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作君,于海庆
(1.赤峰市红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内蒙古格林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4099)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就是企业。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处于良好状态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国民经济科学、健康、持续的繁荣发展。同时,社会市场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的服务对象。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这些基本原则最积极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定制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然就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迭代。因此,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之间彼此的竞争就会发生改变,而改变就会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些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特色企业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会优化社会主导产业结构,同时还能影响和改变社会产业系统的动态结构。
企业的另一个社会责任就是解决社会劳动力,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然需求。由于近年来国际和国内两种市场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失业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失业、下岗、待业、再就业等重大的压力。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为了保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国家通过适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一系列普惠政策,以此来缓解大量的失业问题和一些社会稳定隐患问题。
几十年来,内蒙古通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全部国有小企业“放开搞活”,使国有企业适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为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大力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内蒙古抢抓历史机遇,冲破层层束缚,为打开全区创新的崭新局面打下了牢固的“地基”,牢牢抓紧“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发展机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实施“科技兴蒙”战略,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 514.2亿元,超过贵州省,位列全国第21位;名义增速达到18.17%,在全国位列第2位;名义增量更是高达3 154.4亿元,这一增量更是高于经济总量更高的重庆、辽宁、云南和广西等四省区市。在全自治区经济增速的亮眼表现下,自治区下辖的各盟市表现更加出色,12个盟市中共有10个盟市GDP名义增速超过10%[1]。内蒙古逐步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局面,集中体现了“小政府、大企业”的创新思路。政府为壮大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惜力,不畏难,着力打造以若干龙头创新企业为引领,以遍地开花的中小创新企业为基础的蓬勃发展的创新企业群,在空间维度上点线面全面兼顾,在时间维度上轻重缓急分明有序。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稳定恢复,内蒙古工业生产需求持续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2021年7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企业单位数有3 03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4个,位列全国第25名。
截至2021年7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35 37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 726.3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企业总资产排全国第16位;截至2021年7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企业负债为20 352.1亿元,占资产比重的57.53%,所有者权益为15 025.5亿元,占资产比重的42.47%。
截至2021年7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 6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 028.5亿元,同比增长17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84.5%;两年平均增长35.8%,保持较快增长[2]。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如果人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那将会给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正面效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多数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是高层次人才难引进,普通员工招工难,甚至有些企业面临着天天招工、天天缺人的状态。
一方面,因为国际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贸易摩擦等经济大环境因素,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同时企业利润严重压缩,而银行则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抗风险程度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贷款往往难以追加;另一方面,因为一部分过剩产能、落后生产力面临市场出清,不符合银行信贷投向的趋势和原则。与此同时,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大型企业也出现资金周转减速的情况,延长了占用交易链上小微企业货款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而目前很多企业不愿意创新,一方面由于企业本身创新基础较弱,另一方面因为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使得企业“不敢”“不愿”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制度化逐渐向数字模块化转变。腾讯会议、钉钉打卡、企业微信、阿里钉钉等已不再陌生。简明、精确、快速的数字模块化管理程序代替了传统的制度化。然而这些现代化的办公方式对一些企业来说却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好转变的准备。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活动。但是仍有很多企业不知道、不了解、找不到、看不懂一系列惠企政策,没能享受上国家给的红利。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目前内蒙古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实践,应从以下方面提升内蒙古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①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只有体制机制灵活开放,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②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依托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的“草原英才”“鸿雁计划”的成功引才政策,继续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引领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③开展重大推荐活动。凭借大型活动的优势,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形成品牌效应,为各类人才营造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环境。④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借助创新载体聚集人才,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工程,为创新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磁场”,依托项目和产业培养、锻炼人才。
在注册资格、资金缴纳等方面降低创新企业的审批难度、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创业门槛。建立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和以企业为主体、区域共用的各类研发服务平台,有效分担创新创业风险。逐步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担保融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等举措。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强化主体之间的协同性,构建适合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的对接转化机制和联合攻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共同提升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为“设定目标—预估风险—实施计划”,并创建一个有效的内部环境智慧治理体系。研究内容分为分析层面和实施层面两个阶段。分析层次由3部分组成:目标确定、环境分析以及未来活动。实施层面包括3个维度:实施方案、实施效果以及实施反馈。企业在对内部环境进行主要需求分析时,需要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共同讨论,将需求与诱因相结合,打造敏锐、有前景、动态协调的智慧治理体系与机制。不同的企业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不同,也要面临不同的内部环境,因此,公司在设定目标时,需要确定企业管理的特点、响应各种下发指令的时间、内部环境的构成等因素,从而通过适合自身企业的操作机制、操作手段以及操作方法,完成企业目标,确保环境分析层面的各种措施取得良好进展。
①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找准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短板,拿出硬招实招,帮助引进战略、技术、人才等资源,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抓质量、创品牌,力争帮出实效、帮出特色。②各企业应安排相关人员好好学习和研究普惠政策,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我国正在逐步实现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局面,集中体现“小政府、大企业”的创新思路。政府为壮大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惜力,不畏难,着力打造以若干龙头创新企业为引领,以遍地开花的中小创新企业为基础的蓬勃发展的创新企业群,在空间维度上点线面全面兼顾,在时间维度上轻重缓急分明有序。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选择的力量,引导和推动企业从满足市场需求、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出发,逐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逐步走向创新链的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