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坐隐园花木种植与景观审美研究
——以版画《环翠堂园景图》·文集《坐隐先生全集》为视角

2022-02-06 01:56韩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花木版画园林

严 敏,韩晓宇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09)

徽州休宁坐隐园,是明代徽商后代汪廷讷的私家园林。园主人汪廷讷,字昌朝,号无如,今休宁汪村人,明代戏曲作家、出版家[1]。坐隐园建于万历1602—1606年,规模十余亩,位于现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地面遗址荡然无存,仅留一片昌公湖水域。坐隐园虽为“消失的园林”,却留下两份珍贵的图文资料——版画《环翠堂园景图》和汪廷讷文集《坐隐先生全集》,使当今研究者能够对这座园林有全面的解读。

休宁位于古徽州,属丘陵山地,地形变化丰富,有黄山、齐云山、障山、牯牛降等数座山峰,又有新安江等溪流环绕,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加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林木、果树及农作物生长,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坐隐先生全集》卷十《随录》中有云:“余家松萝之麓,璜郎夹源,远门如带,沿堤桃柳参差。雨过千峰,俨列画图,遂名其堂曰环翠,园曰坐隐。”坐隐园主厅堂以“环翠”命名,厅堂环以美好的花木景观,园林犹如在图画中一般。散曲《园林好》描写了汪廷讷眼中美好园林的花木景观:“结丹霞桃开洞前。 舒白玉梅横水边。 海棠似胭脂烘染。 映几簇绿杨烟。 映几簇绿杨烟。”明代坐隐园对花木景观的营造极为重视,反映明代园林的花木种植面貌与景观审美。

笔者通过观察徽州长卷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中的画面呈现,解读《坐隐先生全集》中收录的诗文,以明代园林、园艺论著为指导,梳理总结坐隐园花木种植分布特点和景观审美,以期真实再现明代徽州园林的花木景观面貌,扩充徽州明代园林的研究内容。

1 版画与文集概况

1.1 长卷版画《环翠堂园景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图1)是明代徽州版画艺术的杰出代表,长卷形式呈现,横向1 486 cm,纵向24 cm。绘画者为明代苏州画家钱贡,镌刻者为徽州刻工黄应组[2]。版画虽为黑白刻画,却精致地描绘出 “坐隐园”园林内外的景观环境,花木景观详实而生动,植被丰沛,展现四时图画之美。该版画是研究坐隐园花木种植特色的最重要的图像资料之一。

1.2 汪廷讷文集《坐隐先生全集》《坐隐先生全集》(图2)(后简称《全集》)是汪廷讷编撰的文集,包含《坐隐先生订谱》和《坐隐先生集》两部分内容,载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册 188),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环翠堂出品[3]。《全集》收录围棋谱、文、诗、词、曲等内容,其中有大量汪氏创作的以坐隐园为内容的诗词散曲。好友袁黄、李之皞创作《坐隐先生环翠堂记》《坐隐园落成碑记》,朱之藩、顾起元题咏《题坐隐园景诗》和《坐隐园百一十二咏》等诗文也收录《全集》中。这些珍贵的诗文传达的造园意境也成为分析坐隐园花木景观审美的重要资料。

2 坐隐园花木种植分布概况

园主人汪廷讷曾游历江南,在南京求学多年,江南园林追求清新高雅的文人风格也深深影响他的造园审美。环翠堂是坐隐园内最重要的建筑和题眼,是版画的核心,也是园记记述的开端。“环翠”说明园林环以翠绿景象,寓意郁郁葱葱的花木盛景,也因此为全园定下了植物景观的基调。坐隐园内外多栽种乡土植物,庭院内松、竹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植物频繁使用,梧桐等高大落叶乔木为园林带来季相的变化,观赏类的花木如桃、梅、兰花、芭蕉、荷花以及精致的盆栽也为园景增添了光彩[4]。因而,坐隐园花木景观以“环翠”为核心,绿色为基调,讲求自然与生态且整体追求与地貌相适应。

图1 版画《环翠堂园景图》[2]Fig.1 The Landscape View of Huancui Garden[2]

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中描绘的坐隐园分为两大部分:坐隐园外的环境部分和坐隐园部分。将长卷版画按观看顺序从右到左标上页码,共计45页,其中园外部分位于第1~9页和第40~45页,余下部分为版画中的园内部分。

园外的花木种植主要依托昌公湖水域及田野、山脉展开。昌公湖两岸是紧邻坐隐园的公共活动区,园主人汪廷讷的一系列文人活动——郊游、吟诵、宴饮、赏景等在此展开,两岸的花木种植也极力烘托出浓重的人文与交友氛围。花木类型包括柳树、桃树、芭蕉、梧桐、竹、荷花等。结合《全集》中有关坐隐园的诗文,坐隐园外还有集中栽植区,所谓“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记”[5]。如“三径挺寒甤,拒霜秋木老”的菊径,“千树桃花色,赪霞曳晚汀”的桃坞,“修绿摇天色,离披戏雨声”的芭蕉林,“岭上生丛桂,秋风湿露香”的桂岭,“阳丘茗芽白,烹之汲新水”的茶丘,“露蕊发春华,霜苞亚秋实”的果园等[3],大多为乡土且适宜生长的植物,突出坐隐园的乡土风貌。

图2 汪廷讷《坐隐先生全集》[3]Fig.2 The complete works of Mr. Zuo Yin[3]

园内的花木种植分为3部分,分别是入口区、宅院区和后花园,种植各具特色(图3)。入口区是园外山水农田环境向人工宅院的过渡空间,散置的花木景观不多。大夫第外的中行街旁种植揪树,是树干苍劲而挺拔的落叶乔木,宜于观赏,烘托出进入大夫第的严肃气氛。大夫第入口东侧茂植翠竹,称为“君子林”,是汪廷讷与好友雅集聚会的场所,以大片翠竹景观烘托人文环境。进入山庐前,以对植古松引导入园。宅院区布局方正,以环翠堂为核心,庭院花木栽植与规则式的空间布局统一,没有大片的群植植物,更以形态小巧的单株栽种为佳选,且多用盆景、盆栽的方式,呈现中轴对称的规则感。在植物的选择上,多以松、竹、梅、兰等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植物,体现坐隐园营造的文化内涵与园主的审美情趣。后花园的花木种植类型多样,色彩丰富明亮,花木配置顺应起伏地形,迎合自然山水的景观趣味。花木类型包括紫竹、梅、梧桐、银杏、紫藤、牡丹、芭蕉等观花类、观叶类、庭阴类、攀缘类花木[6]。种植方式多样,除了孤植、丛植,还有紫竹林和牡丹林两处群植配置。

图3 坐隐园园内花木景观概览[2]Fig.3 Overview of flowers and trees landscape in Zuoyin Garden[2]

版画《环翠堂园景图》和文集《坐隐先生全集》中的花木类型见表1。

表1 图文中的坐隐园花木[2-3]Table 1 List of flowers and trees in the sitting hidden garden in the picture and text[2-3]

接下表 续表1

3 坐隐园的花木配置分析

3.1 花木配置与地形中国传统园林营造中,地势、地形的特点影响了花木景观的创造。坐隐园所在休宁县汪村,属于皖南山区南部丘陵、平原区,以耕地为主。园林选址于优美的山水、乡村环境中,版画一半篇幅都是描绘山水、耕地景观(图4)。坐隐园北望有仁寿山、松萝山,西有人工湖——昌公湖,决定坐隐园内外的花木种植总体原则是追求与地形相适应的生态风貌。

图4 坐隐园的园外山脉与农田[2]Fig.4 Mountains and fields beyond Zuoyin Garden[2]

汪廷讷于地形平坦的乡间田野择址构园,并将园外的田野景观纳入园中,桑竹良田中营造园林花木景观;也在园林中巧妙设置凭萝阁、素亭、百鹤楼等观景场所,欣赏园外广袤林田风景。将园外的林田菱塘借景入园,令园林成为整个乡居环境中有机的一部分,构成“绿野荷田”的花木景致[7]。汪氏在园外的田野山间种植梅林、桃坞、茶丘、果园等,模糊了园林的边界,内外融为一体。

坐隐园入口区保持平坦的地形特征,除了入口一侧的君子林,从大夫第到“名重天下”,再到“山庐”这一条轴线关系上,并无花木景观,以地面铺装为主,极力烘托庄严、肃穆的主入口氛围;进入“山庐”后的宅院区地势变化不大,环翠堂、嘉树庭、凭萝阁3个院落形态方正,庭院尺度大小各有处理。如环翠堂北侧大庭院,方格草坪有序划分出6个种植区,点缀成组的盆栽,两侧篱墙以红白交映的梅花点缀,靠近墙隅栽种柳、竹、芭蕉等观赏性植物,整体体现与地形一致的简洁特点。

从过渡庭院转向后花园区园林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地势的变化影响园林环境的微气候。在种植方式上,结合地势形成高低、疏密、阴阳等空间变化层次,植物栽种与之相辅相成,构成优良的植物生态环境。坐隐园奋翮池南岸以花木景观为主,植被丰富多样,其中开阔向阳的坡地,由于受光充分,土壤温暖干燥,栽植紫竹、紫藤、桃、梅、牡丹等喜阳花木。背光的坡地光线暗淡,潮湿阴冷,土壤低温湿润,配植芭蕉等耐阴树种(图5)。

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教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进而防止革命老区脱贫后再返贫,为实现我国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2 花木配置与建筑空间清代陈淏子在园艺专著《花镜》中,写道:“杏花繁灼,宜屋角墙头……梨之韵,李之洁,宜闲庭广圃……荷之膚妍,宜水阁南轩……菊之操介,宜茅舍清斋。”坐隐园中建筑空间与花木配置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建筑空间应有尺度相宜、习性适应的花木与之相适应。

图5 坐隐园后花园的花木种植与地形[2] Fig.5 The plants and topography of the back garden in Zuoyin Garden[2]

3.2.1改善物理环境,烘托与建筑空间相一致的意境。坐隐园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前庭、后院、天井等小空间,如凭萝阁院落、环翠堂前庭院、兰亭遗胜庭院、冲天泉庭院。花木可改善建筑庭院的物理环境,营造凉爽、清幽、静谧的环境,尤其对于书斋、琴室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坐隐园后花园一角有东壁,为园内幽静的藏书与阅览之所,此处为园主人较为私密的住房。在房前转角处有梧桐2株,临近奋翮池边有丛植竹林,该园林场景与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的描写一致:“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喧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梧桐有季相的变化,高大的落叶乔木于建筑周边,一方面夏季可形成浓密的树荫遮挡烈日,冬季落叶后不影响室内采光;另一方面,落叶树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空间感,有效地烘托出书房外环境的自然变化。东壁圆形窗前植芭蕉2株,形成对景,“夜雨芭蕉,似杂娇人之泣泪”[8],又创造在传统园林中常见的“雨打芭蕉”的优美声景意境。如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听雨轩”与坐隐园东壁小景一样也有此意境(图6)。

图6 坐隐园“东壁”小景[2]与拙政园“听雨轩”Fig.6 “East Wall” in Zuoyin Garden[2] and “listening to the rain porch” Zhuozheng Garden

3.2.2建筑空间的引导与划分。坐隐园内利用花木景观划分、界定园林建筑内外不同区域,应用围合、障景、点景等手段增加园林景致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宅院区由大片“篱”墙围合环翠堂长方形前庭院,沿篱墙栽植梅花等小乔木,但视线并不阻挡,空间渗透,与入口空间隐约相望,应用传统园林“隔而不塞”的空间处理手法。环翠堂北侧大庭院以粉墙为背景,堆叠山石——五老峰配以芭蕉、紫竹与环翠堂建筑群形成对景。苏州网师园“琴室”前的峭壁山、拙政园“海棠春坞”前的树石小品与五老峰的空间处理相似,都是“粉墙为纸, 以石为绘”[8]的佳例(图7)。

图7 坐隐园环翠堂前五老峰[2]与拙政园“海棠春坞”的树石小品Fig.7 Wulaofeng in front of Huancui Hall of Zuoyin Garden[2] and Sketch of trees and stones in the courtyard of “Haitangchunwu” in Zhuozheng Garden

入口区的君子林以大片竹林为屏障,与园外的喧哗噪声相隔离,《全集》中有“旁舍连高竹,应耽野趣长”“北窗高卧,万竹敲风飒飒”的描写, 通过“连”和“万竹”表现竹林种植繁密、连绵无际,符合屏障视听的功能需求。入口区“山庐”前,对称栽种一组高大乔木,无其他花木景观衬托,延续入口区“大夫第”“名重天下”的严谨、庄重的氛围;进入山庐,对景是一组山石、植物的搭配,起到障景及引导的作用,提示这里不直接观察到环翠堂主厅堂,而需转折前行。无论是山庐入口的对景处理、环翠堂北庭院 “篱墙”的空间划分,还是墙角孤植、丛植一片的竹林、芭蕉,都是利用花木景观进行空间引导。

3.3 花木配置与水水是园林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坐隐园的水系景观主要依托园外的昌公湖及后花园的奋翮池。水景与花木的搭配,创造园林多层次的空间景观,丰富了坐隐园的文化意境。

风光旖旎的昌公湖岸列峙高大乔木作为背景,多为叶形、姿态优美的植物,如柳树、梧桐,点缀点点桃花,形成与平静湖面互为映衬的景观特征。湖岸的植物配置简洁、明朗,体现开阔、外向且亲切怡人的生态环境。汪廷讷在《全集》中以一曲昌湖吟描写昌公湖的花木景观意境:“君不见昌湖之水清于玉碧涧,红泉环几曲。菡萏新开艳艳红,昌蒲初出只只绿,又不见两岸长条杨柳垂,……竹枝风动,岸花香馥郁,静看沙岛浴,涟漪荡兰舟,擎桂楫,牵荇丝,采莲叶,一尊倾,倒暮天空……”与版画的描述互为补充,构建了一幅融合形、色、乐、声、香的生动的昌公湖花木美景图(图8)。

图8 坐隐园昌公湖岸花木种植[2]Fig.8 The plants on the shore of Changgong Lake in Zuoyin Garden[2]

后花园的花木配置围绕奋翮池沿岸有层次地展开,上层种植姿态优美、季相变化丰富的大小乔木,如竹、柳、银杏、梅花、芭蕉及其他乔木,中层偶有点缀牡丹等色彩艳丽花卉,下层以荷、莲、昌蒲等水生植物,构筑丰富的种植层次。中上层形成沿岸线状水体花木景观,下层多以面状花木为主,如以种植荷花为主的荷塘构景,该景在昌公湖万锦堤也有1处。以“荷塘构景”这一典型园林小景为例,坐隐园奋翮池玄津桥下的荷花池是结合地势,由奋翮池衍生出来的小水湾,池岸略高于水面。池中散点荷花,体验“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之趣;水岸竹影婆娑,水际以蒲苇镶边。这处小尺度的荷塘构景图,在江南园林中时有展现,如拙政园西北角的水华池内有一片荷塘,从构景上看,与奋翮池荷花池类似:以水面为核心,荷花聚散结合分布于水面,岸上有竹林,有亭,有山石,围合出一个内向、静谧的园林场所(图9)。除了玄津桥下,版画没有刻画其他荷莲景观,但从《全集》中,汪廷讷创作《夏日无无居偕赵乐天、王尧年谈玄》写有“莲池坐客共谈玄”,可见无无居前有一片莲花池,是奋翮池的一部分。荷塘构景在后花园内出现大小两处,大莲池与谈玄论道的无无居互为对景,池水相对开阔,而玄津桥下的小荷花池与小瀑布相对,地势变化大,空间更为幽闭,一开一合形成空间对比,增加后花园的园林趣味与游赏的丰富性。

图9 坐隐园玄津桥下的荷花池[2]与拙政园水华池Fig.9 The Lotus pond under the xuanjin bridge in Zuoyin Garden[2] and the pond of shuihua in Zhuozheng Garden

3.4 花木配置与山石中国传统园林案例中都有置石掇山的艺术创作,造园家通过概括、提炼,在有限的空间,表现“自然的人化”。坐隐园也追求自然山林意趣以及“小中见大”的空间体验,花木与山石搭配的处理更以形态、意境取胜(图10)。

图10 坐隐园花木与山石组合[2]Fig.10 Combination of flowers, trees and rocks in Zuoyin Garden[2]

山庐入口,对景为一组石峰,形成屏障。石峰下层是湖石堆叠的自然花台,没有种植花卉,而是草本植物,上层种植几株乔木,姿态与山石形态呼应,背景是“隔而不塞”的篱墙,篱墙后以梅花、竹林衬托。这一组花木与山石的组合景象简约、概括,似用写意的手法表达自然审美意趣。

兰亭遗胜庭院外植有3株古松,推测为白皮松。在现存江南文人园林中,白皮松与石山的配置甚为多见。白皮松为常绿乔木,树姿优美,枝干粉白斑驳,针叶短粗亮丽,其自明代起便在江南文人园林中广泛应用。古松虬劲有力的枝干一直延伸至庭院内,版画中以近景的形式刻画,犹如《花镜》中 “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的描写。湖石花台栽种低矮小乔木,与高大的松柏互为映衬,更显古松苍劲虬曲、岁寒不凋。与峰石共同构成“岩曲松根盘礴”的画意效果,山林意象更加高古简练。

除了枝干虬劲的植物,枝叶细腻、姿态柔美的植物也可以与山石配置,形成刚柔并济、粗犷与细腻并置的效果。如竹石的搭配在后花园多次出现,它是江南文人园林中的常见配置形式。竹性耐阴耐湿,适宜在阴暗狭窄的空间与石笋搭配,构成象征自然竹山意象的竹石小景,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坐隐园后花园奋翮池畔的竹石景观包括长林石几及洗心池对面的竹石小景(图11)。

图11 坐隐园后花园两处竹石小景[2]Fig.11 Two small views of bamboo and stone of the back garden in Zuoyin Garden[2]

4 坐隐园花木的景观审美

4.1 朴素的农业景观纵观历史,园林最早的雏形即是园圃,农业生产是园圃的主要内容。之后,可供游观逸乐的花园上升为主要目的,农作意味则减弱。而发展到明代,诸多园林仍旧保留园圃空间,以农作补给家用。徽州传统园林中,也将大片农业耕植景观纳入园林风景,如明代休宁雅园 “左右亩钟之田,沟媵刻镂,粳稻禾罢,上风吹之,五里闻香”,明代休宁荪园 “登楼则见平畴旷野,阡陌纵横,烟树室庐,杂沓豆桃,麦蹊错出,时青时黄,时红瘦时绿肥,五禾具备”[9]。江南园林中,绍兴寓山园中的“丰庄”和 “豳圃”分别展现了大片田园与果园的农业景观[10],苏州拙政园也有圃的功能,“灌园鬻蔬”明其归隐田园之志[11],呈现珍李坂、繁香坞、瑶圃、玫瑰柴等田园风景。

坐隐园为汪氏回乡建造的“菟裘之地”, 《全集》中“桑麻暗高垄,杨柳覆前渠。既与丘壑昵,应与尘世疏。妻孥闻莳艺,童仆惯樵渔” “药圃新苗长,茶林初叶肥”“果园盘绮石,药圃籍玄庄”等诗句,体现淳朴的乡村农业景观和农耕生活。版画第6、7页刻画记录大片农田及农夫耕作的场景,结合袁黄创作《坐隐先生环翠堂记》,写有“舍舟登岸,岸有菊径,有桃坞,有桂岭,有芭蕉林,有茶丘,有茶丘,有药圃,……”,昌公湖岸的菊径、茶丘、果园和药圃虽没有直接出现于版画中,但《堂记》记载仍可反映除了集中种植的农田,坐隐园外还植有大量可供食用的瓜果栽植区、用于医疗的药圃及茶业种植区,说明徽州乡村园林的实用性,表现园林的农耕闲居之乐。

4.2 托物言志,赋花木以人格坐隐园内的花木景观,除了生产性、观赏性、空间引导性等功能,还通过花卉、草木的栽植烘托一定的象征寓意和审美情趣,折射出虽生于徽商家族,但不忘追求仕途和秉持文人情怀的园主人汪氏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结合版画和《全集》,坐隐园中的花卉种类主要为梅花、菊花、牡丹及桂花,庭院和后花园多处种竹、芭蕉、梧桐,盆栽多种兰花,水生植物荷花为首选。这些花木常被作为道德、情感的符号寄托,借以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坐隐园花木审美的基石。

梅花象征高尚的品格,“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从坐隐园园外的梅林到宅院区、后花园篱墙两侧的点缀,表达汪廷讷在多次科举失利后退隐山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汪氏在园林入口外建造路亭,取名高士里,也有此意。坐隐园后花园高坡眺蟾台与清虚境之间建有一处牡丹林,在坐隐园最深处,极为隐蔽。牡丹为“花中贵裔”,象征富贵荣华,是园林观赏的佳品,也是官僚士大夫们的最爱。江南园林中,苏州拙政园、南京瞻园、扬州何园均有牡丹的种植池。汪氏却选择栽植于后花园 “客所不到之处”,似乎仅供自家观赏。如此低调的建造,也映射出汪廷讷矛盾的心态:本身为徽商,富贵不是他追求的最终目标。他极力摆脱这种标签,积极踏入文人士大夫的圈层,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坐隐园内常有竹林,其中君子林和紫竹林最为典型。宅院区和后花园还有大量散植的竹子, 竹子形态挺直,耐寒坚毅,传达园主汪氏追求士大夫坚毅品质的理想。后花园的荷花池也升华出“出污泥而不染,潜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意境,表达出园主人不同流合污的理想和追求。

坐隐园内人格化和象征性的花木,延续了江南文人园林中传统的配置模式,表达了汪氏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也丰富和加深了园林的审美层次。

4.3 调动多感官,借景以移情“巧于因借,精在体宜[8]”。花木是坐隐园内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除了视觉的形、色、光以外,园林还借用外界的声音、动感、气味等,多感官植物造景,营造超尘脱俗、闲适自由的环境气氛,赋予坐隐园听觉、嗅觉诸多方面的美感,以此产生美妙的联想,丰富花园的审美层次。

计成《园冶》中将植物的气味引入花园营造,如“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池荷香绾”“冉冉天香,悠悠桂子”[8],表明明代已有利用植物的芳香功能营造园林的手段。坐隐园后花园有桂花环绕的桂香亭,诗云“小亭风动夜,缥缈送天香”;香气馥郁的牡丹林,诗云“园色朝逾皎,天香晚更新”;版画中没有刻画的空花巷,却有“曲巷无人迹,空香不断花”的诗歌描绘,还有昌公湖畔“岸花香馥郁”的描写都展现园林花木香味的景观意境。此外,宅院区厅堂前则栽种清新淡雅的梅花,也是借助梅花之清香,与其观赏性特点共同营造清香舒心、富有韵味的园林环境。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即是利用闻桂花香的嗅觉体验营造的园林建筑,轩外有楹联“桂花香动万山秋”,“桂花香动”将虚景写活,令人无限遐想;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秫香馆、雪香云蔚亭都是利用气味丰富园林景观的佳作[12]。

计成在《园冶》中也提及利用植物的声音借景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手段,如“夜雨芭蕉,似杂娇人之泣泪”“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游历江南的汪廷讷深谙借景之道,坐隐园内也利用竹子、松树、芭蕉在风雨环境下产生优美的听觉效果,与特定的建筑空间组合,创造多处雨打芭蕉、雨落荷叶、风吹松竹的花木声景场所,如君子林、玄津桥、东壁前,拓展了坐隐园的整体意境,也成为园林中人们驻足听音的绝佳场所[13]。

5 结语

“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8],园林中每一处的花木配置能让人动情,获得自然山水的享受。坐隐园是明代徽州园林的代表,园主汪廷讷寄情于园林景色,将其清雅精致的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融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中描绘坐隐园内外的树木、花卉、农作物的景观,反映明代万历年间乡村园林的花木种类与配置的面貌,其中不乏精彩的花木构景佳作。汪廷讷《全集》中关于坐隐园的诗词曲的创作,也帮助研究者对徽州园林的花木景观之人文意蕴和美学意境有更深的理解。

“桂萼飘飘淮南家,菊花宓宓陶潜宅”,汪廷讷在《全集》中常提及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可谓心驰神往,明代曲作家陈所闻也盛赞坐隐园为“陶潜赋卜居”[14]。坐隐园选址于乡村、保持大片农田与种植区围绕,“蜿蜒山叠翠,林木护吾庐”,突出以“环翠”为主旨、绿色为基调的花木种植景观,在花木整体意境营造上崇尚自然、朴实与低调,同时赋予花木更多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甚至创造花木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美感。笔者研究发现,坐隐园极力展现乡居生态环境,反映徽州人对田园生活的最好愿景,以此扩充对明代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对于当代风景园林的生态宜居设计也起到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花木版画园林
版画作品选登
清代园林初探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唠叨的妈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