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珍 徐 峰 柯中炉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毕业就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1~2]。高职药学相关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学生真实的实践平台,极大程度地推进学校培养适应工作岗位和时代要求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尤其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不断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产教融合下,高职学生为了迎合新时代企业生产力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职业素养的普遍性是指与其他专业的人员具有类似的职业素养,比如吃苦耐劳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对企业的忠诚度等。除此之外,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从事的工作是与药品制备、检测及流通相关的工作,因而还要具有特殊性的职业素养,比如在药品品德(药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在药品生产技术(药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在药品各类规范(药规)日益变化方面的自我学习能力。
(一)药德的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把药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国家在各类人才培养方面都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把这种职业道德融入到潜意识里,在平时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药学作为一门保障人类生命安全的学科,对学生在品德方面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一般的德育教育等同于药德教育,德育教育注重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而药德教育相比于德育专业性更强,针对从事药学类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注重于医药行业的职业规范和遵守职业规范的觉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提升药学专业人员的药德教育将对祖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药技的培养。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在药企的车间从事操作员、工段长等基层工作,或从事产品生产中控或者药品质量保证(QC)的相关工作,因而特别要具有认真细致的专业素养,不然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生产风险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药企专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行业产品标准的提升更替,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现有的工艺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勇于钻研的“工匠”精神。
(三)药规的培养。由于药品是特殊的化学品,因而在制造、分析和流通领域都有十分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比如药品制造领域就有GMP和GAP标准,药品流通领域就有GSP标准,药品临床阶段就有GCP标准等,这些标准为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理论依据。企业员工要具有良好的行业规范意识,并且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规范意识的培养,以应对以后工作中药规方面的高要求。
(一)药德培养途径[3]。
1.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可将药德培养融入“两课”中,可将“两课”的基本知识与药品实际案例结合,引出药德的重要性;也可将“两课”与专业导论结合,请一些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来高校讲座,通过他们本人丰富经历引出学生在校学习发展注意事项,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药德的重要性。二是在专业课中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课程思政的内容,对于药学专业课程,就是要突出药德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比如在《药物化学》中,就要明确精神类药品要禁止制备和滥用,也要严防周围人使用。三是在“第二课堂”中引入药德教育。让学生作为在竞赛选手、社团成员和科研助手时,教师要有意识提升药德教育,特别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更要着重强调,比如作为竞赛选手,在竞赛结束后,需要及时且按要求处理练习过程产生的废液和废渣,要告知学生这些废液和废渣将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对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2.通过廊墙文化引导。在教室、廊墙内外将企业优秀文化、名人名言、优秀校友、院训、院标等与医药相关的符号、文字、图片等上墙,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长期熏陶于这些文化墙廊之下,将药德潜移默化地扎根于学生骨髓和血液之中。
3.通过网上在线引导。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现在的学生是信息新人类,他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更容易、掌握更高效。因而可以通过“互联网+课程”的方式将医药专业课程上网,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拓展药德教育空间,以PPT、视频、图片等多种直观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药德历史故事、各类名家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药德教育资源搬上网络,供学生学习,此举既可拓宽药德教育的路径,又可增加药德教育的可持续性。
(二)药技培养途径。
1.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要定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掌握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需求,学习最新的职业技能,而后把这些内容带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同时,高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种日新月异的教学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教学比赛和公开课,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2.提升学生见习和实习比重。实习是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准员工的关键一步,各个高校都将实习看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现有实习的过程中,存在教师的参与性不够,而企业承担较多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教师不太清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无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中做出新一轮的修订提升。建议将实习统一管理,将教师的实践锻炼与学生的实习进行对接,将教师尽量安排至实习学生较多的企业,教师在自身提升技能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为下一届学生药技的良好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见习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中较为忽略的环节。见习一般是在大一或大二的暑期去企业进行短时间的参观、培训,主要目的是初步了解企业生产方式和状态,听车间主任介绍车间、装备、技术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知识与实际结合,为下一阶段更有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医药专业的实训室普遍共性的问题就是很难将制药生产真实环境还原,因为涉及到安全和环保问题,因而在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仿真实训内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但是仿真毕竟与真实车间情况不同,学生在仿真上练得滚瓜烂熟,去企业实习还是一头雾水。因而需要将真实车间装备联合数字化技术建设学习型仿真工厂,工厂需要由校企参与共建,仿真工厂既有企业真实的车间装备,还能模拟真实车间进行生产,但是考虑到安全和环保情况,车间运转的真实参数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这样学生在仿真工厂里既可以接触到与企业一样的生产环境,同时又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对于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帮助巨大。
(三)药规培养途径。
1.设置课程开展学习。在医药化工行业,制度和规则的变化迅速,学生需要学习药品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医药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因而,需要开设药规相关课程,如开设《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GMP指南》《新药品管理法解读》等课程,让学生对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管理、特殊药品管理、中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制药工业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市场营销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熟悉医药行业,快速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学习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开设相关课程,如药管专业开设《GSP》、药技专业开设《GMP》、药质专业学生要熟悉《中国药典》。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对医院、药厂、医药公司等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通过前期所学的药规知识,讨论这些规章制度制定的意义,从而从实际案例中深化所学药规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如岗位着装、岗位工作流程、工作仪态等。在学习和实操中以这些规章制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从业习惯。
3.实施药规药技融合教育。通过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以导师制模式,提升学生药技的同时,将药规结合到药技学习中去,达到药规药技融合发展。如进行药品分析检测时,学生应根据具体的SOP,熟悉检测的每一个流程,并能够根据SOP的内容和药品标准进行熟练操作、填写相关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书。又比如在做小试合成实验时,既要让学生明白今天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也同时要告知学生穿上白大褂、带上手套和防护镜,同时内心要时刻保持对实验的敬畏心,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总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通过药德、药规和药技“三药”的培养,能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为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