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柱
(白银市平川职业技术学校,甘肃 白银)
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排球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养成积极奋斗的精神。在当前中职体育排球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本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进行排球课程教学实践策略探索,以期寻求突破。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排球教学活动的开展仍旧遵循固有观念。部分教师并未重视排球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在热身结束后机械性、重复性地开展排球训练。固态化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排球课程中蕴含了诸多课程思政元素,如顽强、合作、坚持、奋斗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关注到这些因素,致使排球教学只停留于表面,未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积极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根本目标,开展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已迫在眉睫[1]。
郎平曾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排球是一项多人合作的竞技性体育项目,对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育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深入挖掘排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排球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女排是如何在低谷阶段凭借顽强不屈的意志精神崛起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民族荣誉感、自豪感,用积极的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灵,能够帮助其在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课程思政的融入也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对其日后发展大有裨益[2]。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也是课程与教学领域实现并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切实将课程思政元素渗入排球教学当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科学、清晰、正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学质量。中职生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自身学习能力较弱且无组织、无纪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渗入,身为教师首先应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着手,理清逻辑思路,在认知、技能、情感、品格、方法五方面均实现优化。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办学定位及专业特色安排目标设计。例如,教师在教授排球基础正面双手垫球内容时,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教学目标
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排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了解排球学习的内涵。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在大体框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课后调研,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知识竞答、团体竞赛等板块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排球运动的意义,通过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交流凝聚力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与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中职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为尽快落实思政元素的渗透,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变革的良性互动来合作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排球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其人生成长道路中具有促进作用。如排球运动中的“进攻与防守”,结合本板块内容,教师可指出其中蕴含的对立统一发展规律,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彼此制约。在比赛的不断推进中,攻防相互促进,矛盾斗争不断升级,在不断突破中演变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排球运动中包含的质变与量变基本原理,学生初始接触排球运动时,进行简单的扣球训练,循序渐进地学习挥臂击球、助跑上步等高难度动作,这何尝不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互变过程呢?教师借助排球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做到知行合一,使其在学习中深化知识、学以致用、感悟成长。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排球学习无非是闲暇时间的娱乐项目,许多学生并未重视这门科目,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懈怠、散漫等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的提升以及思政元素的渗透。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团队式探索挖掘思政资源模式,努力承担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在中职院校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浸润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在其他科目学习中也能够积极进取[3]。
何为女排精神?四十多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从“老一代”“黄金一代”“白银一代”到如今奋战在赛场上的“新生代”,曾经有过“五连冠”的辉煌,也有过时隔二十年才再次站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卧薪尝胆。濒绝境而重生,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教师应充分挖掘女排精神,在排球教学中渗透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在了解我国排球运动发展历程中,建立民族自强、民族自信,向女排姑娘们学习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女排精神内涵的渗透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
课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引导学生自主登录网络平台,观看女排比赛视频,从中感受到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并在课堂中交流观看心得。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本课教学内容课件,学生可在课前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课中——讲解排球基础理论知识时,可利用我国排球运动员事迹进行导入。20世纪80年代,郎平点燃了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信心。若干年后,郎平更是放弃海外高薪,回到故土带领中国姑娘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循序渐进地讲授中,为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使大家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坚定自身学习信念。
课后——对于知识技能掌握较为薄弱,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及时掌握所学知识。课后,教师可为其提供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通过女排精神的渗透,学生能够对排球这项运动有所改观。女排姑娘们身上的攻坚克难、任劳任怨、不抛弃不放弃、团结一心的精神也会不断激励着学生前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在开展排球训练时,只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发球、垫球训练,忽视了排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因素。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挖掘排球运动中的思政元素尤为重要。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适当丰富练习方式,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双人练习、多人练习的方式开展。
双人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将每两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分传球、垫球等基础理论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养成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双人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定期更换,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多人练习——排球是一项多人竞技运动,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多人练习小组,保证组内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围圈进行练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合作练习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在课堂中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比拼竞争,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交流的同时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形成一个更加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其排球技能的不断提升。
目前,在中职排球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链接不够紧密的问题,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良好的运动技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思政元素作为价值导向,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带领大家在班级内开展一场“排球友谊赛”,划分为两个比赛小组。在比赛开始前,教师为学生讲解比赛技术、战术,鼓励学生在赛前进行自我分析,并找准竞赛中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形成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意识及能力。针对大家的自我反馈,教师合理制订战术,形成合理分工、高效配合,将责任感及集体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在比赛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动作技术、配合走位进行细致观察,向大家强调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顽强拼搏的比赛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在比赛中勇于斗争,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取得胜利。比赛结束后,教师切记不可草草了事。而是要针对学生在比赛中的各项表现举办赛后交流大会。针对失败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大家学会正确看待比赛胜负,及时调整心态,明白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并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成不骄、败不馁,比赛过程中必然有领先、落后,正如人生中经历的种种得失都是阶段性的。赛后的及时反馈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升华自身理想与信念,使学生通过比赛收获友谊、健康、自信、力量与朝气。同时,在比赛开展前教师要明确比赛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行为意识,通过遵守规则以小见大,促使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也能够时常反省、规范自身行为,真正发挥了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的最大成效。
总结与评价是强化课程思政的最有效途径,教师与学生双方均能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自我行为。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三个角度出发。
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应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排球理论知识掌握、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教师也可利用生生评价、组内互评的方式。将课堂氛围、精神态度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部分,通过积极且正向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教师的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由学生、家长、教学督导组等人开展,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效果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大会,对课程德育效果的评价以师生评价为参考,针对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因素为指标,结合学期内课堂表现进行持续性的调查评估。
这样的方式能够建立学生、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机制,构筑起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收获感悟,及时更正并完善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建立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教师也能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足,并持续探究加以优化,实现课堂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合作共赢的信念是教师所追求的一致目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
排球课程中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应积极探索,挖掘排球运动的思政内涵,并将其融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目的地强化学生人格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在增强民族自信的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