语专业的学习之中,那么实践教学环节就是戏剧教学与工作坊的结合,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指导学生完成一部经典剧作的语言学习、人物分析和简单的演出。如,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9—2020学年开始实行的第三学期(就是实践课程专属小学期),每门实践课程六个课时,可以基本完成一部剧作的学习。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和兴趣,选取英语经典剧作,如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用两个课时完成词汇和背景学习;其次,再用两个课时组织工作坊,按照场次和幕次给学生分组,学生就人物性格分析和塑造进行讨论;最后,用两个课时完成本剧的演出。

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师可以提前拟定与戏剧研究相关的话题,鼓励对此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选择和研究。如本学院2020届毕业生陈欣苗对英语音乐剧特别感兴趣,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她的毕业论文题目为《接受美学视角下音乐剧译配研究》,从音乐剧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的表演性等方面对音乐剧译配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由于论点明确、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结论合理而得到答辩小组教师的一致好评。

2.赛事辅导

在教学之外,教师运用戏剧教育相关技巧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在吐字、发音、断句、节奏和形体仪表等方面提升学生表现力,学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如我校外语系17级学生谢晴存在英语发音和断句不够准确、音调较为虚高等问题,经过指导,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最终获得了2020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山西省大学组第一名;外国语学院博艺英语话剧社成员外语系15级杨松儒和材料学院17级武明扬组建的团队以《了不起的盖茨比》配音片段获得山西省首届高校英语配音大赛特等奖。

3.校园展演

在实践环节和赛事辅导之外,很有必要将戏剧教学法继续延展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例如组织学生成立英语话剧社,除了进行课堂之外的学习,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校园戏剧展演,丰富校园文化,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艺英语话剧社自2018年10月成立以来,先后制作演出了三场话剧,分别是根据电影改编的《逐梦》,王尔德的《不可儿戏》和萧伯纳的《窈窕淑女》,演出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2019年国际小学期期间演出的《不可儿戏》,得到来自英语世界各国外教的高度赞扬。通过演出,学生们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了专业自信,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本校和本省教育国际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创新创业

一直以来,外语教育由于过于注重技能学习,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也由此造成了社会和学界对外语教育的质疑和诟病。戏剧教学法除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以创造性思维建构故事和塑造人物之外,还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例如,在博艺英语话剧社成立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此为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该项目获得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在项目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四、戏剧教学法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戏剧与外语教育的跨学科融通,在课上加课下、课内加课外的全面培养模式之下,学生在专业和人文艺术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提高,达到甚至超越国标设定的外语类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而言,在知识层面,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扩大,语音语调得到改进,语言的节奏把握和语域的运用更为准确,文学和戏剧的知识储备得以增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初步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在个人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和共情心得到培养,专注力得以加强,人文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学生们开始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同时“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总之,戏剧教学法在课堂内外的应用是一种全人教育,实践证明,戏剧教学法对于我省高校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进行推广和普及。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应用策略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师资培养、团队建设以及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其效果的验证还需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对比、问卷调查、人物采访、观察行动等,这也为本课题后续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注释:

[1]英语习语,表示设身处地。

[2]作者仿照以上习语的创造,表示披上另一个人的皮囊,进入角色。

猜你喜欢
美育戏剧教学法
论公民美育
有趣的戏剧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