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奥 李艳花
在当前综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也应当引起高校教学的足够重视。艺术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适应于当前开放、共享、创新的时代发展趋势。高校版画教学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开放性和极为广阔的创造性,对于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更是意义突出,需要加强对于培养改进的研究,可以从对其概念以及重要性的认识入手。
版画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主要是指由艺术家创造构思并且通过制版以及印刷程序来产生的相应艺术作品,主要使用的是刀或者化学药品,在一定的介质,如木、石、麻胶等版面上雕刻以及蚀刻而成的图案。版画艺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而高校版画教学涉及的种类非常多,也会有利于学生的创作能力全面提升。该项教学将设计、印制以及绘画、雕刻等相互融合,在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感受到多种艺术的熏陶,并且逐渐体会到版画艺术的魅力以及价值。有效地使得高校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由被动转向为主动,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整个创作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版画教学中往往会重视让学生自己思考创作,用自己看待事物的理解以及态度进行加工,而非盲目跟着教师的思维以及步伐。因而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并且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寻找创作灵感。也是对于艺术创作能力的一大提升[1]。
(一)高校版画教学起源。湖北工艺版画是高校版画教学的重要起源,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湖北武汉在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木刻版画宣传企业文化而逐渐形成的新型版画。在版画爱好者的推动下,版画逐渐从实际出发,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以艺术与创新,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相关的教学体系,这也是当前高校版画教学的起源基础[2]。
(二)当前教学现状。
1.课程创新不足。目前高校美术课程的设置,对于国画以及油画的教学较为重视,而对于版画教学并未有足够的投入力度,课程长期没有更新已经结合当前版画发展以及艺术实践的发展有所创新,极大地限制了版画与时代的接轨,版画的继承以及发展受限,能够对于高校学生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2.教学资源落后。由于长期缺乏重视和投入,目前高校版画的教学资源相对而言仍较为传统和滞后,没有应用更多当前的新技术以促进教学发展。如更多利用融媒体或者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对于版画更深刻的感受和认知,也使得版画教学难以紧随时代潮流而发展。
3.教学面狭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美术教育类的课程开设成为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者是公共选修课,针对的多是国画或者油画。而对于专门开设版画专业的高校几乎为零。并且有所开设的专业多为选修课,使得版画教学的教学面十分狭窄,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并没有接触到版画教学,其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与重视[3]。
4.应用性不强。目前高校版画教学重点仍然是理论教学,主要是对于版画作品的鉴赏以及版画创作技巧的一些讲解,对于版画的创新性创作提供的指导以及机会较少。也有不少的高校缺乏真正的实践型的版画艺术家,使得高校版画教学难以发挥其对于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利于艺术思维的拓展。作为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教学课程,高校版画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创作思维的基础。教学方式一般需要以开放性教学为主,不是直接进行理论以及技巧的灌输,而是通过间接式的潜移默化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自己创作的实践中逐渐增加运用相关材料以及方法创作的思维方式。每个创作的阶段以及环节都十分重要,要把握好创作的条理以及必要的程序。一般而言,版画创作的程序包括有画稿、制版、油墨的添加、最后的印刷过程。每一步都应当规划整齐,由此也会对于学生的程序感有一定的培养。而这种程序感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一大重要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以及生活中分析、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式都会有突出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更要求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与观念,以及程序化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便于适应于当前开放、共享的大环境、大趋势。
(二)版画语言促进创作能力。版画的创作区别于油画与国画的重要特点在于其比较强的材料性上。版画的制作需要使用众多的工具。不仅仅是传统的笔墨纸砚,还会包括各种各样的刀以及板材。例如木刻的版画而言,刀具就有圆口、三角、平口、铲刀等等类型,木板的类别还会有三合、梨木等等,不同的版画不同的创作理念都需要运用到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质。学习版画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认识以及学习应用不同的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的使用中,也会使得学生的创作能力、灵感、兴趣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不同材料的认识与运用中,使得创作能力有了更多的展现方法,创作的自由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版画的材料型也是版画语言的第一大体现。此外,材料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版画原理包括有平、凸、凹、漏等,各种媒介以及材料的运用,各种技法例如蚀刻以及漏刻等都需要综合性的运用。材料的敏感性是艺术自由创作的重要特性,每一种不同的材料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通过不同材料、不同方式以及不同技法的综合性尝试,可以使得版画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感也更为强烈,版画的外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放大延伸,使得创作出来的内容更为特别。目前信息技术也在运用于版画的创作中,使得版画的艺术想象能力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材料的敏感性也会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艺术创作中,媒介与材料的多样性又会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目前的制作技术手段的不同使得版画通常会由四种类型组成,包括平版、凹凸版、漏版、综合版等。在凹凸版中又会分为黑白、套色与油印、铜版等。在部分高校中,还会有石刻以及砖刻等的应用。新的版画种类不断地涌现,艺术语言不断的开放发展,为创作提供不断的源泉,也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作素质。当前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于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对工作无所适从。而版画教学会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专业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版画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思维和动手能力,由于其材料性、敏感性和多样性,要创造出满意的作品,需要在众多复杂的材料和技法中进行分析,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与形式。而开放性的创作想象空间又使得学生的创新以及创作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工作中开放共享的环境,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版画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质[4]。
(一)加强版画来源以及创作意义教育。开设画史课程,加深对于版画形式以及发展的认知,可以使得版画的地方特色以及其自身具备有的艺术特性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版画教学,对其开放性以及艺术性有更好的理解。对其创作意义和作用的教育,既是让版画教学的重视度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效的改善。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加强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加强对于艺术的认知以及创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的对照以及审视工作,在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中,提升自我的能力,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创作的方向。目前版画实践教学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以及工具的缺乏,许多高校并不具备有丝网版画印制的条件,因而可以考虑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三)创新拓展教学内容。版画教学需要有更加深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以及艺术能力,需要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能有所创新。可以将现代媒体引入到版画教学中,从而从各个触点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艺术魅力,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多的熟悉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有更多更好的拓展。
(四)注重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的融入应用。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现阶段已经实现了与各个领域的融合。在具体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组织引导的方向、明确教学引导的目标,就能确保新技术和平台的融入,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和作用,为学生具体课程教学体验的改善提供支持。除了基于多媒体教学工具为版画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外,具体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引入在线学习系统或者基于先进技术的绘图软件,为学生观察和学习相关的版画知识提供帮助。另外,在线学习系统的引入也有利于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自主空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教师也应当从自身出发掌握先进的在线学习系统和创新性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和优化,这也是最终体现出教学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版画教学对于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高校版画教学的重视度明显不足。要充分发挥版画对于高校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培养功能,加强对于版画的认识以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与宣传,来加大对于教学的投入以及学生对于版画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