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波
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毋庸置疑,那些童年看过的电影和读过的书,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永久保存的美好记忆。
最近,读了儿童阅读研究者李一慢老师所著《影响孩子一生的周末电影院》一书,颇为感慨,书中聊到的儿童观影乐趣和感受,一下子唤起我记忆深处童年时代看电影的欢乐时光。
回忆我的童年生活,最快乐的事儿不外乎三件:一是看电影,二是看“小人书”,三是和小朋友在田埂地头自由地玩耍。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没有电视,电影也要等很长时间才会偶尔有放映队到村里露天操场放映一次。因此,每到放电影的日子,孩子们就会像过节一样,早早搬着小板凳去占位子。有时候邻村晚上放映电影,小伙伴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跟在大人后边,步行三五公里的距离去追着看,大家来回路上说说笑笑,好不快活。
作为孩子,当时最为期待的,是放映“正片”前“加演”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九色鹿》《小马过河》《没头脑和不高兴》《大闹天宫》《渔童》……这些大多片长只有十多分钟的动画片虽然经常重复播放,但是每次观看都让我们兴奋不已。那些或水墨写意,或剪纸风格的动画片,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美的种子。
后来上了小学,才发现原来好多动画片还有文字故事,当我们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那些动画片中的形象马上跃然纸上,让读书立刻变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让我们很多小朋友喜欢上读书的,还有那些当时流行的“小人书”。“小人书”又称连环画,因为人们认为连环画是专门给小孩子看的书,所以通常称其为“小人书”。在那个年代,如果谁买了一本“小人书”,马上成了每个小朋友都想巴结的对象,因为大家都希望借过来先睹为快。后来,学校也购置了一批“小人书”,于是每当放学后,同学们都争相借阅,那些因为“小人书”数量有限没能排队借到又不甘心空手而归的孩子,就跟在借到书的小朋友屁股后边,以求看上一眼,那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
《鸡毛信》《小兵张嘎》都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人书”。记得《鸡毛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海娃被日本鬼子抓住了,被迫跟着鬼子在山里转,直等到晚上露宿,鬼子们在深夜睡着了,海娃才蹑手蹑脚地迈过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睡觉的鬼子,悄悄来到院子里找那封鸡毛信……读书的时候,自己的一颗心跟着海娃一起都悬到了嗓子眼!哎呀,要是鬼子突然惊醒了,海娃可怎么办?
李一慢老师说,好的电影和好的书籍一样,能给人一生的滋养。对我来说,如果说那些童年读的书曾给我带来宁静的心态和幽远的想象,看过的电影则让我感受到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童年看的书和电影虽然数量有限,但是不管是《地道战》《鸡毛信》这样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和故事,还是《猴子捞月》《大闹天宫》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动画片,都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发出自己无限的遐想。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斗志昂扬的革命故事和惩恶扬善的民间传说,早就悄悄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成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李一慢老师在他的著作中还谈到,他们夫妇俩平日里每天都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到周末还会全家人共同欣赏一部适合孩子的电影,两个孩子就在和父母共读共赏中,形成了独特的家庭语言、情感密码和价值观。
如今,看电影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不仅可以随时走进遍布大街小巷的电影院享受一场视觉盛宴,还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电脑、电视或手机观看一部电影。然而很遗憾的是,很多年轻父母却很少花时间在家里陪孩子看电影,更别说带孩子走进电影院了。大多数的父母经常是给孩子打开电视,或者干脆把手机扔给孩子,任由他们自己去看那些故事性、艺术性都很差的卡通片。然而,孩子们长期看这些低劣的卡通片,就如同长期吃汉堡包类快餐一样,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绘本可以看作是升级版的“小人书”,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但是,虽然绘本早已成为一个基本普及的读物,但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幼儿园仍然很少见,很多家长仍然认为绘本字数太少,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不知道让孩子过早进行拼音写字的危害,更不知道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让孩子拥有闲暇时光的重要成长价值,总是试图用培训班填满孩子的业余生活,过早地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时光,无形中使得很多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
孩子们童年看过的电影和读过的书,往往能够影响他们一辈子,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善良、真诚和美好,也能让他们认识残暴、虚伪和丑恶,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还能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是,孩子们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科学指导。不管是读书还是看电影,都需要遵循美国教育家克拉生先生所提出的“自由自愿地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原则,多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指导、陪伴孩子阅读或观看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的好书、好电影,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读书、观影、听音乐,当然还有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而听故事、欣赏音乐、探索世界,这些都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看电影,让好书、好电影浸润孩子五光十色的美好童年,引导他们过一种健康、幸福而高雅的精神生活,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