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彤
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刊文披露高校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官僚主义问题:有些高校行政机构效率低下,部分行政干部颐指气使,把校园变“衙门”;有的学科“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圈子”;个别高校领导和老师把社会上的商品交换原则带进“象牙塔”,把学术资源作为攀附权贵的手段。文章指出,要深刻认识到“象牙塔”里官僚主义造成的危害尤甚,绝不能放任,必须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彻底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与党政机关相比,“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更有隐蔽性。本该肩负立德树人神圣使命的高校,一旦变成官僚主义的温床,不仅会带歪带坏校风、师风和学风,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任由此风蔓延,将贻害一代甚至几代莘莘学子。他们的三观之基将东倒西歪,他们的处世哲学将油滑世故,进而把虚幻的光环当作成功的标志,把庸俗的关系当作炫耀的资本,最终丧失报国之志和为民之心,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针对高校存在官僚主义的严峻现状,《中国纪检监察》的文章为其开出了驳高校“特殊”、去行政衙门、破学术依附、强监督质效四张药方,期冀为高校的官场化苗头降温去火。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先坐机关,后做传媒,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本该肩负立德树人神圣使命的高校,一旦变成官僚主义的温床,不仅会带歪带坏校风、师风和学风,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任由此风蔓延,将贻害一代甚至几代莘莘学子。
扬汤止沸仅治标,釜底抽薪方治本。这四张击中要害的药方,必须联合用药,以组合拳之势才能止住这种不良倾向,而这个“薪”,就是弥漫于“象牙塔”里的官气和衙气。官气十足者,都是典型的两面人,画像很好辨认,肯定热衷于围圈子、寻路子、攀位子,对上曲意逢迎,对下颐指气使;而衙气十足者的表现,则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傲慢之相,不给你整个“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怎能刷出“我”的存在感?“我”又哪里去找权力寻租的空间?
“象牙塔”成为官僚主义温床,绝非一日之功,其间既有社会大环境的长期浸淫,也有校园小阵地的局部失守。“象牙塔”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世外桃源,各种文化思潮、世俗诱惑、民风熏染,都会穿过校园的围墙奔涌而来,致其无法独善其身,再加上个别高知人士“高大上”的演绎和发酵,更为一些歪风邪气添加了极其可观的“附加值”,披上了迷惑人心的华丽外衣,从而让初心之底褪了色,让品德之树烂了根,让学术之旅变了味,让师道失了尊严,让校园少了纯净。因此,追根溯源“象牙塔”盛行官僚主义原因时,绝不能以一句“大学不是真空地带,难免跟风不能免俗”轻轻带过,而是要站在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未來的高度,猛药治疴,铲土拔根,前端以科学设计明确各个板块的权与责,后端以到位督查约束各个环节的行与界,上下联动,前后夹击,让权力在合理范畴内运行,挤压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截断行政命令统领学术研究之路,杜绝“教授不如处长”的高校怪象,让那些不愿坐在冷板凳搞科研、热衷走出实验室搞关系之人再无捷径可走。
百年大计,树人为要。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养成的最后一公里,操行、情怀和风气本身就是其办学宗旨和理念的具象体现。无论哪所高校,一旦涂上官僚主义的外层,就会与百姓心和基层情渐行渐远,所以,必须重新扑下身子,以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本色,答好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