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景琳 吴 宁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山西汾阳杏花村已发现有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汾阳当地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等遗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还在延续。2006 年杏花村汾酒的酿制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政府一直给予与非遗有关的企业额外补助,要求这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保护非遗。但这一制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问题。非遗投资往往收益回收期较长,盈利能力相对较差,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支付成本保护非遗可能并非其最优选择。因此政府给予企业补助,企业花费额外支出保护非遗的制度是否能带来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的保护单位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即汾酒集团),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汾酒公司”)是由汾酒集团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同时是汾酒集团众多子公司中唯一上市的企业。其在1993年作为全国第一家白酒企业公开上市发行,一直是汾酒集团重要的筹资渠道,其经营状况基本代表了汾酒集团经营状况,同时有关信息较易取得。因此,笔者以汾酒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2006 年立项后在政府给予企业补助,企业额外支付成本保护非遗的前提下,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立项前是否有较大差距。
1.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美国财务专家希金斯于1977年提出可持续增长模型,该模型被认为是制定销售增长率的有效方法。希金斯认为,可持续增长是一种平衡增长。若可持续增长率超过实际销售增长率,则说明此公司在该时间段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反之则没有实现。该模型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模型基于以下四个假设:企业想以市场允许的速度来发展;企业发行在外的股数不变;企业目标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不变;企业资产周转率不变。
基于此,希金斯认为:可持续增长率等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与留存收益率之积。
2.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的一种方法,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该方法将本质相同或相似的变量归为一个因子,既减少了变量数目,又检验了变量间的关系。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广泛运用该方法。
3.熵权法。熵权法是由香农在1948 年首次提出,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熵权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变异性越小,信息量越少。反之则越多。熵权法目前得到了广泛使用。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笔者选取2000—2011 年汾酒公司财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对于个别年份数据缺失的情况,笔者采用相邻年份数据的算数平均数作为估计值。数据处理采用matlabR2019a 与SPSS Statistics 26 软件进行。
2.变量设计。
(1)可持续增长变量。对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推导,可知,可持续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权益增长率,即将权益增长率设定为可持续增长变量。
(2)经济效益变量。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生产总值同成本之比,可具体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管理经济效益五类。
潜在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差异。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企业营运能力指标进行衡量。
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是指企业资源结构变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现金资产比率、营运资金比率、固定资产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流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产权比率等指标。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企业适度的规模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由于最佳规模的衡量较为复杂且尚未有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因此笔者假定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该公司规模经济效益不变。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是指由于技术改变引起的生产率的变动。由于该公司未披露相关资料。故笔者假定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该公司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不变。
管理经济效益是指因为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笔者用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销售期间费用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衡量。
(3)社会效益变量。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收益。笔者选用职工人数、人均工资、人均福利、产品价格和所得税率进行衡量。
3.研究假设。笔者基于可持续增长理论,研究非遗保护对汾酒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府不仅会对传承非遗的企业投入专项资金,还会监督资金用途与流向。非遗企业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时,知名度也在提高,资本市场和舆论的监督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非遗保护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假设2 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增长正相关。
假设3 非遗保护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升。
假设4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增长率正相关。
1.假设1 的验证。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和管理经济效益三大类指标进行整合,分别得出各年三项指标得分。之后运用熵权法对三项指标进行赋权,再加权求和得出最终各年经济效益总得分。最后对比非遗立项前后企业经济效益总得分的变化。
熵权法计算结果为:潜在经济效益权重为0.6284,资源配置效益为0.1659,管理经济效益为0.2057。
经济效益总分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在2006 年立项后,经济效益得分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且有逐渐增加的态势。除在2008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得分略有下降,不过也在较快时间内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在立项前后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效益、管理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总得分也有较大增长,平均值分别从立项前的1.1573,0.8643,0.1046,0.8922 增长至立项后的2.2659,0.9065,0.1064,1.5961.
综上所述,假设1 得到了证明。
2.假设2 的验证。对验证假设1 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效益总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以此为因变量,以可持续增长率为自变量,得出回归结果并进行检验,得出R^2=0.2689,F 统计量15.8181,P 值为0,模型误差的方差为0.0231,结果显著。由此假设2 得到了证明。
3.假设3 的验证。由于该企业未披露有关数据,因此分析如下:
从绝对量变化角度来看,员工人数立项后增长较大;所得税率立项前后无突出变化;人均工资与人均福利缺失立项前数据,但仅就立项后变化趋势来看,人均工资出现下降趋势,人均福利小幅回升。
为更好观察不同量纲数据的变动趋势,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发现:员工人数立项前后均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立项后增长速度高于立项前;所得税率在立项前波动情况大,立项后逐步平稳并略有上升;人均工资与人均福利缺失立项前数据,但仅就立项后变化趋势来看,二者保持着增长态势。
这说明,在立项保护后,虽然员工人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是员工平均薪酬却有下降的趋势,企业业绩的增长低于员工增加速度,员工利益受损。同时所得税率也基本稳定,说明企业对政府的贡献并没有突出增加。因此在现有数据下,假设3 不显著。
4.假设4 的验证。由于该公司社会效益数据缺失严重,因此定性对比各项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增长率在立项前后的差异。
将员工人数、人均工资、人均福利、所得税率以及可持续增长率归一化,观察可知。可持续增长率变化幅度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极大值出现在2007 年与2011 年,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跌至2006 年水平,危机过后仍以较快的速度保持增长。
对比可持续增长率与其他社会效益指标,员工人数、人均福利与可持续增长率增长趋势在部分时间段内相似,但难以得出足以验证假设4 成立的结论。因此,假设4 不显著,即汾酒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形成的社会效益。
笔者针对汾酒公司在非遗立项前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可知,非遗投入的经济效益明显,对社会效益的提升不显著。故政府继续给予企业投入,企业继续支付成本保护非遗是可行的;但若期望更多的社会效益,政府仍需另寻他法(如增加给相关部门的投入)。因此是否继续给企业投入,给多少取决于政府决策者的考量。
进一步分析,对企业而言,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开支;拓宽资金来源,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开拓多种宣传渠道,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企业与非遗。
对当地非遗保护部门而言,则需着眼于社会效益部分:首先,整合非遗资源,建立非遗档案开放平台与数据库。其次,将非遗保护与发展文旅相结合。自2020 年我国白酒产能限制政策放开,杏花村汾酒应抓住机遇,提高传统酿酒技艺知名度。
1.方法反思。笔者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具体来说:
计算经济效益总得分时采用的熵权法本身存在缺点。虽然它是根据指标值的变异程度确定权数,但会忽视决策者主观意图。由此,可以进一步采取层次分析法克服熵权法的不足。该方法的计算基础是由专家讨论得出的评价矩阵,可以充分考虑到决策者的需要,但主观性较大。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明确了制约企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且计算简单,但在模型假设不合理。虽然詹姆斯·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缺点,但由于该模型中计算复杂,故在实际分析中仍较少采用。
同时,在分析社会效益时,由于数据缺失无法构建模型定量分析,只能对数据进行定性比较,对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2.对经济效益总得分的进一步探讨。分别将潜在经济效益得分、资源配置效益得分、管理经济效益得分与经济效益总得分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总得分受潜在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企业应首先提高潜在经济效益,再兼顾提升其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