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联合办学背景下护理本科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体寄生虫》为例

2022-02-07 04:53:34黄静玮许光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寄生虫英文能力

□黄静玮 张 艳 许光亚 岳 青

2015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1],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也明确提出国际交流合作是2016~2020年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3]。成都大学作为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办学策略,而泰国则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围绕学校国际联合办学方针和护理人才培养新方向,与清迈大学护理学院开展“1+2+1”联合培养项目,即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成都大学学习,第2、3学年在泰国清迈大学继续学习[4]。

人体寄生虫学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5]。近年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控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寄生虫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但是寄生虫病在以泰国为代表等热带国家仍是其重要疾病[6]。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教学现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从本校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中选拔,参加项目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15.91,标准差为7.83。第1学年结束后,学生雅思成绩均在5.5分以上。

《人体寄生虫学》英文课程的教学由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2位专任教师和1位学校特聘外籍教师担任。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2016~2018级参加项目所有学生,问卷调查时所有学生均以,赴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培养。问卷调查采用网络发放,发放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和期末成绩教育学指标汇总后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英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及问卷调查

(一)教材选择。虽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其第1学年需完成公共课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11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学习任务繁重。我们在2016级选择汪世平、叶嗣颖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双语)》,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认为该教材难度较大,70.59%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没有的图谱偏少,不利于形态学理解学习。2017级和2018级我们改用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Human Parasitology》,86.7%的学生表示对于该教材适宜阅读,且该教材在每种常见寄生虫的生活史均有图例,而其后附有疟原虫等重点内容图谱,利于学习理解。

(二)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在课前,我们按照课程章节建立了专业词库,并提前发放课件,学生通过词库和课件预习,熟悉专业词汇,了解课程学习线索、体系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同时,提供相关史实和实事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相对较易的“生活史”部分,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自主对“生活史”进行讲解,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中“摇一摇”等功能,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重点内容及章节结束后,加入病例分析讨论环节和随堂测试,形式教学闭合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在线作业和阶段性测验,及时掌握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同时,在设置“期中小论文”环节,鼓励学生以英文形式,自选题进行人体寄生虫学相关综述写作,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呼应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课程成绩由包括平时测验、课堂活跃度、期中小论文等在内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调查;开课前对人体寄生虫学英文教学的认知调查;学习兴趣调查;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四个方面。

三、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参加项目学生的5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其意向明显高于普通护理本科专业学生,而参加项目学生的职业认可度较高,64.71%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护理相关行业,20.59%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医学相关行业。73.53%的学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英文教学很有必要,但同时67.65%的学生对英文教学感到焦虑。英文词汇量不够和专业储备知识不足是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61.76%的学生表示课件中首次出现的专业名词需要中文标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建立优于知识细节掌握程度,88.24%的学生表示课堂学习结束后已完全建立或大致建立知识框架,而63.26%的学生表示已掌握50%以上的知识细节内容。学生课后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课后阅读不足,29.41%的学生表示课后通常会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文献,58.82%的学生表示有时会查阅,而11.76%的学生表示课后从未进行查阅。

同时,通过交互性分析我们发现,就学习效果和课后学习积极性而言,毕业规划为继续深造的学生明显优于毕业规划为规培和工作的学生,所有毕业规划为继续深造的同学都表示在课后会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书籍或文献进行一定程度的查阅,而部分毕业规划为规培或工作的同学则表示课后从未查阅过相关英文。就英文能力的提升效果而言,学生表示专业英语和综合英语均有所提高,对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优于对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期末成绩分析。综合分析3年期末考试卷面成绩,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期末考试卷面平均成绩分别为67.22,74.75和78.44,而卷面成绩标准差分别为12.55、10.71和8.24。期末卷面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同时,三年来经过教研室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期末卷面平均分不断提高,而标准差有所缩小。

四、改进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的英文素质是开展英文教学的关键[7]。专业课英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英语能力,并且还应具有以英语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8]。本课程教学由教研室2位专任教师和1位学校特聘外籍教师担任,其中2位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但其在留学期间主要从事实验室研究,但并未经过专业系统的英文教学的相关训练。同时,由于这两位教师均为新进教师,因此教学经验、课堂组织能力相对欠缺,但教研室资深教师不具备英文教学的语言能力。而学校特聘外籍教师虽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和英文教学经验,但其之前任教的主要课程并非人体寄生虫学,对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为此,学院组织联合培养项目教师集体参加雅思培训,以提高综合英语能力。在教研室内部,组织新进教师进行临床本科和护理本科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进行随堂听课,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一对一帮扶,以提高新进教师课堂教学和组织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提升专业课英文教学后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进的重点。教研室在原有中文课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英文课程网络平台,建立英文教学资源库,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CBL”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反思能力和学生以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病例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三年教学过程中,以微课形式,同步录制教学相关视频,从而学生可以自主掌握重难点的学习次数和时间,强调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结合,以“案例+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兴趣,留下思考线索,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交互性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其毕业规划以及职业认可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交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从2016年开始已进行三轮次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反馈、成绩分析等方法及时收集信息、分析教学效果,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后续探讨护理本科英文教学的实践意义和改革方法提供一定基础。

猜你喜欢
寄生虫英文能力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04
白话寄生虫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0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英文摘要
鄱阳湖学刊(2016年6期)2017-01-16 13:05:41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财经(2016年19期)2016-08-11 08:17:03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