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晗,刘欣蕾,丁静孜,黄佳瑜,马 颖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宿迁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紧跟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求,早在2019年就召开了“助力绿色发展,融创美好未来”的绿色金融政银企座谈会;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之后,亦于2021年制定出台《宿迁市金融助力绿色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绿色宿迁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宿迁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工行宿迁分行、宿迁市两级法院等相继献出锦囊妙计,发挥实干作用,共探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助力宿迁实现“双碳”目标。
经调研发现,宿迁市部分市民对绿色金融的认识比较模糊,包括在校大学生对绿色金融的了解也较少,约31.82%的大学生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是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大多对绿色金融停留在知道但理解不深刻且极少关注的状态,甚至不明白金融为何与环境有关,更遑论对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宿迁市“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绿色金融的宣传主要通过新闻、报刊等途径,对此不关注的人很难理解创新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真谛。对于江苏欠发达地区宿迁而言,绿色金融发展有待进一步升温加速。尽管宿迁绿色金融发展程度不深,但宿迁市金融业一直践行绿色金融,2021年出台《宿迁市金融助力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市人行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重新调整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评估环境风险、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抓住“苏碳融”绿色金融产品试点的政策契机,因地制宜做好谋篇布局;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紧跟总行步伐,以“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为目标,设立绿色金融专营团队,并通过考核监督,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助力绿色发展;工行宿迁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实行各支行对接走访以了解情况,丰富产品以提供精准支持,为宿迁市绿色金融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面对全国境内如火如荼的助力碳中和行动,人行宿迁市中心支行在应央行要求和纵观全局、权衡利弊之下,于2021年组织编印了《宿迁市银行机构绿色金融产品汇编》,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帮助企业了解绿色金融知识,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以望解决绿色金融融资困难问题,从而投资开拓绿色领域,助力宿迁市低碳生产,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如中国银保监会宿迁监管分局、南京银行宿迁分行积极融资远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对合金塑料建筑模板、新型建筑木方等新型绿色环保建材的信贷支持力度,为绿色建材产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事实上,在政府调控下,多数大型企业早已具有环保担当意识,为促进绿色投资贡献自身力量。
绿洽十年,通过绿色产业洽谈会暨中国宿迁投资环境说明会,宿迁市开放合作、锐意进取,极大地促进了本市绿色产业增长和生态经济发展。宿迁联盛集团、格力电器、洋河股份等60家企业荣获“绿洽十年投资宿迁”优秀企业称号,它们通过绿色融资为宿迁市低碳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据宿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宿迁市全年PM2.5为45 μg/m3,较上年改善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3.2%,较上年改善10.2个百分点。全省公布的《2020年江苏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宿迁市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6.4%,位列全省第一。这与宿迁市良心企业助力低碳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责任担当是息息相关的。2021年6月,恒逸石化子公司宿迁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10万 t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以低碳化方式促进宿迁市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发展。同时,曾被标签为重污染的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宿迁科思化学有限公司、江苏韩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宿迁中玻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宿迁南钢金鑫轧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等,亦能以环境利益为先,注重低碳发展,从涉气工业中脱颖而出,被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认定为市“绿色标杆”示范企业,成为助力“双碳”目标的一分子。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的绿色金融早已延伸到债券、保险、基金和碳金融等方面,而宿迁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譬如,绿色债券在国内已发展五余年,而宿迁市该市场刚起步,亟须拓宽绿色金融指标范围。尽管2018年以来,工行宿迁分行、南京银行宿迁分行、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等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投放,大力支持绿色项目,为低碳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但金融机构未能发挥合力作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市大型企业积极践行绿色金融、促进绿色融资和碳减排,但也不乏部分民营企业对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自身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为了降低成本,在经营过程中会排放污水、重金属和废气,将社会责任抛之脑后,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阻力。另外,绿色制造、环保治污和新能源等行业在内的绿色行业都需要依靠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而这些企业自身能力和资金有限,加之社会投放的激励资本稀缺,为规避自身风险,不敢加入绿色低碳发展。
宿迁市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单一,以信贷为主,且规模较小,绿色信贷占贷款余额不足12.88%,而其他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如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的产品尚未普及。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对绿色资本的有效运作,宿迁市部分金融机构未做出具体投资绿色项目的方案,即使是已经投资实施绿色项目的企业,相关金融机构对其设置的管理目标模糊,规划跟进不及时,推进相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较弱。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绿色低碳发展,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绿色低碳项目的促成。从融资角度看,绿色技术企业大多是轻资产的中小民营企业,保险覆盖弱、难以抵押融资;绿色低碳项目涉及公共环节及利益方较多,从节能环保到清洁能源,再到绿色产业,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且收益率偏低,筹资融资困难,极有可能导致资金断链。从投资角度看,个人投资者对社会责任投资了解有限,近70%的调查对象不了解社会责任投资,宿迁市内证券机构和企业也并未开展 ESG 投资实践。所以,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碳中和,融资问题任重道远。
由于绿色金融统计标准不统一,与碳中和目标不完全匹配,给绿色金融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扰。目前,宿迁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愿低,而政府对于信息披露的政策表述多以“建议”展开,尚未出台 “强制性”披露条款。即使已经有披露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他们对披露的各项内容、结构、格式上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造成整份报告披露作用较小,金融机构难以采集和评估企业及项目是否具有低碳发展的潜能,难以作出科学理性的绿色投融资决策,更难以带动宿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对于缺乏低碳发展意识的企业,宿迁市金融机构可与保险公司沟通,推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项目,也可借鉴江西中行的处理办法,创新推出以污水处理收费权、垃圾处理收费权等生态治理类信贷产品,强制他们提高环保意识,分担碳达峰、碳中和压力。而对于绿色转型风险较大的产业,金融业可评估风险后随机应变,降低环保项目的贷款门槛,通过绿色债券、提供绿色贷款贴息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社会资本,促进高效低碳化开发与利用,缓解碳中和压力。
宿迁市金融机构可通过培育和选拔专业人才,组建专门负责绿色金融的职能机构,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自主决策能力,并向各大支行进行绿色金融知识讲解,提升员工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认知水平,将“双碳”目标贯彻到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中。政府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优惠政策,以综合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为试点,如工商银行宿迁分行,将绿色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的范围,进而带动其他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利用筹集的资金来支持相关节能减排项目的推动和环保业的发展。另外,金融机构要针对相关客户展开事后监管,改善方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畅通绿色金融业务办理渠道,量体裁衣,按客户需求和行业特点推出绿色基金、绿色ABS、绿色PPP等产品,实现企业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再生产链条的绿色化程度。
在负债业务方面,金融机构可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将企业和居民的闲置资金集合成绿色资本以促进绿色融资。在投资业务方面,绿色金融可通过ESG投资理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绩效和环保理念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择优而取,支持绿色产业的创新。在贷款业务方面,绿色金融机构通过对绿色项目的选择形成资金引导机制,将资金逐步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引导到节能环保、能效较高的绿色产业,并利用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对有一定转型能力但却缺乏责任心的“两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采取停贷限贷等措施,迫使其逐步向高技术低污染产业转型,通过引导社会资本从“两高”企业转移到绿色产业以助力宿迁市“双碳”目标的实现。
宿迁市金融行业实施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建立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合理规划“双碳”目标的实现途径。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政策,要求环境保护部门所圈定的重点排污单位披露有关环境信息,对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则实行“遵守或解释”政策。其中共享信息包括市政府环境保护条例和绿色金融政策,宿迁市企业碳排放信息、金融机构信贷信息、企业贷后行为信息等。通过绿色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能优化投融资决策,对企业进行合理的长远规划,更好地助力宿迁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促进宿迁市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保质量急剧下降的问题。“双碳”目标的确立不仅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促成宿迁市低碳高效发展的转型契机。金融机构在宿迁市政府的指导下,不断健全治理机制,自上而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利用资金杠杆的功能对绿色资本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流向低碳发展的项目,积极承担起碳减排作用。尽管此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也不可急于求成,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既定方针和原则要求,并结合宿迁市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碳减排要求稳步前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