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萍 陈雪梅 黄丹萍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指出“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材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不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而后进生就属于其中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人际交往、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是辅导员们日常工作的重点,亦是难点。如何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转化,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很棘手的问题。这类问题日益凸显,也逐渐由教育问题成为社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很多学者对于后进生的研究。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大约在15岁左右,在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有这个阶段的特有属性。他们一般都由于学习习惯差或者成绩不好无法胜任高中高强度的学习而选择现专业,面对高职第一年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课程,还是难以适应。高职毕竟不是高中,没有题海战术,也没有周考、月考这一些初中的考试模式,一般就期中和期末考试。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也成为必需品,有些学生每天沉浸在手机里,不是用手机查看学习通等其他平台的学习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短视频,缺少自控力。住校的集体生活,让这些15、6岁的学生们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弱势逐渐显示。不少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住集体宿舍,在宿舍卫生打扫、衣物整理以及清洗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工作以来发现,五年制后进生群体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家庭。二胎政策逐渐放开以后,他们这一群人成了双子女家庭中的老大,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缺少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脾气、性格也有了些变化,有一部分甚至通过一些反常行为得到父母的关注,比如旷课、学业警告、处分或者留级。有的学生来自于单亲或者重组家庭,原生家庭的缺失,学生没有在正常环境下成长导致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和父母之间缺少良性沟通,一般在学校会比较内向或者自卑,“虽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不断调适,却也有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慢慢形成了自卑、焦虑、迷茫等心理特征”[1],严重的会有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年制后进学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要倾注时间,真诚接纳。“绝大多数后进生并非朽木不可雕也、无可救药,只不过目前他们的缺点多于闪光点而已。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有进步的要求,上进的欲望。只要教育工作者教育得法,他们会有转化的可能”[2]。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整理出“欲抑先扬”法以及积极心理学工作法在后进生转化中的成功案例。
(一)“欲抑先扬”法在留级生群体中应用。案例简介:药学院五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小雨(化名),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比较突出,夜不归宿1次、宿舍吵架2次,旷课累计16课时,累计警告处分1次。2018年10月,补考后欠学分达到22分(5门)转入下一年级,没有学习兴趣,一度比较消沉。该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因学习态度和行为问题而转入下一年级的后进生问题。在这个案例中,一是要帮助小雨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加强价值引领;二是引导小雨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强化知识传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兼容并包,真诚接纳。留级谈话那次,小雨极度抗拒,想退学,她父亲交流无果打了她一巴掌,学生当即夺门而出。笔者迅速起身,制止并批评了她父亲的行为,并单独把她带到旁边的一个房间,递上餐巾纸,询问脸是不是很痛。也许就是这一个举动,取得了她的好感,孩子哭着对笔者讲述她的故事,她的委屈,在耐心倾听和充分鼓励下,终于愿意到新的班级试着重新开始。当然,在关心她的同时,笔者也真诚地提出她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并希望她努力改进,需要帮助随时联系教师。刚开始的一个月,不时通过短信、QQ和她主动联系,对发现的些许的进步及时在他人面前表扬。
2.学干先行,朋辈引领。第一次班会,她很紧张,声音很小,让她出乎意料的是班级同学热情的掌声,她紧握的双手放开了,小星同学还主动邀请她入座,就这样,她在新的班级有了自己的位置。她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前,笔者和班委多次会晤,策划了这次班会,精心“安排”了她的同桌、室友,都是健谈的、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她们一起行走在校园,辗转于教室、实验室、食堂,甚至图书馆。因为同学的督促和陪谈,以往的那些夜不归宿、宿舍矛盾等问题也得以解决。
3.挖掘优势,平台成长。平静的生活似乎缺了点涟漪,考虑到身高和形体的优势,笔者建议她参加学院模特队的选拔,遭到了拒绝。笔者和她慢慢分析现状,主动帮她制作面试材料和礼仪练习,直到顺利通过。有了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她越来越自信了,后来又顺利通过了药店暑期社会实践的面试。
经过两年的努力,小雨逐渐找到了自信,顺利进入实习,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称号。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时要欲抑先扬,积极关注,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在后进生转化中运用。案例简介:药学院五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小刚(化名),初二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中考未被高中录取入读本校五年制药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人际关系差,和同学、室友相处不好,独来独往,有过打架行为,警告、记过处分。面对这样的现象,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和家长沟通后反而变本加厉,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班主任难以管教,主动请学院协助。教师要做的是关注该生的心理健康,在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悦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倾听共情,建立信任。后进生群体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好表现,得到的批评和负面评价会比较多,久而久之会有破罐破摔、自甘堕落的心态。谈话那次,笔者直接开门见山表达“我是学心理学的,也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觉得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应该不会受到处分啊,怎么回事呢?你愿意说说吗?”他以为这次谈话又会是以往的批评式的开场,眼神中有了一丝疑惑。“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单独聊聊,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于是,第一次,笔者和他进行了一次心理咨询,从他的家庭、成长经历慢慢聊起,一个半小时的倾听,他也一度落下了委屈的泪水。在积极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上,也对他的缺点提出了批评,希望他改正,提出了建议。
2.真诚感化,积极关注。结合小刚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客观分析后进的原因,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引导等方法原则以及心理学的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等技能,使其认识到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进一步提升适应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也约好了每周一次一小时的心理咨询。笔者会主动去找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学生干部多多关注小刚,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班委们也在主动发现他的优点,比如打扫卫生积极、微笑多了等等,他越来越开朗了。有一次发了短信给笔者:老师,谢谢你对我不放弃,我最近一个月都没有犯错了,和同学关系好多了,也主动和爸爸联系了,我会继续努力的。
3.制定目标,合理规划。为了让他找到前进的方向,笔者邀请班上小王同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担任他的学生导师,加强朋辈文化的教育效果。构建“1+1+1”互助小组,共商签订了一份校内发展规划,以月为单位,每学期考核完成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周抽查笔记,抽背学习重点,制定学期考试目标。小刚逐渐愿意和同学主动交往了,主动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际关系和谐了,和父亲关系缓和,学习也在慢慢好转中。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时要积极关注,家校合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相信学生成长的力量。
(一)积极关注,发挥教育合力。如果说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那么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教育转化效果的有力保证,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形成转化后进生的合力,育学同行。为此,学校建立了私人订制的后进生帮扶档案,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后进的学生一般会比较自卑,如果他人不接纳,学生的转变是很难的,只有积极关注,接纳这个学生的一切,通过学校、家长、朋辈的合力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二)欲抑先扬,坚定理想信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是开门见山式的后进生的教育应该是“欲抑先扬”,切莫一见面给予提出批评,要在适度表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你最近笔记不错”,再一步一步分阶段、分目标提出改进意见,给学生改进空间。要引导学生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学校的建设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
(三)精进不休,拒绝本领恐慌。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者,该群体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养,只有不断加强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宿舍矛盾、职业发展等问题,拒绝本领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学生为本,关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