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在雪花微世界里治愈人心

2022-02-08 21:46熊科
新青年 2022年1期
关键词:张超摄氏度雪地

熊科

“80后”张超原是一名天体摄影师,拍过极光、太阳黑子,因一次偶然机会,喜欢上了微摄影,又突发奇想,跟雪花结缘,每一朵雪花在他眼中都成了最美的风景。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他循着雪花起舞的身姿,奔波于落雪之地,西至新疆,东至黑龙江,追雪、盼雪、拍雪,拍尽无数雪花之美。

张超的显微摄影作品集

张超生于1982年,北京人,本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的天文学。

张超因为兴趣,迷上了摄影。与微摄影结缘,在他看来是一次偶然。2005年,他有一个朋友养蝴蝶,想拍下蝴蝶从卵开始的整个生长过程。张超给他支招,用显微镜拍。朋友从野外找来1毫米的蝴蝶卵,张超用显微镜拍下其生长过程。有了这次拍摄经历,张超不再迷茫,似乎一下找到了努力方向。他说:“感觉有了显微镜,可拍的东西变多了,视野打开了。”

3年天体物理研究生毕业后,张超被分配到了国家天文台工作。他的工作是用一台专业望远镜对天上的某个目标,一张张地拍摄。他觉得浩瀚无际的星空妙不可言,银河非常漂亮,为了让照片有冲击力,满足探索欲,他在闲暇时間拍星空、拍极光。他跑来跑去,心里琢磨着:“我还能拍点别的什么吗?”星空、极光,毕竟前人早已拍过。

在天文台遇到下雨下雪的时候,拍摄云彩看不出什么结构,张超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想起了儿时在雪中玩耍的场景,晶莹剔透的雪花真的只有“6瓣”?雪花真的是记忆中的模样吗?至此,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他带着疑问开始了显微雪花摄影之路。

2006年冬,张超第一次试着在显微镜下拍摄雪花照片。拍摄雪花比较辛苦,首先,要学会在野外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把相机与显微镜相连,放在室外充分冷冻,相机要调到最佳拍摄状态。其次,光圈、速度、感光度要设置好,对各种镜头换装,添加各种滤片。每一次镜头和滤片的更换,显微镜下的世界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每张照片都略显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光技术的运用,它决定了画面感是否精良,能否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效果。拍摄雪花照片,对光源和时间的要求很高。户外温度是能否拍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零下15摄氏度特别适宜,可以保证雪花不会融化;零下3摄氏度就要小心注意了,此时雪花容易化掉;零下1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则不宜拍摄。温度最难控制,雪花落在玻璃片上,要是温度不够低,还没来得及拍摄,雪花就融化掉了。张超拍摄了好多次,都不得要领,改用冷光源后,尽可能降低周围温度,才成功了。

张超用显微镜拍雪花  王强 摄

张超第一次拍摄雪花照片的地点选在了河北,当时降雪条件比较合适,他独自一人拎着仪器,在漫天纷飞的雪花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选好位置后,他趴在雪地上,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张超说:“冷到受不了,休息一会儿,身子变暖后,再继续拍。大概20多分钟,休息一会儿。”为了拍出较好的雪花照片,他在雪地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总共拍出了七八张满意的照片。从凌晨1点忙活到第二天中午,他都没觉得困。摸索了两年左右,他终于成功拍出了第一组照片。

往后每年,张超都盼着下雪。守在银白色的雪地里拍摄雪花照片,一年最少一次,最多三五次。在他眼里,拍雪花照片似乎是在完成一个任务,他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爱好”,不拍就感觉这个冬天跟没过一样。

2012年,张超带着拍摄装备,赶往吉林拍雪花,在他看来那是一次很值得的追雪历程。架好机器等待雪花宠幸大地,他一度非常焦虑,最后没熬住,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猛地醒来,只见眼前白茫茫一片。许多古诗词都描写过雪中浪漫,趴在雪地上的张超,却没有感到浪漫,最大的感受是“冻透了”。冬天的户外,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让他身上穿的两件毛衣、一件厚羽绒服以及全身上下的十几个保暖贴在风、雪面前变得毫无作用。他的手脚冻得似乎没了知觉,连睫毛都冻住了。还好设备能用,经过此番辛苦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一张张美丽、复杂的雪花图案。

显微镜下雪花

2014年2月7日,北京终于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在这之前,期待在雪地里撒欢儿的张超有点着急,一度考虑是否要去其他地方拍摄雪花。2月6日,天气预报说北京有中雪,这让张超高兴坏了,从7日子时开始就等待着雪花的降临。这次张超选择在自家附近拍摄。到了后半夜,雪花从天而降,他用玻璃片接住雪花,放在显微镜下,用一根针小心翼翼地剥离雪花,按下快门,瞬间即逝的雪花便留存了下来。这次拍摄,张超拍下了一般人从未见过的雪花。以往他用的是显微镜40倍倍率来拍摄,由于这次雪花没长开、含水量小,所以放大到了100倍的倍率来拍摄。到上午11时,张超还没有收工。他说:“盼了107天,才盼来这场雪。虽然今年的雪花不华丽,但很可爱,还有扮鬼脸的,我要拍个够。”

张超有时会把自己的妻儿带入他的“微世界”。2017年,他和妻子王燕平合作了一本《尊贵的雪花》,书里有他们十多年间拍摄的上千枚雪花照片。有一张是他们趴在地上拍摄雪花的瞬间,他们抱着显微镜面朝不同方向,动作极其相似。网友说:“好酷的一对科普夫妇,有点小浪漫!”

2021年11月,北京初雪,张超再次把空中飘落的雪花定格在照片中。形态各异的雪花引来无数网友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美。”以前,张超在社交平台也发布过拍摄的雪花照片,但不像现在能引起这么多网友关注。

他和以往一样,先看了天气预报,知道北京会下雪,判断出当地温度,认为平原地区的温度达不到拍摄要求,所以他带着装备赶到附近山区。这场拍摄雪花,难度不小,他忙碌了3个多小时,只拍到20多张,他说:“首先,还是温度上出现了问题,山区只有零下三四摄氏度,雪花很容易化。另外,风力很大,经常会发生雪花样本被吹跑的情况,甚至连相机、显微镜整个都被吹倒。”虽然很多网友给这组照片点赞,但他并不满意。

“北京初雪”这组照片里,有一张好像刻有猫脚印的雪花,引起许多网友的好奇:“是不是被小动物踩到了?怎么形成的?”张超说:“是叠上去的一片雪花,刚刚生长出来,正好粘在大片雪花上面。”大自然的“小巧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组“北京初雪”的照片在网上火了后,张超也真切感受到大家对大自然的喜爱,有人问他雪花的拍摄方法,他说:“只需要一台普通显微镜,再等一场靠谱的降雪,就可以带着孩子在家门口收集雪花了。”

15年来,张超为了收集各种雪花的形状,河北以北的地方基本都去过了。雪花有针状、箭头状等,丰富多变,见的多了,他认为以“雪”统称,显得太粗暴、太没内涵。对于张超来说,越是难做到的事,成功后他越有成就感。他说:“雪花种类特别多,越了解越好奇,想知道还有哪些没有挖掘出来,发现收集这些照片也挺有意思。”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张超摄氏度雪地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雪地捉迷藏
雪地里的交通工具
跟踪导练(二)(2)
北京打出117摄氏度高温自流地热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