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卫
金乡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济宁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及边界,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因为事业单位具有公益属性,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获取其他渠道资金的能力有限,甚至很多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承担额外成本。财政资金成为很多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利用好财政资金不仅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到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诸多的预算管理工具中,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预算绩效是指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过程中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算绩效管理之所以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兼具激励与监督的双重作用。就监督机制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进行比较系统的监督。就激励机制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成果较好的事业单位,可以在下一阶段的预算资金安排过程中予以倾斜,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虽然预算绩效管理存在很多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预算绩效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监督不严等问题,导致部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甚至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会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将阐述以下内容:第一,分析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第二,分析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第三,对于本文的核心思想与关键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途径分析,将会考虑到具体措施的可行性问题,而不会单纯地基于理论进行分析。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预算绩效管理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具有动态性等方面的优势,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激励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预算绩效管理是维护好事业单位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公示工作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可以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如果事业单位因财政资金使用不善,导致负面信息被披露,会严重损害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将会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财政资金使用是社会公众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预算绩效管理是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预防财政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而维护好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
再次,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抓手。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内部控制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保证资金资产安全,对于财政资金更是如此。事业单位要想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必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流向及使用过程的管控,也才能够为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保障。在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最后,预算绩效管理是防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如果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甚至出现资金浪费,会造成事业单位现金流量发生波动,诱发财务风险,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而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规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的稳定,从而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会给事业单位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对此,下文将主要围绕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事业单位要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从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了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所有业务、所有岗位,因此,全体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参与,了解和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流程,和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有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才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事后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与评价,而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动态监督,从而及时发现财政资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动态监督,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和信息技术。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动态监督。部分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成为影响预算绩效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引入大数据技术,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人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而且准确性和及时性无法保证,而大数据技术可以自动收集海量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样本并进行分类存储,从而为随时调取预算管理信息提供了便利。
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连接各个部门的数据端口,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分享。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识别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另外,大数据平台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决策流程,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管理层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关注财政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这种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除了基本的监督手段之外,激励手段同样是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与监督手段不同,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并不是贯穿于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而是集中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过程。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各部门和各项业务进行考核。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较高的部门或项目进行奖励,并适度拉开各部门的绩效薪酬差距,从而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出适度竞争的工作氛围,有效激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工作,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此,事业单位管理层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既可以是奖金等物质激励,也可以是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绩效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只有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才能发挥显著的激励作用,否则难以服众,甚至会造成新的矛盾。为了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合理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以定量指标为主,同时兼顾定性指标。因为定性指标过多,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评价内容都可以选用定量指标,很多评价内容难以量化,需要选用定性指标进行描述。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量化指标,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了补充和完善相关评价内容,还可以选用财政资金带来的营业收入、财政资金的使用成本等指标,从而不断完善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另外,积极运用定性指标,相互结合,就可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科学性。
其次,邀请外部专家参与预算绩效评价。因为外部专家的意见兼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对预算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另外,事业单位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帮助设计某些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以及测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量化指标,从而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只有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才能提升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对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要想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指标体系。通过激励指标,将事业单位的部门利益、员工利益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各部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而言,激励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了完善这个核心指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中最基本的是财政资金的收益率和成本率,即从收益和成本两个基本维度来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针对财政资金的收益率,可以通过营业收入与财政资金总额的比值进行测算;而财政资金的成本率,可以通过经营成本与财政资金总额的比值进行测算。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指标来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具体业务过程中不断探索。
此外,还需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应该和部门绩效、个人绩效挂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提升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绩效评价结果应该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优先安排绩效较好的项目,适当压缩绩效较差的项目,有效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力,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提升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规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利于维护好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
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督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引入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