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彼此的光,更是孩子们的光

2022-02-07 10:51教师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总会梦想学校

教师:

张家口尚义县满井镇中心小学

杨建帅 谢亚男

在张家口尚义县东部与张北县接壤的边界上,有一个偏远而又人烟稀少的小山村——狐子窝村。在村子的西头,有几排年代久远的小平房,殷红的砖瓦,淡绿的墙面,破旧中却透着勃勃生机,那是方圆几里内唯一的一所小学——尚义县满井镇中心小学。

每天清晨,起床铃声总会准时响起,孩子们成群结伴地走出宿舍,天真烂漫的欢笑声就打破了这里清晨独有的宁静。校园里,除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还有一群一样可爱的人,这群可爱的人里,有这样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他们守望相助,成为照亮彼此生命的微光,更成为点亮孩子们人生梦想的希望之光。

——题记

渴望

谢亚男,1991年生,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人,在县城读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伴随着这座小县城的发展她也在成长。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衡水市武邑中学,2016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

最初,我渴望留在北京。

曾经梦想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我,在高考那年毅然决然地只身来到北京,开启了艺考之路,那一年我19岁。因为对当时梦想的坚定,在艰辛的艺考之路上我从未放弃,那时的自己,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太想留在北京这座大城市,太想在这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地考到北京的设计类院校,读书、毕业、工作,离自己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近。

之后,我渴望离开乡村。

但是,天不遂人愿,由于高强度的工作,我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损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折磨,让我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城市与工作,转而回家休养身体。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家里人不再希望我一个人北漂在外,在妈妈的劝导与期望下,我选择留在家乡,报考特岗教师。

还记得上岗的第一天,父母送我到学校——尚义县三工地镇中心小学,拎着大包小包的我们一进宿舍,瞬时都傻了眼——两张学生用剩了的破旧不堪的课桌,桌面上有数不清的凹陷的小洞和密密麻麻的划痕;两张由上下铺割锯开来的小床,床脚的高度不一,床板的一角由于受了潮气还高高翘起;一个相比起来还算新的木头凳子静静地放置在角落里……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一时间都没有缓过神来,父亲先开了口:“闺女,我们回家吧,明年直接考市里学校的直招,条件会好很多……”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真的想要离开这里。

最终,我渴望着他们的渴望。

之后,在母亲的劝说下,我决定先留下来试试。第一天上班的我,就深深地感动于这里孩子们的淳朴与善良。走在校园里,小姑娘羞涩而腼腆,远远地就会鞠躬问好,小男孩儿们眼中闪动着欣喜,会调皮地问上一句“老师,您是我们的新老师吗”,不一会儿,这个消息似乎就传开了,孩子们都跑到办公室,围聚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孩子们的热情,就像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让我觉得“这里真的很不错”。

慢慢地,我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于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泥土芬芳、宁静悠然和每一张天真的面孔。我会给他们分享山外广阔而美好的世界,讲讲我亲眼所看到的故宫、天安门和万里长城。每当这时,我会发现他们眼中闪耀着的光芒,那应该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吧,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总是会深深地撞击着我的胸口,让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慢慢地,我开始渴望着他们的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迈开走出山区的第一步。

坚守

杨建帅,1989年生,张家口市阳原县五马坊村人,2012年毕业于张家口教育学院,同年9月加入到特岗教师的行列,任教于尚义县满井镇中心小学,坚守至今。

2012年秋,那是我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一个偏远而又人烟稀少的小山村。依稀记得,校长从县城接我回学校时的一路颠簸与泥泞,我饶有兴致地透过车窗,拍下路边的一棵棵树、一块块农田以及那蓝得透亮的天空……这些照片直到现在都还静静地躺在我的手机相册里,舍不得删掉,因为这些照片见证了我23岁那年最勇敢的决定,也成为了我梦想的起点!

十年之间,不是没有想过要离开。

那是2012年的冬天,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紧接着便是暴风卷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顷刻之间,整个村庄变成了白茫茫一片。由于天气恶劣,暖气和水管都被冻崩了,电也是忽有忽无,出于安全考虑,整个学校都放假了。我们躲在宿舍里,用棉被裹着取暖;囤积在宿舍的干粮也渐渐消耗殆尽。而此时,几尺之高的大雪已然阻挡了我们出行的路,我们只能用一些手边极其简陋的工具刨出一条路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些余粮,共渡难关。当时的我,就只有一个念头,如果雪停了出去了,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大雪就这样肆虐了将近一个月,转眼临近寒假,我们却无法回家。某天清晨,我照例推开门查看外边的情况,远远地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寒风中艰难地朝我走来。或是因为风太大,或是因为路太滑,小小的身躯打着趔趄,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我赶紧迎上去,竟是班里平日里那个最腼腆、最不善言辞的男孩儿。“杨老师,雪太大,我妈妈和我担心你困在宿舍没什么东西吃,刚蒸了馒头给你送过来,我一路紧赶着过来却还是凉了……”他害羞地挠了挠头,在寒风中红了脸。我别过脸去,一边帮他拍打身上的积雪,一边数落着:“这么冷的天,过来干嘛?摔倒了怎么办?”但是在转头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恍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拿得起却放不下的工作,纵然再艰难,你都舍不得离开这里那些可爱的人们。正是因为这份不舍,让我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之间,也不是没有机会能够离开。

好多次,县里选调农村优秀教师到县城学校,领导总会找我谈话,但我好像一次都没有犹豫过,总会笑笑说:“我还想留在学校再做些什么。”

具体是做点什么呢?可能是多讲一节课,也可能是多修一个灯泡,还可能是多扫一次积雪……在这里待久了,你会觉得你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在这个男劳动力极其稀少的地方,每个男老师都必须要身兼数职,老师、心理辅导师、水电工人、锅炉工、清洁工,每一次,学校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大家总会说:“有事找小杨!”久而久之,自己倒觉得自己足够地被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更加不舍得离开。

当然,更多的幸福感与被需要感都还是来自于学生。

2016年,一个我曾经带了四年的学生,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噩耗让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我深知这一家人的艰辛不易,我一边打电话宽慰孩子的父亲,一边开始组织募捐、筹集善款,来帮助这一家人解决燃眉之急。

某天下午,刚从县里慈善部门赶回来准备上课的我,一进办公室,竟看到那个弱小的身躯静静地坐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他冲着我笑了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赶紧跑过去询问情况,他却静静地说:“老师,我没什么大事儿,在北京治疗太费钱了,我爸爸之前攒下的供哥哥读高三的钱两三天就花完了,所以我打算回来看病,村里的刘医生看病可神了……”孩子的一席话,让整个办公室都陷入了沉寂,凝重的空气中隐约听到了微弱的抽泣声,却只有他笑得一如既往的灿烂!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你的职责远远不止于教书育人,你更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来支撑起那个隐藏在坚强笑容背后的脆弱的心灵。

在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总是会比其他同龄的孩子们更加懂事,却懂事得让人心疼。我很想要一直留在这里,陪伴着每一个需要我的孩子,呵护他们心中每一个小小的、美好的梦想!

同行

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对的人总能不期而遇!

在我上岗的第一年,在领导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我的“杨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还异常清晰,当时在场的同事、领导,对他都是清一色的好评——善良,细心,上进,脾气好。但好像这些都没有吸引我,唯一吸引我的就是他工作的地方,与我所在的学校相距46公里远的“狐子窝”,那里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里是他坚守十年的地方。后来再聊起这件事,我们都会不禁感叹缘分的奇妙。

上岗第一年的艰辛,有了他的陪伴和引导,好像也轻松、愉悦了许多。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总会习惯性地先打电话给他,他也总会耐心地安慰我,还会时不时地给予我鼓励和教导:“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如果这样做,应该会更好!”经过他的点拨,所有的问题好像都会迎刃而解。共同的梦想和小小的崇拜与依赖,让我们很快走到一起。

刚在一起的第二年,疫情肆虐,学校停摆,我们都只能转为线上教学。原本就分属不同乡镇小学的我们,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见面,在疫情之下更是只能相隔两地。他常常会半开玩笑地说“我都快要忘记你的样子了”,然后默默地转过头去。热恋中的情侣都会这样吧,会有无尽的想念,但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份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期盼着疫情结束,重归岗位。但好像千盼万盼迎来开学那一天的我们,又只是匆匆见了一面,便又各自奔赴到自己的岗位上。

2021年夏天,我们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局里为了照顾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意将我们调到同一所小学,也因如此,我们有了更多彼此陪伴、携手同行的机会。我们相约,一起进行一个难忘的蜜月旅行,但却都因为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了,我笑言:“彼此陪伴,不是最好的蜜月旅行吗?”我们应该有这样不约而同的默契、理解和包容,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职业,共同的身份,共同的理想。

上个学期,因工作需要,我们搭伴共同带一个班,我教语文,他教数学。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父亲以牧羊为生,而孩子跟随父亲生活。爸爸带孩子,有吃有穿,但总归不够细腻,他黝黑的小手、长长的指甲,娇小的身躯被大大的破旧的棉袄包裹着,因为外套太长,走路总会有些许摇晃;脚上的鞋子好像总是或大或小,跑操的时候不是会跑丢一只鞋子,就是会被鞋子卡破脚趾;但是孩子的眼神里有着超乎年龄的坚毅和勇敢。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总是会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孩子缺失的那份母爱。我会给孩子擦一擦黝黑的小手,洗一洗弄脏的衣服;他会耐心地陪孩子做一个游戏,读一篇绘本故事;我们还会在他表现好的时候,送给他一双合脚的鞋子……同事们总会开玩笑地说:“你们真是像极了一家三口。”平心而论,我们真的是把他当作了我们自己的孩子,而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我们的孩子。

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总是平淡而又美好。工作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讨论教育教学方法,一起讨论如何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起家访,和家长深入地沟通;课下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看朝霞夕阳,一起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一起到山上摘野菜、采蘑菇;这样的生活,倒是别有一番乐趣。

在一起的日子,再苦也开始变得很甜,我们的青春里有爱情最美的模样——情深意切,岁月静好;我们的爱情里更装着最美的青春——共度风雨,携手同行。我们守望相助,成为照亮彼此生命的微光,更成为点亮孩子们人生梦想的希望之光。

传承

一份美好的事业,有一群又一群可爱的人的坚守和传承,是最值得庆幸和开心的事情。而我们又是何其有幸,正在和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坚守,一起进步……

校园里不时会传来孩童咿咿呀呀的叫声与笑声,刚生完二胎的冯老师带着妈妈和孩子一起回到学校,她是自己宝贝的妈妈,更是学校十九名学生的“妈妈”。

夜色如水,夜空里还闪动着点点星光。办公室里,对面视频里的孩子着急得哭了起来:“妈妈,这道题我还不会做,可是已经很晚了……”而这边刘老师正一边在纸上演算着,一边悉心安慰自己的女儿:“对不起,妈妈今天太忙了,妈妈马上就教你。”

每到饭点,总有一个瘦高的身影来回穿梭于校园之中,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王管”。因为学校老师短缺,他除了要负责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外,还要管理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而他却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男孩儿。

梦想的力量总是会让人忘却苦难,而这群可爱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播撒于这一片热土,坚守乡村数十载,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很幸运的是,我们都是其中之一,也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其中之一。

猜你喜欢
总会梦想学校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陈埭镇同乡总会
梦想
画与话
梦想
学校推介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