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三教”改革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以“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为例

2022-02-07 02:27
新课程 2022年44期
关键词:助听器调试电路

陆 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电子技术课程是中职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内容,还需要提高实践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产生,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保证电子技术课程的持续性、创新性,我们迫切需要从“三教”方面尝试一些突破。本文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作为“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围绕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目的,从教师、教材、教法入手进行电子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一、整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发展是“三教”改革的内核。研究发现,职业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电工电子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比例偏低,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尤其是同时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和学校教学经验者甚少,很多教师缺乏“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

所以,借助产教融合的大力发展,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改革,一是应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同时探索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学校教师和企业人才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学校和企业制定激励措施,给予流动人员一定薪酬。二是整合政府、行业、学校、企业资源,建立专业或者产业联盟,加强合作,为教师培养提供更多途径和平台,拓宽教师培养方向,更好地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是可以整合多方教师资源,建立由教师、金牌选手、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结构化的师资团队,为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设计提供师资保障。

二、升级教材,提高教材功能性

电子技术教材编写改革,需结合电工的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企业实际案例及岗位技能要求。一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培养有思想、有情操的学生,梳理出电子技术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导向的目标,形成完整的思政体系。二是要对接电工电子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体现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处理好当前岗位需求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注重产教融合,将企业项目转化为学习资源,把生活实用电路转化为教学项目,校企共同推进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三是要在传统基础上革新,可以采用“纸质教材+二维码平台+学习平台”,形成线上资源与线下教材密切配合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体系。针对教材中用文字描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技能点,开发“二维码”碎片化教学资源,将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融入教材,以精炼的视频、仿真、动画等碎片化资源为主,着重破解教学中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传统教学难以展示的一些工作过程。

三、激活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法改革,核心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企业真实项目和体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广泛采用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笔者将电子技术从生活需求出发整改成行业发展、老人需求、儿童身心、居民生活、自我成长五个模块,整合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简易电子琴的制作与调试等八个项目,以任务驱动的模式,以“三课”教学模式,探索电子技术教学设计。

本文以其中一个项目“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为例重点展开设计研究。以“简易助听器”的学习探索为主线进行项目学习,以“小步子”教学法引导学生剖析原理,掌握学习方法为内容亮点;借助Mulitsim仿真软件、学习通学习软件等信息化工具和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团队,构建了“知识原理探析第一课堂+实践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线上学习巩固第三课堂”的课程教学实践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创造“校企实习车间—培训车间—实训车间—校企实习车间”循环流水学习车间环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电路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下面将从教学整体分析、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实施成效、教学特色与创新四方面探究项目“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整体分析

1.融入生活教育,重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就以关爱有听力障碍老人的需求为主题,引导学生为爱传声,助听世界,围绕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展开教学,共分16课时完成。教学过程以解决助听器电路的实际问题为主线重新梳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2.分类调研,明晰学生学情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中职通信专业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通过访谈、在线问卷等方式调研分析,我们比较具体地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学生从初中开始已经接触电路的知识,在职业体验中对趣味小电路功能探究有极大的兴趣;但整体来说,学生对电路的分析缺乏方法,部分学生对电路学习有畏惧心理。

表1 学情调研结果及相应措施

3.对标岗证,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结合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技能标准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岗位通用能力:(1)能识别与检测常见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检测工);(2)能用常用软件完成电路仿真实验(电子产品装配工);(3)具备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检验能力(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工)。

职业技能标准:(1)能进行基本放大电路的测量、调试和维修(电工初级工);(2)能对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电工中级工);(3)能分析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应用电子电路的功能、用途(电工高级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读和绘制共射和共集放大电路,了解主要元件的作用;(2)理解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含义,能分析放大电路;(3)掌握各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能正确应用放大电路;(4)掌握简易助听器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方法,能正确排除故障。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电路的分析方法;(2)通过Multisim仿真、实物测试等,提升识读、分析和应用电路的能力;(3)通过岗位模拟,提高焊接技能掌握电路调试方法以及操作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关爱老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专业探索精神,启发创新思维;(3)体验企业文化和规范,培养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

4.以学定教,制定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情感升华,涵养企业文化

学生在养老院志愿服务,产生要制作助听器帮助老人的意愿;在独立电路学习中,创设电路医生探究情境,构建工程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依托学校合作企业、电子工作室,岗位模拟企业情境,感受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电路制作成功后,再回到养老院生活情境中,将助听器赠送给有需要的人,让知识与技能学有所用。

(2)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建构认知路径

课堂以学生自己生活发现和电路调试中的现象为起点,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Multisim仿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建构探究型课堂认知路径,不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精准定位,小步子教学落实任务实施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习任务有机分解,由易到难,运用小步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落实任务的实施,在小目标的成功体验中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实施流程

1.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单元教学以简易助听器电路的优化过程为主线:“认识助听器→稳定Q点→提高带负载能力→扩大放大能力→优化性能→制作助听器→调试助听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电路的识读、分析和应用能力。

2.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发展,坚持学用贯通,促进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能力。教学过程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的资源整合和系统化学习,进行“五环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这既顺应碎片化学习时代的要求,也为特殊时期的线上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1)课前:线上平台启思,激发动力促学

思:依托教学平台,通过回看已学电路的制作和测试视频,发现测试中的问题,思索现象的本质;通过课前测试,在温习旧知中思考现象原因;通过微课、引导文、交流讨论等进行预习,带着对方案的思考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

(2)课中:线上线下结合,理实一体生智

设:结合生活实际及电路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和“电路医生”引导、企业生产线岗位模拟等探究情境。

探:课堂探究学习中,任务有效分解,小步子教学,“二维码”碎片资源辅助,以“合作探究→分享经验→闯关助学”形成循环实施,逐步达成子任务学习目标。

任务一,由教师“带着学”。从“识放大器→识电路组成→识Q点”三个层面对电路进行初步认识,从“动态分析→原理剖析→失真辨析”三个层面对电路进一步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任务二、三、四,由学生“合作学”。借助仿真、实物测试、专家访谈等手段,在“电路医生”的引导下完成“原因→方案→原理”三个层次的探究学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重点培养电路分析能力。

任务五和六,由学生“自主学”。借助交互式软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中小步子教学答疑解惑。如正负反馈的判别中,将整个判别过程分解为“明→找→判”三步;然后通过三个问题引领,分三步运用瞬时极性法,小组合作探究,寻找规律,最终形成“概念—方法—案例”的自学思路,逐步实现分析、判断、归纳、迁移、实施等能力的培养。依托企业生产车间,模拟企业岗位分配任务,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增强了对电路的应用能力,获得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

评:评价结合总结进行。学生利用MindMaster软件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课堂知识主线,关注课堂中的智慧生成。学习成效从线上基础能力和线下拓展能力两个维度加以评价。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视频观看、课堂互动和闯关助学等方面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速度和效果,形成线上基础能力评价。课后,教师、教练、企业师傅实时评价,形成线下拓展能力评价。

(3)课后:课内课外延伸,运用智慧练技

拓: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拓展:知识整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明确重点;知识拓展协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知识应用和创新意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实施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知识内化率

学生在情境探究过程中产生兴趣、动力,课后走进工作室、合作企业,100%参与了电路的制作和调试,促成了兴趣链条式滋生,在课前测试、调查问卷、课堂问答、闯关测试、拓展训练环节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2.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教师团队申报关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实用型专利,不断完善助听器功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得江苏省多个奖项,同时检测能力、焊接水平、调试能力、仿真软件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提升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电路制作和调试成功后,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走进养老院,将助听器赠送给有需要的老人体验使用,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和赞扬。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1.小步子教学,碎片化资源,促使共同发展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本单元实施小步子教学,将每个任务分解成三个子任务,由易及难,逐层深入,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小步子教学引导下获取成功学习的体验,“二维码”碎片化资源辅助,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问题导向,五环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问题导向式的课堂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串接各个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路径进行学习。课程学习采用“思—设—探—评—拓”五环教学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为爱助听,弘扬美德,确立职业梦想

“为爱传声、助听世界”,项目设置以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为核心,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健康使用耳机,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渗透入课程教育中。电路制作与调试在企业生产线上完成,学习企业的职业规范,践行工学交替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文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作为“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围绕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目的,将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有机结合,研究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了“内容综合、面向工程、紧跟时代、激发创新”的特征,促进了电子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以期建设依托“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教育、产教融合理念等融于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优质课程。

猜你喜欢
助听器调试电路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电路的保护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