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和镜头运用分析

2022-02-08 07:57:04李江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4期
关键词:长镜头蒙太奇纪录片

李江波

(作者单位: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纪录片被称为“电影的长子”,与故事片同为“兄弟”,但是两个“兄弟”的境遇并不一样。我国优秀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其中拍摄技巧和镜头的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使得画面更加变化莫测、扣人心弦、丰富多彩。但是,像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话说运河》深受观众喜爱、让观众甘愿花时间反复欣赏的纪录片终究是少数。很多纪录片拍摄者在拍摄纪录片时对拍摄技巧掌握得不够娴熟,镜头的运用也不够丰富,拍出来的片子关注度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纪录片本身延展性不强、受众范围小等原因外,拍摄技巧和拍摄手法运用欠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纪录片的拍摄质量。所以,研究纪录片拍摄技巧和镜头技术的运用对提高纪录片质量和收视率有着重要意义。

1 纪录片拍摄技巧的运用

1.1 现场拍摄采访技巧

1.1.1 分析采访对象特点

在纪录片中,对于人物采访的拍摄,需要采访谁、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情境中采访、要达到什么效果都依赖于一定的拍摄技巧。纪录片与故事片不同,它对真实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可以说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线”。拍摄人员在拍摄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特点、喜好等,然后确定采访方式和拍摄方案,以此来提高采访工作的整体效果。纪实性纪录片中的采访对象主要包括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知情者、受影响者、围观者等,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采用不同的采访技巧。对于直接参与者的采访,要深挖事件背后的故事,了解其参与的动机、过程、结果、认识;对于知情者的采访,要有耐心,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知道的情形描绘出来,去伪存真;对于受影响者和围观者的采访,只用反映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而突出事件的故事性。

1.1.2 合理安排采访内容

纪录片拍摄的采访内容与采访技巧的运用有着很大关系,比如纪录片涉及很多细节内容,如果这些内容没有被列入采访范围,就会使拍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很多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揭示不全面、不深刻、不到位。要根据采访对象和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来合理安排采访内容,并根据主题、采访意图、采访线索来设定采访话题。内容制作也要统筹安排,不能过于繁杂,要做到抓住重点,深入发掘,集中精力,有的放矢。

1.1.3 把握拍摄采访原则

要达到纪录片拍摄采访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针对性原则;三是实效性原则。关键是实效性,只有采访工作落实到位,所采访的内容才能够抓住被采访者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把所需素材采访到位,才能够拍摄出实际需要的效果,为纪录片的制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满足纪录片的主题和后期制作所需。实践证明,纪录片采访相当重要,采访的成功可以给拍摄提供更大的技巧和手法应用空间,反之也会影响纪录片的拍摄质量。

1.2 细节拍摄技巧

在纪录片拍摄中,由于现场的空间和拍摄时间有限,拍摄完毕后总有些细节没有拍到,或者拍得不够理想,给最后的成片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而纪录片与故事片相比质量不高,对细节的把控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所以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1.2.1 细节捕捉

在纪录片拍摄中很多时候都是大场面、大背景,往往忽视了那些最能体现质量和水平的细节。对于细节的捕捉,摄影师要练就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宏大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小品”景观,通过镜头赋予其独特的位置,以此为聚焦点推伸开来,小中见大,从细节窥视全貌,较好地诠释纪录片所要展现的内容,增强纪录片的审美情趣。在人物处理上要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镜头可以聚焦人物的手、脚、表情、肢体语言。虽然很多细节不像故事片那样可以“摆拍”,拍摄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但只要注重对细节的捕捉,提前做足功课,机会总会出现。

1.2.2 细节刻画

说到捕捉细节,因为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对着一个较小的对象拍摄,要想把这个细节完美地呈现给观众,除运用正常的镜头外,还需采用特写镜头来突出和强调。虽然这些镜头也需要抓拍,但应该提前做好预案,规划好需要哪些特写镜头、需要刻画哪些细节、需要多少时长等。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景物、事件的主要特征,尽可能地拉近镜头,让观众能够看到清晰的影像,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说全景、航拍是大写意,那么特写就是工笔画,二者配合默契才能提高纪录片的拍摄质量。

1.3 真实再现与虚拟结合技巧

1.3.1 真实再现

商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就是真实,是真实的再现,在纪录片拍摄中也有被称为“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真实再现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所拍摄的事物不能虚构,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另一个是纪录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应该是真实的,是原来发生过或者是正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记录的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特色食品、烹饪方法等都不是杜撰而来,而是真正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拍摄中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生活中的原汁原味,不能过多地炫耀所谓的技巧,冲淡事物的真实存在感。尤其是观众十分熟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人物言行,更要进行真实还原。比如,纪录片《共和国往事》中的很多事件在人们的记忆里相当鲜明、深刻,人们想看到的就是纪录片对那一幕幕精彩记忆的重现,想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情境,否则难以引发观众共鸣。又如,纪录片《天津卫》把过去的影像剪辑出来,因年代久远失色的图片、略显模糊的场景,使人们深深地陷入回忆之中,并且与今天的高楼林立、繁华锦绣的天津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1.3.2 虚实结合

作为影视范畴的纪录片并不能将所有过往的场景和事物都真实地再现出来,有的因为年代已久,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虚拟再现,但是绝对禁止以无中生有的虚构来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因为过往的人物、事物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在历史上有过详细的记载,只是运用现代化的三维动画或数字特技进行修复,有史实和数据资料为依据,而不是采用故事片的虚构和夸张来渲染。比如,纪录片《圆明园》给我们展现的是被八国联军焚烧后的残垣断壁。显然,单凭实景拍摄已经无法让观众看到它曾经的辉煌,只能依靠数字特技来虚拟建构,片子中展现出的曾经圆明园壮丽秀美的景色,同样给观众带来震撼,让观众认可这就是圆明园曾经的模样。很多纪录片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虚拟再现的拍摄手法,才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消失事物的“重生”。

2 纪录片拍摄的镜头运用技巧

2.1 常规角度与多角度拍摄

2.1.1 常规角度拍摄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很多时候需要原汁原味的情景再现,这时镜头运用的角度非常重要。应该尽量拍摄景物和人物的正面影像,多使用全景镜头,保持镜头的角度与人物、景物平视,增加画面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镜头方式变化太多会给人不实之感。这种常规角度的拍摄,画面的水平线要保持平衡,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风光纪录片很多镜头都采用这种正常的拍摄角度,讲究画面的构图、层次、色彩和拍摄中光圈的运用。

2.1.2 多角度拍摄

有些纪录片之所以枯燥无味,是因为仅注重真实性,镜头的运用千篇一律,无法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为使纪录片更有吸引力,摄影师要根据拍摄景物和对象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角度,利用镜头的变化诠释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仰角拍摄,把摄像机置于视平线较低的位置,使被拍摄的人物形象高大帅气;用俯角由上至下俯拍,以此来展示景物的全貌;用倾斜角拍摄,使画面带有幽默滑稽之感;用主客观镜头来表现人物情绪喜怒哀乐的主观感受,给观众留下客观印象。总之,选择拍摄角度要根据拍摄需要而定,不可随意滥用,以免给后期制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 摇镜头与跟镜头拍摄

2.2.1 摇镜头拍摄

摇镜头拍摄技巧的首创者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其以观众的视觉习惯为依据,在摄像机的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镜头的拍摄方向,与人们摆动头颅来观看事物相似。在拍摄自然风光纪录片时这种镜头运用得比较普遍,通过左右上下摇,或者是斜摇与移镜头混合,使观众能够轻松地看到摄影师所要展示的场景。如果采取缓慢摇镜头的技巧,观众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延长和空间的扩张,留下心旷神怡的美好印象。例如,《话说长江》这部记录长江沿岸地理和人文的纪录片,通过摇镜头把长江全貌全景式地展现出来,一气呵成。摇镜头一般是在远离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下遥拍,能够产生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

2.2.2 跟镜头拍摄

在纪录片拍摄中跟镜头的运用也比较常见,跟镜头就是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拍摄物体拍摄。比如,在纪录片《海底世界》的拍摄中,摄像机镜头方向无法固定,只能通过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形式进行跟镜头拍摄,使被拍摄的动态物体始终处于画面中心位置,一旦镜头跟不上就可能使拍摄对象游离出画面。尤其是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跟镜头的作用更加明显,这种拍摄技巧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快速运动中的主体形象,又能够把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交代清楚,还能够进一步说明其与周围环境和事件的关系。同时,跟镜头使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连续运动的影像,便于观众更加清楚地理解片子所要表达的事件脉络和人物精神面貌。

2.3 长镜头与蒙太奇拍摄

2.3.1 长镜头拍摄

长镜头,指的是用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拍摄,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镜头。而蒙太奇则与之相对应,由众多单独短场景的排列或叠加的画面构成,是一种时空变换频繁、跳跃性较大的拍摄手法。两种拍摄手法的效果大不相同。

长镜头能够让观众连续地去了解整个片段的细节,比较容易在不自觉中融入进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例如,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个镜头是表现采莲师傅采莲的过程,这里就运用了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对整个采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采莲师傅在淤泥中靠采莲养家糊口的艰辛和不容易,也是对“粒粒皆辛苦”的现实诠释。在这里长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因为如果使用短镜头就会打乱观众的思维,使整个采莲过程时断时续,无法突出主题思想,也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采用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也会失去真实感,使叙述变得花里胡哨、苍白无力。

2.3.2 蒙太奇拍摄

蒙太奇拍摄手法要比长镜头简短,是多个短镜头组合、排列、叠加、拼接而成,与以时间为序的叙述方式相去甚远,总给人一种迷离之感,显得很不真实。但蒙太奇手法表现出来的效果也相当精彩,有时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料,引发跳跃之中的奇妙联想。虽然它不能与事件发展时间脉络一致,但是可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先拍局部,然后把不同时间发生的情节连接起来或者叠加上去,既能够表达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能够提高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仍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编导在每集的结尾都会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片中出现的人物展现出来,既是一种回味和总结,又给人一种想看下一集的期待。

总之,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没有优劣之分,都是纪录片拍摄手段,它们承担着不同的拍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合理搭配,就能够拍摄出精彩的纪录片。

3 结语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有多种拍摄技巧和拍摄手法可供运用,一部纪录片最终的质量如何,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除编剧、导演外,摄像的水平高低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拍摄技巧的运用上,拍摄的采访环节相当重要,这是拍摄技巧运用的前提。拍摄中要注重生动细节的把握,使镜头处于稳定状态,把细节刻画清楚,增强片子的细密度和层次感;要尽可能使用正常镜头来拍摄,以此来增强真实感和现场感,避免因镜头的过度跳跃影响叙事效果。同时,也要根据拍摄对象和内容来调整镜头角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叙述方式,降低纪录片的艺术质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真实再现、虚实结合、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单独运用与结合运用。概括来说,就是思路清晰、真实自然、贴近生活,以长镜头写实,蒙太奇出彩,使纪录片具备更强的观赏性,赢得更多的忠实观众。

猜你喜欢
长镜头蒙太奇纪录片
错位蒙太奇
开化长镜头
绿色中国(2019年18期)2020-01-04 01:57:12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4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0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浅析蒙太奇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形式
科技资讯(2015年3期)2016-01-14 06: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