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06 04:18余玉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建筑工程

余玉芳

(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一直以来,该类院校以准确定位为办学宗旨,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为重要原则。对建筑工程专业这一典型的工科专业而言,制订相应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2]。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培养目标,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3],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确定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需充分考虑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制订培养模式的核心[4],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工程意识极为重要,因此,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在模式确定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5],始终以提升学生应用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为目标[6],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基于此,在充分考虑社会各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可培养应用型以及创新型全方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社会各界培养更多的建筑工程专业综合性人才。

1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在制订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应分析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本文选取我国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该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7]。该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建立包含工程实验、工程实习、综合训练等5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图1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教育教学、通识教育教学以及课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课外素质教育为针对就业而设置的鼓励学分,学生若考取建筑工程专业相关证书,则该证书可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加分项。

(a)专业教育教学

该校建筑工程专业较详细地划分了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可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且该校课本大部分为校本教材,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侧面验证该校具有较高的师资力量[8],但该校与外界交流较少,是该校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进的部分。

在该校各类课程中,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所要求学分以及所占用学时较高,说明该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厚基础,宽口径”,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生可学习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9]。该校的学科设置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交叉情况,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核心,学生学习期间较难明确自身优势,导致进入工作岗位时需重新学习工作所需知识。该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的传授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该校,对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也是如此。

2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并未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教师仅将书本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安排了大量基础理论课时,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10],导致学生虽具有扎实的建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能力。而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不能仅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能力。

2.2 课程体系陈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仍依据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未整体性、系统性地改革课程体系,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阻碍了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目前的课程体系对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发展等相关知识传授占比较小,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3 未考虑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建筑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欠缺。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才,选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采用理论考试方式作为考核方式,课程体系中,实践课时明显低于理论教学课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操作水平较差。学生长期通过单向讲授知识方式学习专业课程内容,易造成学生顺向思维[11],即仅可接受理论知识,思考能力和多元化思维水平较低。学生过于重视教材内容以及教师传授内容,不具有质疑能力,导致学生无法成为创新型人才。

我国长期以来以传统教育体制进行专业教学,室内课堂教学是主要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应重点调整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课程设置。

2.4 教学安排不合理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其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未将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知识应用于其中。实验室利用率较低,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管理机制[12],学校与外界以及其他高校实验室交流较少,缺乏与实践及实验相关的交流与沟通,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降低了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5 缺乏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环保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极为重视的重要问题。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其生态环保更需要得到充分重视,而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专业,其学生更应具有生态环保理念。随着建筑领域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建筑等理念已成为全球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潮流,目前国外部分高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已将环境保护与建筑工程专业紧密相连,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置了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充分结合建筑工程专业与环境保护相关理论,将建设绿色建筑作为建筑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令学生树立起生态环保的相关理念。但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未将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应用于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中,仅将环境保护设置为通识课程,已成为亟须改进的方面。

2.6 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未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技术,导致实验室内设备过于陈旧。实验室无法及时更新实验器材,学生采用旧器材进行实验研究,无法明确建筑工程专业新科技,无法针对专业课程进行创新,阻碍了创新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3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3.1 明确培养目标

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结构,依据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蓝图,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考虑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制订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配置[13],完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确定相关的配套教学手段。

围绕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培育特色,突出应用”的办学理念,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强化学科内涵和建好平台。从岗位任务、工作流程等方面优化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造价管理等课程特点,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筑工程学科专业体系。因此,应提高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一是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每个专业的选修课大约为30学分;二是对公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针对“英语”“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公共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潜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突出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实践性和行业规范,强调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密切关系,以精讲、实践、应用、创新为原则,对建筑工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开发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导向的建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制订一套规范、切实可行的课程大纲,并进行规范化的教学。

3.2 强化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需培养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人才,为此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建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还应完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考核评价标准体系,提升学生实践水平。与建筑工程相关单位和企业紧密协作,按照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中培养实践能力,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将实践课程作为主要设置的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将应用型作为课程主线,设置可培养学生应用水平的全方位能力结构训练体系,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实践教学。

一是开放式实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自由选取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学校实验室设置开放时间,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可随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依据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以及难易程度评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完成实验的能力。

二是专项技能训练。为验证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专项技能开展训练测试。学生可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工程项目实际应用中的各项问题,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三是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通过生产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为学生创造进入设计院以及工程项目中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与社会紧密接触。另外,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综合训练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3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通过教学检查以及听课制度完善教学过程管理[14],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意见,通过学生出勤率等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状况,通过建立考核体系,检查教学以及管理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整个考核体系由理论课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毕业设计考核组成。理论课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设置考题,并实施教考分开、统一考核,考查学生对建筑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技能考核根据大纲的要求,考查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实地操作、竞赛、报告等形式进行;毕业设计考核,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选择题目,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行交流答辩,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4 培养全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理论与应用、技术创新与发展,因此,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牢固地掌握各种知识,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作为“中心点”,把自己所熟悉的知识通过网络延伸到多个领域,实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融合。在建筑工程专业技能方面,应突出科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科技写作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推理、归纳、类比等科学研究的方法,熟练使用常见的仪器,并能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建模。此外,还要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技发展最新动态的能力。

3.5 注重产学研联动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完善产学研联动培养机制,充分考虑不同学校间、学校与企业间、学校与社会间的联合培养模式。

高校应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与企业以及社会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以及教师深入工程现场。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建筑领域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学生长时间与建筑领域相关人员接触,可获取相关技术人员的建筑相关技术,学会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建筑工程现场中。为此,高校应不定期邀请建筑领域领先企业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大家了解建筑工程专业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

3.6 营造创新型环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创新型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5],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器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要把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都纳入具体的文件中,使实训基地得到科学的管理。按照课程大纲和市场需要,选取规范化、合理化的教材。针对建筑工程专业不同的学科特点,制订实训方案,编写实训报告、设备使用记录等,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创新潜能,同时可以与众多领域的高新人才以及导师进行交流,开阔自身视野,了解众多高新科技动态,明确不同企业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4 结论

完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的重要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的新发展轨道,充分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众多环节,从细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研究性、管理性、创新性以及应用性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方向改革,可提高高校人才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筑工程专业应充分考虑应用性以及创新性,将生态性以及环保性融入建筑工程专业中,以培养更多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人才,并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