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佳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书籍自古以来就承担着见证历史的兴衰变迁、传递关键的有效信息和连接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其中纸质图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网络新媒体没有出现前,纸质图书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资源共享、学术研究、经验分享乃至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成为不可扭转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资源迅速占领图书市场,种类繁多的电子书籍类软件App更是层出不穷。高校大学生作为对新事物适应能力及使用能力最强的年轻群体,很快成了新媒体电子图书的主要受众群,纸质图书的使用率大幅下降,新媒体电子图书来势汹汹,颇有取而代之的意思。而作为以纸质图书馆藏量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在如此形势下更是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明明是历史瑰宝、重要文献的纸质书籍,利用率却十分低下,不得不只能放在书架上“吃土”。笔者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图书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纸质图书的借阅方式以及有创意的推广方式等手段,提出一些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利用率的方法。
由于电子资源更新换代的速度过快,储存方式也日新月异,并且新媒体资源大多借助电脑和电子设备来运作,假如遇到断电短路或机器损坏等情况,就有可能导致电子资源有遗失或无法读取等风险存在,而纸质图书相对而言稳定性很高,存放时间会很长,正因如此,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才得以顺利流传下来,供后人学习。
和电子图书的冰冷屏幕相比,纸质图书无论在手感、质感和情感的交流上都更胜一筹。与电子图书的千篇一律不同,纸质图书装订的多样性为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无论是精装或是平装,皮质封面抑或是布艺封面,每一本纸质图书都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吸引着读者将它纳入怀中或馈赠他人。纸质图书除了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之外,在互相传阅的同时,书中夹着的每一枚书签,每一片枫叶,纸张空白处的每一段记录与摘抄,都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之间加深情感交流的最好方式。纸质图书的这种无与伦比的魅力,电子图书是不具备的。
电子资源是靠电子设备传输的,电能、电源、网络等因素都必须具备,在某些需要避免电磁干扰的场所,电子资源是完全无法使用的,这就导致了电子图书在阅读场所上有了局限性。而纸质图书并不受场地时间、空间等限制,无论是街心花园的长椅、市中心的喷泉、旅游途中的飞机上、公交站牌的角落里,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与传输电子资源设备的显示屏相比,纸质图书的辐射更少、用眼疲劳更小。
1.2.1 储存空间大,自身重量高。储存100本电子书,可能只需要一个2 cm长的U盘,而存放100本纸质图书,就可能需要一个2 m高的书架;携带100本电子图书,可能只需要几克重量,而搬运几百本纸质书,有可能需要借助一辆手推车,且纸质图书因为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可能在防火防潮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精力和投入贵重的辅助设备来妥善保管,相对而言电子资源更轻便省事一些。
1.2.2 具有不可复生性。电子图书是可以复制的,如果丢失可重复下载。纸质图书却是具有唯一性的,假如损坏严重是无法修复的,一些十分珍贵的孤本、手抄本等古籍更是需要万分小心避免损毁损坏,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书籍修复,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为了存放纸质图书,大量书架、推车、书夹、书柜等辅助物品的采购也对高校图书馆的财力、物力、人力是个极大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借阅模式仅仅只是帮读者查询所需书籍或者放任读者自己漫无目的的挑选,使得读者在图书馆虽然滞留时间长,实际真正有效阅读的时间很短,加之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书籍的排列模式都是按照《中图分类法》来进行排列分布的,对不是图书专业、不了解图书分类机制的大学生读者而言,根本起不到指引的作用,最终导致读者产生纸质图书借阅“效率不高、费时费力、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图书馆什么都没有”等误解念头,进而改为浏览电子资源。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图书管理人员就得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根据近期热门借阅情况设立热门书籍推荐,新书热推、纪念日、主题日、相应图书推荐等临时展架,如“建党一百周年红色书籍推荐”“大自然的声音主题图书推荐”等,以非专业人员的角度排列摆放,为读者缩小范围,锁定目标,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将新媒体应用到纸质图书的借阅中来,购买相关电子查询设备,如书籍信息查阅台等方便读者提前查阅书籍信息,方便更准确找到所要借阅的纸质图书,线上开通24 h查询续借服务,让读者节省跑腿时间,缩短借阅时长,省时、省力、省心的服务让读者爱上图书馆,愿意走进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率自然就会显著提高。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层出不穷,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是十分喜闻乐见的,这也给高校图书馆推广纸质图书借阅、提升纸质图书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契机。例如:本人所在院校图书馆通过对到馆借阅纸质图书的读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于相同专业相同学科的读者进行个性化推荐图书,结合借阅类型、阅读时长、喜好等以公众号推送企业微信推荐等线上方式,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并标注所荐纸质图书的位置所在,吸引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同时经常举办“共读一本书”“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读书分享活动以及多元化朗读活动,举办“21天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打卡”等一系列多样化的趣味活动,激发潜在读者群体的阅读潜质,利用“推荐一名新读者,就能多借一本书”的方法,让爱好阅读的“老”读者发展“萌新”读者,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带动起高校大学生的阅读渴望。在采购图书及借阅服务等方面,经常举办开门纳谏研讨会,邀请经常借阅纸质图书的读者参与,给出结合实际的建议与意见,在线上设置留言板模块与荐书平台,对于有大量读者推荐的导向正确的图书进行优先购买,对提出优秀建议的读者进行借阅册次增加、优先阅读、加学分等奖励,以每年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为节点,评选年借阅量最多的读者成为当年的“读者之星”,颁发读书奖状及赠送精美纸质图书,鼓励大学生读者积极借阅纸质图书,充分利用纸质图书。以上这些措施所带来的质变是惊人的,不仅大大提高了高校大学生读者的参与度与兴趣度,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并且乐在其中,更使得学院纸质图书的利用率在隔年达到了5倍增长,并在之后呈逐年递增之势。可以说效果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尽管新媒体技术是大势所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纸质图书仍旧是灵魂所在,近阶段在图书阅读与文献查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位。笔者通过分析新媒体趋势下纸质图书的优势与劣势,论述了通过改变传统借阅模式和创新多元化推广方式等手段提高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利用率的办法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乘着新媒体资源的“顺风车”大力开展阅读推广,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将传统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结合,纸质图书才能够不再“吃土”,真正地被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