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凡,孙晓旭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为国防、交通和各行各业提供燃料、动力和能源,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未来10年是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发展和提升石化产业基地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人才先行,盘锦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对于石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不言而喻。
盘锦原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一座石油化工城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已经成为盘锦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盘锦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盘锦市确立了能源装备制造、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六大重点接续替代产业,形成了追踪世界前沿的石油及精细化工等产业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呈现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新生产工艺的不断应用,石化产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复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石化产业是盘锦发展之根,近几年,兵器华锦、宝来集团、辽河石化、长春化工、联成化学、戴纳索、科莱恩等300多家石化企业集群的发展,为盘锦市瞄准更高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辽宁省全力支持建设的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2019年3月,备受瞩目的华锦阿美石油化工项目正式在盘锦市落地,项目投资超百亿美元。全面推进华锦阿美项目合资合作是深度融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为盘锦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而这些新战略、大项目的实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撑。作为一座石油化工城市,地域小市、人口小市,如何承载更大的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据统计,盘锦市具有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家,放眼辽宁省,能够集中培养石油化工产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不多,盘锦市中等职业学校7所,能够培养石化产业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仅有2所,每年培养石化产业中专毕业生人数也不多;高职学校仅有1所,每年能够培养石化产业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大约200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石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巨大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区域人才培养自给自足是目前比较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①区域内人才培养针对性强能更好满足企业需要;②区域内人才稳定性和归属感较好,对企业来讲需要这种留得住的人才。综合分析盘锦市石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近几年,虽然盘锦市各类中、高职院校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总量持续增长,但是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偏差、择业观念的扭曲以及对石化产业认知的错误导致石化产业潜在人才规模严重下降,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石化行业危险、有害、工作环境恶劣不愿意学习石化专业,还有很多石化专业毕业的中、高职学生毕业后因薪资待遇、工作发展等因素选择转岗或外流到其他省市工作。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石油化工产业以及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常态,甚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盘锦市石化产业的需求趋势必然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实中供给的水平良莠不齐。如盘锦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它虽然具备了培养石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条件,但是近几年数据显示由于石化类专业招生形式并不乐观,报考石化专业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而单独招生报考石化专业的学生也不多见,往往因为学生个人成绩较低最终通过调剂等方式选择石化类专业,生源素质、学习成绩与普通统招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在人才供给方面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当今盘锦市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集约化、大型化、临港化”,而盘锦市一些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布局呈现分散化状态,相当数量的石化专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过程,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也在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严重的差距。
①认识上的差异限制了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是为了解决课堂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依然无法摆脱传统课堂教学,这种认识上的差异直接导致校企合作深度不够。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企业更多追求生产和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对校企合作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出现的“校热企冷”问题的根源在于职业院校无法与企业达成“利益平衡”。③制度的缺失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完善的政策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也没有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任何规定,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企业缺乏约束力,从而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①政府主导性不够。职业院校和企业分属于不同行业、不同的主管部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教育、经济、财政、税务协调沟通,在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区域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之间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确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顶层设计和主导作用,如果政府的作用释放不强烈势必影响校企合作成效。②落实政策力度不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和人才供给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够,一些指导性的政策难以落地实施。③缺少统一规划和发展目标。政府应当统一规划校、企间的合作方式和发展目标,做到各自取长补短,一旦政府游离于校企合作之外,因为主管部门、既定目标的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框架约束,导致校企合作很难深度运行。
石化产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不是单一由某个群体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通过政府、企业、职业教育等部门的多方合作,形成以企业开发和学校培养为主、政府引导与社会化促进为辅助,真正实现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和培养软环境和硬环境。
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输送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①要扩大规模,适应人才数量需求。盘锦市中、高职学校要根据石化产业用工比例逐步修订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使学生规模和盘锦市石化产业用工量基本匹配,力求达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②要深化改革,适应产业转型需求。石化专业的教育要不断随着行业需求探索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石化产业需求为教育宗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紧随产业的转型而转型,紧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转变。③要提高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石化产业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多种技术技能人才。
石化企业要为区域内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机会,将校企合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体系中,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保障基础,积极主动与市内学校合作,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另外,鼓励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过程当中,为学校提供熟悉一线操作、清晰未来产业发展的工匠和大师,让学校了解石化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方向,也让在校学生能够体验石化专业的实际操作工作流程和未来的工作环境。
①加强对职业教育和域内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石化企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工作上的管理和引导职能,对石化产业发展情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和中高职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有机协调二者关系,为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建立起良好的连通机制。②健全政策法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应加强对中央和辽宁省有关职业教育发展规定和各类文件的落实,并积极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探索制定石化产业发展人才供需的长效机制。③强化财政投入,确保政策资金重点支持。在整合现有财政投入基础上,逐年提高本市技能人才专项资金规模,为石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