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6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暴力行为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以及护理2个月后的WHO-DASⅡ评分变化,并对两组患者护理2个月后的暴力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WHO-DASⅡ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的WHO-DASⅡ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根据其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改善其残疾症状,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残疾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68-02
作者简介:辛凤(1970.12-),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是指患者受病情影响,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突然性的冲动行为,包括毁物、自伤以及伤人等,通常其冲动行为具有一定攻击性,不仅会威胁到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容易增加各种医疗纠纷,因此及时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攻击风险,对防止其发生突然性的暴力行為具有重要意义[1]。为进一步分析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16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6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7.62±5.37)岁;病程2.0~5.0年,
平均病程(3.94±0.74)年。试验组男43例,女41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7.60±5.81)岁;病程1.5~5.0年,平均病程(3.90±0.7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并经伦理委员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病相关诊断标准[1]的患者。②四肢活动自如的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④既往有暴力行为史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活动不便的患者。③先天智力缺陷的患者。④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内容。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暴力行为风险评估结果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量表为医院根据相关文献再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自主设计所制,量表内容包括风险因素评估、持续暴力风险评估、预防暴力干预措施3个方面,风险因素评分和持续暴力风险评估评分的总和即为患者的暴力评分,评分范围为0~21分[2]。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充分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性格特征以及有无攻击性行为等,积极与家属沟通,使其可以更加理解并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并根据患者暴力评分落实护理干预措施。②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稳重,并且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对患者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正确处理,不与患者争辩,可以让患者亲密信任的人去说服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③加强用药护理,防止患者吐药藏药,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以帮助控制其精神症状,同时密切留意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做好对症处理以及解释工作等。
④加强已经存在暴力攻击行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行为干预,并做好其安全护理,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对于有暴力先兆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制止以及隔离等措施。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以及说话方式,端正自身态度,以防止患者受刺激发生暴力行为。⑤加强患者冲动早期的护理干预,引导鼓励患者参与到医疗决策中,以降低其对治疗与护理的敌视态度。鼓励患者大胆说出内心顾虑以及不满等,引导其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1.4 观察指标
①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中文版(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Ⅱ)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后的残疾症状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理解交流、社会参与、生活活动、与人相处、四处走动以及自我照料6个维度,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残疾症状越严重。②统计两组患者护理2个月后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包括斗殴、毁物、伤人以及自残等。暴力行为总发生率=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后的WHO-DASⅡ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WHO-DASⅡ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试验组护理后的WHO-DASⅡ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2个月后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比较
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受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对于精神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精神病患者普遍具有攻击性,其可以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对人或者物发生暴力行为,不仅会严重威胁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容易增加各种医疗纠纷[3]。因此,有效预防精神病患者发生突然性暴力行为,无论是对患者的安全保障还是其周围人员的安全保障均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病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可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因此对其采取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很有必要[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WHO-DASⅡ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试验组WHO-DASⅡ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根据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结果对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对其残疾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精神残疾的发生,有利于防止及减少各种暴力行为的发生[5]。
综上所述,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其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残疾症状。
参考文献
[1]陈燕,钟文凯.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126,131.
[2]王成芳.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44-146.
[3]简怡娜.探究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及预警机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4):162-163.
[4]罗志清.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9):156-158.
[5]陸敏.3种暴力风险和攻击量表在精神科临床使用比较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